ZAKER吉林 21小时前
三小时精准“穿针”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如何展现太空中的中国精度?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天舟九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已经完成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建造空间站,还对深空探测、太空资源开发等长远目标具有战略价值。这项技术到底有多难,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有这么一项核心技术

迄今为止

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掌握

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今天,天舟九号以 3 小时

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优雅姿态

再次与中国空间站深情 " 相拥 "

拉着 6.5 吨货给航天员们送去物资

一起谈谈这项建设中国空间站的

关键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

我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是在 2011 年 11 月 3 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历时 44 小时,这是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

2017 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 6.5 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

2021 年起,天舟二号至天舟四号均采用 6.5 小时交会对接方案;

2022 年 11 月 12 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创造了 2 个小时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

2024 年,天舟七号、天舟八号相继实现 3 小时交会对接,推动该模式顺利 " 升级 " 为货运飞船标准对接模式。

从米至毫

精度跃迁的奥秘

每一次精准的 " 天宫之吻 ",都是中国智慧的璀璨结晶。

浩瀚苍穹,银河无垠,两个重达数十吨的钢铁巨物,以每秒数千米的宇宙速度飞驰,要将它们毫厘不差地紧密相连,其难度堪比从北京射出一支箭,精准命中千里之外上海一枚绣花针的针眼,所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被誉为在 " 太空万里穿针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在浩瀚太空交会,需要空间站和飞船在太空轨道对齐,这就好比让两根头发丝在狂风中保持平行,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采用的是三级定位锁死目标原理——

第一级 " 粗瞄 ",北斗导航系统先将飞船送到空间站下方 5 公里处。

第二级 " 精调 ",两个航天器将距离缩小到 100 米内。

第三级 " 微控 ",激光雷达登场,在两者相距 20 米的时候实现毫米级定位。

东方智慧:

硬核科技里的浪漫诗篇

空间交会,是空间站三大核心技术之一,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此刻,我们已能让对接的偏差控制在毫厘之间。这是中国人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中汲取到的灵感。对接机构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榫卯木工技艺,实现刚柔并济的力传递。

星辰为证,征途向月,更遥远的深空之门已然开启。

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相继在月球轨道上演无人交会对接的 " 月宫之舞 ",成功携月壤凯旋。而载人登月的宏伟蓝图里,还将上演多次在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

从地球到月球

从无人到有人

从 44 小时到 3 小时

太空没有 " 差不多 "

唯有 100% 追求成功的中国精度

下一站

载人登月!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