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10小时前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百姓健康福祉更有保障 兰州市“十四五”期间全面完善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兰州市口腔医院医生在诊疗中

" 十四五 " 收官之际,兰州市卫生健康事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 93.26 分;城市新发展区域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完善,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 15 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截至 2024 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2556 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 3.64 万张;基本能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 ……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兰州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 健康兰州 " 行动,全面完善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近五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充分彰显了这座西部省会城市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健康动力。

医疗基建破局 优化资源布局惠民生

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基石,兰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强力驱动,有效打破了长期存在的资源分布不均困局。" 十四五 " 期间,这座城市掀起了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备受瞩目的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兰州院区于 2024 年 8 月正式投入运营,不仅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难题,也标志着中国第二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正式全面投入临床应用。该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 我院聘请日本、德国等国及国内著名放射诊疗专家在兰长期工作。以打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肿瘤治疗体系为目标,开设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自正式运营以来,医院进一步推进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在甘肃及周边地区的应用发展,做好重离子前沿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推动了我国恶性肿瘤及癌症防治工作的进步。"

随着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新院区相继建成投运,以及市一院托管城关区医院、西固区和市二院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医防融合试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深入实施,不仅持续优化了兰州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防协同能力升级,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到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切实筑牢了民生健康保障的 " 安全网 ",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打通健康保障 " 最后一公里 "

" 十四五 " 期间,兰州以《兰州市强县域推进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多举措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 8 家县级医院实施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通过改造、购置设备等为每家县级医院新增 10 张重症救治床位;推动榆中县、永登县 2 个国家 " 千县工程 " 项目,补齐医疗服务与管理短板;在西固区、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建设检验、心电等 5 个县域医学中心,完善县域医学中心质控网络。

" 我们的救护车司机都闲下了!" 走进永登县人民医院,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感慨。救护车怎么会闲下来呢?原来,自从县医院有了重症监护中心,往兰州转运的病人少了,救护车车轮自然转得没那么勤了。经过多年的发展,这家县级医院真正做到了把病人甚至危重病人留在当地治疗,该院快速、稳健的成长势头正是 " 突出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地位 " 决策的一个缩影。

" 十四五 " 期间,兰州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小型机构实现规范化管理。截至 2024 年,全市 2374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目前全市 49 个万人以上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心电图机等,且与上级医疗机构远程联通,彩超、心电图、远程会诊等使用率不断提高。

标准化建设的意义远不止于硬件改善,更重塑了基层医疗服务的生态。" 对村民而言,这意味着健康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比如,以前需要跑几十里路才能完成的体检,现在在卫生室就能享受。对我们的村医来说,规范化的诊疗环境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升了职业认同感,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远程医疗支持,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先进诊疗技术,不再感觉自己是‘孤军奋战’。" 采访中,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从医疗体系整体来看,标准化卫生室成为分级诊疗的重要支点。通过与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能及时将疑难病例转诊,同时接收康复期患者回村随访,形成 "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 的良性循环。此外,随着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村民在村卫生室诊疗就能直接享受医保待遇,政策红利真正落到了实处。

中医药创新发力

守护群众全周期健康

多年来,市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设立 " 治未病 " 中心。率先在全省中医院开展纯中药治疗 2 型糖尿病,糖尿病科先后被评为兰州市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彰显了医院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

" 没用一片西药,纯中药控制好了我的血糖。" 王先生逢人便夸。患糖尿病的五六年间,他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血糖控制仍不稳定。前不久,他偶然得知市中医医院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消息,便前往就医。让王先生和家人感到惊喜的是,自从接受治疗后,他再没有服用过任何西药降糖。在糖尿病科专家辨证施治下,应用纯中药治疗并配合药茶口服,目前王先生的血糖一直保持稳定。

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综合治疗室,卢阿姨正在接受药罐治疗。最近天气变化剧烈,自感有些受凉的她特意来医院号脉、诊疗。" 医生说我湿气重,拔完药罐,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年过六旬的卢阿姨是位被过敏性哮喘折磨了十几年的老病号,一年少不得要住院四五次。近些年夏季入伏期间,阿姨便开始接受 " 冬病夏治 ",针灸、敷贴加服用中药,感觉效果不错。

" 十四五 " 期间,我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各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治未病中心或治未病科,开展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站在 " 十四五 " 与 " 十五五 " 的交汇点,兰州卫生健康事业从重大项目落地到基层服务升级,从医保改革破冰到智慧医疗普及,每一项成就都彰显着 "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 的发展理念。兰州用五年实践证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就能走出一条西部省会城市的健康发展之路。未来,随着 " 健康兰州 " 行动的持续深化,这份民生答卷必将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

本报记者 刘晓芳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