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时光流淌,烽烟弥漫星河;十四年浴血奋战,文字铸就丰碑。金剑啸在《兴安岭的风雪》中埋下火种,抗联将士于 " 火烤胸前暖 " 的歌声中斗志昂扬。从哈尔滨左翼文人的隐秘战线到几代龙江作家笔下的英雄史诗文学,始终是刺向侵略者的利刃,也是照彻长夜的灯火。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循着文字的脉络,在黑龙江文学馆推出的黑龙江抗战文学线上特展中,回溯血火交织的岁月。愿这穿越时空的文学记忆,以不朽的光芒,永续浩气长存的龙江精魂。
本期,让我们跟随黑龙江抗战文学线上特展第一期—— " 烽火记忆 · 文学丰碑 ",感受文学抗战的救亡呐喊。
80 年前,胜利的曙光照亮世界。而在更早的 1931 年,黑龙江大地燃起了反抗侵略的烽火。硝烟弥漫中,文学吹响了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号角。
▲黑龙江文学馆主展厅 " 五四 " 新文学展区
哈尔滨报纸副刊的抗日号角
" 九一八 " 事变后,张复生、赵惜梦等纷纷在《国际协报》等报刊上发表抗日文章,激发民众爱国情怀。
▲张复生在《国际协报》连续发表《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等社评,第七期载于《国际协报》1931 年9月 30 日
▲ 1931 年9月 25 日,《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通栏标题 " 你认识敌人吗你看准敌人吗 "
▲ 1931 年9月 29 日,《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通栏抗日标题 " 炮弹什滋味?月饼什滋味?"
▲ 1931 年 10 月 15 日温佩筠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发表抗日散文《秋风无语泣辽东》。
▲白朗主编的《国际协报》文艺周刊
抗联将士们的救国战歌
抗联将士们手持双枪,既在战场上奋勇抗敌,又创作了大量诗歌、歌谣、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宣传抗战、鼓舞士气,成为 " 文学抗战 " 的重要表现形式。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所选 150 首歌谣,反映了抗联战士的战斗生活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意志和必胜信心。
▲馆藏《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搜集了在抗日联军及抗日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的诗词,充分反映了他们高昂的斗志和伟大的气节,及为反抗日本侵略者所作的英勇斗争。
▲馆藏《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收录了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坚强意志和雄壮军威的军歌、战歌,以及流行全国的著名抗敌救亡歌曲。这本歌曲选,对于东北抗日斗争和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颇具史料价值。
▲馆藏《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哈尔滨出版社 1991 年版
《牢门脱险记》:纪实性回忆录,创作于 1947 年,1951 年 11 月由东北青年出版社发行单行本,记录的是民族英雄于天放从日寇监牢中越狱脱险的一段故事。
▲馆藏《牢门脱险记》东北青年出版社 1952 年版
《过去的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是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的回忆录,由李延禄口述,骆宾基整理。
▲馆藏《过去的年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露营集》:陈雷创作的旧体诗集,收录了 1931 年至 1945 年抗战时期的 250 余首诗歌,真实记录了东北抗联在日军侵略下的斗争历程,讴歌了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
▲馆藏《露营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开拓者
在党的领导下,一大批进步作家以笔为枪,运用多种文艺方式进行抗战。剧作家塞克 1924 年任《哈尔滨晨光报》副刊编辑," 九一八 " 事变后,导演了话剧《哈尔滨之夜》,在赈灾游艺会上演出。1932 年,加入抗日义勇军,从事宣传工作。1935 年,来到抗日文艺中心上海后,创作了由冼星海作曲的中国抗日救亡第一歌《救国军歌》。
▲黑龙江文学馆主展厅 " 五四 " 新文学展区
▲馆藏《吼狮——塞克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3 年版
▲塞克创作的剧本目录
▲馆藏《我这个人——塞克回忆录》春风文艺出版社 2020 年版
▲塞克与爱人合影 1981 年 6 月 19 日摄于哈尔滨
金剑啸(1910 — 1936),原名金承栽,辽宁沈阳人。1929 年,任《哈尔滨晨光报》副刊编辑。后任《黑龙江民报》副刊《芜田》编辑、《大北新报》大北画刊主编,创办白光剧社。著有话剧《海风》《咖啡馆》,长诗《兴安岭的风雪》等。1936 年 8 月,被日寇杀害。
▲黑龙江文学馆主展厅 " 沦陷区文学 " 展区
▲金剑啸用过的物品:镇纸、手模、书立展于黑龙江文学馆
1932 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金剑啸创办了天马广告社,作为党组织左翼文化人活动的联络点。
▲哈尔滨天马广告社旧址位于道里区西十五道街 33 号(原学堂街),现为哈尔滨党史纪念馆
1933 年 7 月,金剑啸组织了 " 星星剧团 ",在 " 牵牛坊 " 排练进步话剧,金剑啸任导演,萧军、萧红、白朗、舒群等人参演。
▲黑龙江文学馆主展厅沦陷区文学展区
▲牵牛坊遗址
▲萧红所写的牵牛坊文章
1935 年 4 月,左翼文化人士成立了哈尔滨口琴社。在金剑啸的帮助下,口琴社联络、团结了大批文化界人士入社,排演进步口琴曲目。
▲哈尔滨口琴社旧址位于道里区西四道街 2 号
1936 年5月,金剑啸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以革命浪漫主义手法记录了东北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英勇事迹。
▲馆藏《金剑啸诗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金剑啸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
1936 年6月 9 日晚,金剑啸得知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病重的消息后,次日在其主编的《大北新报画刊》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及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公演高尔基剧作《夜店》时全体演员的剧照,以示纪念。此举引起了敌人的注意。6 月 13 日下午,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的便衣特务突然闯入《大北新报画刊》编辑部,带走了正在创作的金剑啸,还查出他就是齐齐哈尔《黑龙江民报》社的副刊编辑,于是又将他秘密押送到齐齐哈尔。在狱中,金剑啸受尽各种酷刑,但他坚贞不屈,没有暴露党的关系,保护了组织和同志。1936 年8月 15 日,金剑啸在齐齐哈尔北门外被敌人杀害,年仅 26 岁。
▲金剑啸等编《大北新报画刊》复刻照片
▲萧红为悼念亡友金剑啸所写的诗歌《一粒土泥》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实习生 赵瑞瑄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编辑:姜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