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政治学家、" 欧亚世界 " 公共基金会主席爱德华 · 波列塔耶夫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在天津举办," 上海精神 " 的力量与韧性再次得到充分展现。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 上海精神 " 引发共鸣
文章指出,在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文学作品《灵魂的巢》里,天津这座城市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角色,塑造和影响着主人公的人生之旅。这部作品呈现了天津历史底蕴、文化遗产、科技进步与现代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活与发展脉络。
《灵魂的巢》这部作品呈现的天津风貌同 " 上海精神 " 相呼应,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上合组织始终秉持 " 上海精神 ",其宗旨包括加强各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作为富有建设性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为新的全球安全观和互信原则奠定了基础。" 上海精神 " 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念,不仅摒弃了对抗和冷战思维,而且倡导普适的人文价值观。这一理念在许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动荡的欧亚国家中引起了共鸣。
经过 24 年的发展,上合组织从最初拥有 6 个创始成员发展成为涵盖 26 个国家的大家庭,包括 10 个正式成员国、2 个观察员国和 14 个对话伙伴。上合组织峰会通过的宣言反映了约 35 亿人的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面临日益加剧的外部威胁,上合组织仍然是欧亚大陆的稳定支柱。与此同时,上合组织致力于扩大 " 朋友圈 " 以及深化多边合作。
中国引领上合组织发展进程
文章进一步表示,作为上合组织 2024-2025 年轮值主席国,中方建议将 2025 年确定为上合组织 " 可持续发展年 "。根据相关安排,中方将主办 100 多项活动,不仅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等传统合作领域,还涉及创新、减贫、粮食安全、医疗卫生、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
中国提出的各项倡议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相契合,有助于相互借鉴、互利共赢,由此彰显了中国作为国际事务积极参与者的负责任姿态。中国的政治制度以高效决策著称,能够帮助上合组织更有效地应对挑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和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在天津峰会上,上合组织成员国将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发表峰会宣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出共同声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合组织不是 " 清谈馆 ",而是 " 行动派 "。健全的制度让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更加富有成效,为实现从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提升 " 转型提供了充分条件。
在 " 上海精神 " 的指引下,上合组织已成为全球动荡时期设定理性目标、开展务实对话的平台,将多个欧亚大国紧密团结在一起。当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及其合作伙伴应当抓住合作机遇,以相互信任和切实利益为基础,携手加速发展。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