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黄昱
编辑 | 王小娟
10 月初,科技圈上演了戏剧的一幕:当行业巨头大疆因多款产品降价遭遇用户不满时,公开出面 " 道歉 " 的,竟是其竞争对手——影石创新(688775.SH)的 CEO 刘靖康。
这位 90 后创始人的 " 越界 " 之举,与其说是一场公关,不如说是一份战书。如今,这份战书的 " 军费 " 账单,在影石创新 6 月上市后的首个完整季度财报中被彻底揭开。
影石创新(下称 " 影石 ")最新披露的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极端反差:一边是营业收入同比猛增 92.64%,高达 29.4 亿元;另一边却是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15.9%,仅为 2.72 亿元。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一场主动选择的 " 阵痛 "。
影石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激增 164.81% 到 5.24 亿元,这笔钱几乎是当期净利润的两倍。这笔巨款正被用于 " 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 ",大概率主要投向了影石用以直面大疆竞争的 " 影翎 Antigravity" 全景无人机。
对于这家上市首日暴涨 274%、市值已冲破 1200 亿的新贵而言,这份财报宣告着,一场以短期利润为代价、豪赌 " 第二曲线 " 的昂贵战争,已经全面打响。
昂贵的入场券
当前的影石正执行积极的规模扩张策略,不断推出新品、线上线下销售额持续扩大。
财报显示,影石第三季度 92.6% 的收入增速已经远远超过前两个季度的 40.7%、58.1%。
据悉,今年以来,影石陆续发布了 X5 全景相机、GO Ultra 口袋相机、Flow 2 手机云台等新品。
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新品放量带动影石收入高增,同时也叠加公司上市带来的品牌曝光度提升。
影石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业务多元化布局,而无人机业务正是其当前多元化的核心。
今年 7 月,影石首次宣布进军无人机行业,计划推出两个无人机品牌,包括公司自有品牌和与第三方共同孵化的 " 影翎 Antigravity" 全景无人机品牌。
如今,靴子正在落地。影石在财报中称,目前无人机业务正按既定计划顺利推进," 影翎 Antigravity" 全景无人机的公测已进入尾声。公司初步预计,该产品有望于今年第四季度在部分区域市场实现试售。
为了推动无人机业务更快取得突破,刘靖康显然不吝激励员工。
8 月 14 日晚,影石全景无人机项目团队的百余名员工举行小规模团建活动。活动中,刘靖康高调向楼下大把撒钱,现场员工纷纷伸手抢接。这一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热议。
这场与大疆的正面竞争,无疑是昂贵的。影石第三季度的 5.24 亿元高额研发费用投入,不仅同比增长 164.81%,更几乎与今年上半年 5.6 亿元的研发投入持平。
当然,针对这场豪赌,影石在最新财报中也保持了谨慎。公司提示投资者,实际发售时间可能因供应链配套、国际物流、市场环境变化、测试结果优化等因素而进行调整,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大疆的反击来得更快。
今年 7 月底,大疆发布了全景相机 Osmo 360,不仅参数对标影石 X5,定价还比影石 X5 低了 800 元,为 2999 元。作为反击,影石迅速将同类产品 Insta360 X5 的售价降低了 500 元。
刘靖康对外表示,在全景相机市场与大疆的竞争中,最好的情况是,能力提升,市场总量扩大,影石自己的销量、毛利、收入、利润等商业指标都增长。次一级的情况是,销量还在上升,但毛利下降,总营收和利润仍增长。更差的情况是,公司的一些主要商业指标都会在一定阶段内下降。
显然,随着大疆进入全景相机市场,影石的核心优势产品也面临了更激烈市场竞争,利润率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也意味着,影石必须尽快在无人机赛道找到突破口,才能避免 " 核心业务被挤压、新业务未起量 " 的尴尬处境。
高调的挑战者
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2025 年对于影石而言都可以称得上是意气风发的一年。
这一年,这家将全景相机做到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终于迎来了上市。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暴涨 285%,市值突破 700 亿,成为年内最受关注的 " 科技股新贵 "。
影石的这场 IPO 着实不易,从 2020 年正式启动,到最终成功上市,整个过程历时约四年半。
去年下半年,刘靖康还曾在朋友圈发出长文,自曝 IPO 困局:" 工资全拿去还利息 "," 无收到监管劝退,我不求批文,仅求公道定性 " 等。
显然,最终的成功上市及时将影石从困境中拉了出来,更让其有了向 " 无人机大哥 " 大疆宣战的勇气。
影石管理层在半年报中也提到了进军无人机市场的原因,称无人机品类有着上限更高的市场规模,且现有很多需求依然没有被满足,所以其拥有足够的市场与业务增长空间。
" 同时全景无人机这样一个全新品类,能够做到传统相机和传统无人机无法做到的功能、覆盖更多全新使用场景,能够吸引用户创造新的增量市场,从需求洞察、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形成正向循环,可持续地完成商业闭环。"
市场吸引力是重要的一点,但影石之所以敢于在上市元年便发动如此激进的 " 战争 ",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创始人刘靖康 " 特立独行 " 的管理风格是根本原因。
刘靖康曾提到,他做很多事的动力是 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
在这一信念下,在影石这家拥有超过 3000 名员工的大型企业中,企业文化里有着很强的 " 玩乐精神 ",并坚持着 " 影石不是生存第一而是创造第一 " 的价值观。
影石其实布局无人机已有多年。根据其招股书,自 2020 年 7 月 1 日以来,影石创新连续注册了多项 " 无人机 "" 全景无人机 " 专利,且专利布局持续深入,覆盖无人机结构、螺旋桨、动力系统等环节。
不过,影石面临的是在无人机市场一家独大的大疆,这一仗并不好打。
刘靖康在谈及大疆时也表示,大疆比它外显的和大部分人理解的要强大得多。
不过,他认为:" 领跑马拉松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你是选择在新手村躺,还是选择一个魔鬼教练?年前决策时就预想过这一举动会刺激 DJI 做全景相机‘抄家’,即使以此为代价我们五年前也选择了启航。"
对于影石而言," 无人机之赌的阵痛还将持续——短期内研发投入仍会高企,净利润可能继续承压,但一旦在全景无人机赛道站稳脚跟,就能打开从 " 全景相机龙头 " 到 " 全球智能影像巨头 " 的成长空间。
这场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影像之战,由中国企业发起,而牌桌上主要玩家如今似乎只有影石和大疆这两家中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