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高踩低在后宫里很常见,尤其是一朝失势的妃嫔,更是被下人们各种怠慢。
《甄嬛传》里的华妃却是一个例外,皇上如愿以偿地收拾了年羹尧,紧接着把华妃一撸到底。
从宠冠后宫的贵妃候选人,顷刻间沦为位分靠后的答应,即便是宫斗开挂的女主甄嬛,也会被下人各种蛐蛐和背叛。
可是年答应依旧该干嘛干嘛,从头到尾没一个下人给她脸色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 皇上对华妃还有旧情在
皇上还是王爷的时候,年世兰就来到了他身边。
明艳的外貌,活泼的性格,让整日忙着夺嫡的皇上,日子多了些鲜活。
后来她成了宠冠后宫的华妃,就连皇后都屡屡被怼得哑口无言。
皇上给华妃后宫独一份的殊荣,有做戏给年羹尧看的成分。
但看他唯独在华妃撒娇时,流露出难得一见的真性情,可见这个女人走进了他的心里。
皇上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做的决定即便是错的,也不会过多地解释什么。
可是当和太后讨论怎么处置华妃的时候,他会找理由为华妃开脱罪责。
只见他很认真地说:" 其实儿子也知道,世兰的本性不算太坏,许多事还是襄嫔在背后出谋划策的缘故。"
这话可经不起推敲,襄嫔曹琴默就是再坏,如果没有华妃授意,她怎么可能想出那些陷害其他妃嫔的招数。
华妃甚至会扣下襄嫔的女儿温宜,用来威胁襄嫔对付甄嬛。
这样的手段,可不是心不坏的人能做出来的事。
这只能说明皇上对华妃一直都有情。
他的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没有直接处决华妃,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随便欺负华妃。
2 华妃平时出手大方,笼络了下人的心
华妃在得势的时候,吃穿用度是宫里最奢侈的主儿。
可她不吝啬也不小气,因为她深知不给下人足够的好处,人家不会卖力为她做事。
比如在避暑山庄的时候,协理六宫的沈眉庄,为了省银子让大家统一吃素。
华妃先是抱怨没有她喜欢吃的蟹粉酥,紧接着便吩咐颂芝:" 拿些银票去,各宫都吃得苦,给那些宫女太监们补贴点油水。"
普通牛马辛辛苦苦干活,要的就是衣食无忧。
沈眉庄管家新手期还没过,在大夏天里,就减少了宫人们喝免费绿豆汤的次数。
一个个金尊玉贵的大小主子们,这会儿都没有肉菜享用,普通员工的伙食只会更差。
这时候华妃的大手笔,于她而言是收买了一波人心,于后宫的普通打工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想必华妃平时都是这么做的,时不时把钱花在下人身上。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在她是高高在上的华妃时,下人们尽力讨好巴结她。
当她一朝成为落架的凤凰,有良心的下人也不会上去踩一脚。
这和得意张狂的余莺儿完全不一样,余莺儿受宠时苛待小夏子,她结局凄惨也是报应不爽。
年答应没有被下人刁难,称得上是种善因得善果。
3 华妃的暴脾气,注定她不吃眼前亏
华妃出身将门,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说明她的身体素质极好。
同时又是个得理不饶人的性格,受宠时连皇上都拿她没办法。
年羹尧父子得胜归来,一顿早饭的功夫,逼得皇上对他们各种封爵嘉奖。
几句酸溜溜地挑拨,就让太后拿出自己封妃时的金钗,亲手稳稳地戴在她的发髻上。
皇后最恨有人觊觎她皇后的位置,最忌讳别人在她面前说嫡庶的话题。
可不管是开早班会、看戏、赏花,还是节日聚餐,华妃都时不时地拿话刺挠皇后几句。
而皇后心里恨得牙痒痒,面上还得装出一副人淡如菊的大度模样,摆出那张模版化的微笑脸。
就连年家大祸临头,华妃一句 " 不容本宫放肆也放肆多回了 ",最终让皇后在气势上矮了一大截。
她不光有华妃头衔的时候这么嚣张,就是被贬成了年答应,也没有怕过谁。
新入宫的祺嫔窝在轿撵上,还想看年答应落魄狼狈的样子。
结果人家一句 " 只怕会落得跟我一样的下场 ",让祺嫔没捞到一丁点儿的好处。
就这暴脾气,注定年世兰有着不吃亏的性格。
到这一步,她也算是一无所有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没事会在她跟前找不痛快呢?
4
有皇上还没有完全冷却的感情,自己多年往下人身上砸的银子。
再加上在后宫横着走了那么多年,从上到下都忌惮她几分。
即便从妃位跌成了答应,华妃的余威想必还在。
综合下来,就算年世兰成了答应,也没哪个下人敢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