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战史堂 ,作者战史堂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
二战末期的 Me-262 给了盟军不小震憾,开创了喷气式战斗机的新时代。此时英国的 " 流星 " 已经服役,并且参与了拦截 V-1 导弹的行动,美国的 YP-80 已经开始试飞,而苏联的喷气机研发还没有起步。
英美极为先进的活塞机和已经成熟的喷气机,无不对苏联造成严重的威胁。好在苏军缴获了德军大量喷气机资料和实物,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发工作进展很快。
在大名鼎鼎的米格 -15 诞生之前,苏联还有几款过度性质的喷气机,例如米格 -9 和雅克 -15,今天的文章就来介绍米格 -9 的故事。
▲莫斯科 ( 莫尼诺 ) 中央空军博物馆保存的红色 01 号米格 -9。
1945 年 2 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命令米格设计局研发一款双发单座喷气式战斗机,要求使用两台德国 BMW 003 发动机,并配备一门 57mm/37mm 和两门 23mm 机炮。
4 月 9 号,更详细的性能指标被下发,要求飞机在海平面最大速度为 900km/h,能够在 4 分钟内爬升到 5000 米,并在该高度的最大速度达到 910km/h,最大航程为 820 公里,要在 1946 年 3 月 15 号之前试制出 3 架原型机。
米格设计局的新飞机内部代号为 I-300,由于是开创性的机型,所以设计难度较大。发动机要如何布置,如何避免尾喷气对机身后部的影响,如何排列 3 门航炮,如何布置起落架等等,都是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后来的米格 -9 机身、机翼布局,可以看到油箱、起落架、发动机机炮等。
设计师构思了一种平直中单翼,机头进气,苏联版 BMW003 发动机—— RD-20 被布置在机身下部,驾驶舱后面。发动机尾喷口在机身中部靠后位置,因此为了隔热,机身后部下方还加装了隔热板。
机身里设置了 4 个油箱,每侧机翼内部有 3 个油箱,总油量为 1625 升。一门 57mm 机炮设置在发动机进气舱壁中心线,两门 23mm 机炮设置在进气口下方,分别备弹 28 发和 80 发。
3 架原型机于 1945 年末制造,第一架于 12 月 30 号开始地面测试。3 月 23 号,I-300 原型机被拉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契卡洛夫斯卡雅机场,准备试飞前的各项准备。
一同试飞的还有雅克设计局的雅克 -15,两者将进行角逐苏联第一代喷气机的宝座。1946 年 4 月 24 号,I-300 和雅克 -15 的试飞开始,通过抛硬币,I-300 先升空进行首飞。
▲ I-300 的俯视图,可以看到它大致的外形全貌。
然而 I-300 的试飞并不顺利,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在飞机抬头趋势明显,振动很大,但设计师认为机身后下方的隔热板重量不足以产生严重的抬头趋势。
经过试验得知,高速的尾喷流在飞机后下方形成了一个低压区,造成了尾部的负升力和振动。设计师将隔热板打孔后,抬头问题得到大大缓解。
然而隔热板和尾部蒙皮的受热膨胀率不一样,导致严重的变形。设计师引入环境空气冷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抬头的趋势又开始加剧。在这样的博弈中,设计师采用了特殊形状的多孔隔热板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后来的米格 -9 起飞的画面,尾喷口后的机身下方布置了隔热板,机首的机炮布局清晰可见。
然而厄运接踵而至,1946 年 7 月 11 号,在一次高级别成果展示表演中,著名试飞员格林奇科驾驶 I-300 升空。
当 I-300 在 200 米高度通过主席台时,一侧副翼脱落,飞机瞬间翻滚坠地,试飞员当场牺牲,这对米格乃至苏联航空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此时 I-300 原型机还剩下两架,但第 2 架原型机在试飞时,一侧平尾脱落,所幸试飞员安全降落。1947 年 2 月,第 3 架原型机发生了同样的事故,设计师额外加强了机尾。
后来 I-300 被命名为米格 -9,在空中射击测试中,57mm 机炮后坐力太大,换为了 37mm 机炮。
然而由于炮口烟被吸入发动机,危及发动机正常工作,导致发动机有停车风险,这种情况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因此只好取消,增加两门 23mm 机炮。
▲试飞员格林奇科在 I-300 前的合影,可惜牺牲在该型机上。
此外飞机没有装备自封油箱,飞行员也没有装甲保护和弹射座椅,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小毛病,但是苏联高层认为这些缺点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改进,1948 年,米格 -9 开始服役。
米格 -9 战斗机的基本数据如下,机长 9.75 米,翼展 10 米,机高 3.2 米,空重 3.2 吨,最大起飞重量 5 吨,最大平飞速度为 910km/h,航程 800 公里,升限 13000 米,作战半径 320 公里。
虽然米格 -9 让苏联空军迈入了喷气机时代,但是米格 -9 更多的是试验性质的过渡战机,各种改型总共生产了 610 架,于 1952 年退役。
▲我军也装备了三百多架米格 -9,但是很快就退役了。注意地面的北京城,中间的故宫清晰可见。
米格 -9 的性能不佳,苏军自己看不上,便在 1950 年,将 369 架陆续卖给了我国。我军很清楚该机的性能,但考虑到中苏关系以及后续苏联将无偿提供 372 架米格 -15,我国就同时买回了这批米格 -9,主要担任训练任务。
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获得了大量的米格 -15,米格 -9 就在 1956 年开始退役,1959 年全部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