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资本论 昨天
当豪门成为流量:内娱终于走向了港娱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 |lucky

" 婚礼的钱是演员掏的,全副家当都砸进去了,他现在连婚礼的钱都还没赚回来。"

" 可富家女那边,一分钱都没出,房子也全写她名下。"

" 可能妈妈不看好,就故意一分钱不放给你。"

10 月 18 日,向太(陈岚)的社交账号发布 " 女生千万不要下嫁 " 的短视频,被解读为影射窦骁何超莲,引发一波关于赘婿婚姻的讨论。

豪门向来是热搜的熟客。10 月 22 日,郭富城和方媛迎来第三个孩子," 一代豪门 " 的一家五口被网友大赞温馨。往前看,林青霞、李嘉欣的豪门婚姻是女神归隐,梁洛施、吴佩慈的子嗣与名分成了八卦的燃点。从刘涛为夫还债的复出故事,到黄圣依离开豪门的复出叙事,豪门婚姻不断被重新演绎,也不断制造新的情绪焦点。

从前大众爱看豪门,爱的是数字、面子与阶层距离感,从婚礼场地到钻戒克拉,从家族地位到子嗣传承,是上流生活的剧场。但如今的豪门婚姻叙事镜头更近、情绪更强,观众看的不只是财富,而是权力、情绪与隐形劳动,看的是光环底下的生活代价。

观众在观看豪门婚姻时,开始把自身的情感、焦虑与欲望投射其中。豪门婚姻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不同阶层心理投射的公共舞台,不只是流量经济的养料,也能为明星带来全新人设和舆论好感度。

对明星与豪门而言,启示已然明晰:主导一个对己有利的沉浸式婚姻叙事,让观众一路代入、一路投射,最后产生 " 自家人式 " 的共鸣。让观众在你的婚姻里,看见自己,也看见他们心中的欲望,他们自然就会跟你站在一起。

爱情失焦生意对焦,豪门八卦是一门产业?

豪门婚姻的起伏,始终是大众窥视上层生活的窗口。最近,两对顶娱乐圈豪门婚姻的八卦,又一次搅动了舆论场。

10 月 18 日,向太陈岚发布一段长达九分钟的视频,题为 " 女生千万不要下嫁 "。她讲述一段 " 富家女嫁男演员 " 的隐秘婚姻史:男方为婚礼几乎掏空积蓄,女方家族却未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婚后所有房产登记在女方名下,如今两人已陷入离婚纠纷。由于叙述细节与网络流传的 " 窦骁—何超莲 " 传闻高度契合,外界迅速将其解读为 " 影射 ",迅速引发舆论热议。

话题迅速引爆社交平台,相关词条冲上热搜第三,阅读与讨论量突破亿级。向太曾点赞评论区涉及窦骁与何超莲的留言,后又迅速取消;随即,那段题为 " 女生千万不要下嫁 " 的视频从其全平台消失。动作的反转与删帖,让舆论从猜测升级为 " 此地无银 " 的集体解读。

伴随热度攀升,舆论开始分化:一类传闻延续 " 婚变、分居 " 的叙事,另一类则以 " 知情人士辟谣 " 为主调。10 月 23 日晚,事件迎来首度正面回应。窦骁在社交平台发文,呼吁大众 " 勿信谣、勿传谣 ";何超莲转发回应,强调 " 感情稳定 ",并指出两人的关系不需通过外界展示来证明。

窦骁与何超莲曾受益于 " 豪门婚姻 " 带来的曝光红利——流量、大众认知度与资源,一度随之水涨船高。

2019 年 4 月,港媒拍到窦骁与何超莲在电梯中亲密拥吻。随后,两人同步发布牵手照官宣恋情。赌王千金与内地演员的身份组合自带话题属性,让两人各自的公众形象实现话题化绑定。2020 年 7 月,赌王何鸿燊去世,窦骁以 " 准女婿 " 身份陪同何超莲出席葬礼全程搀扶,进一步巩固了他 " 入驻豪门 " 的公众印象。

2023 年 4 月,窦骁与何超莲在巴厘岛六善酒店举行婚礼——仪式浓缩了众多 " 豪门童话 " 的符号。整座酒店被包下,花道以粉色玫瑰延展至悬崖边的仪式台,背景是一望无际的海面。何超莲换上 Vera Wang 婚纱与 " 凤羽莲步 " 中式裙褂,婚礼伴手礼单份超过 5000 元,三天花费约 75 万元。两人频繁以情侣档合体上综艺,节目里窦骁悉心照顾何超莲,看到流星还会轻声安慰 " 可能是你爸爸在看你 ",令何超莲感动不已。这些浪漫片段,都被消费为大众素材。

争议不断,但明眼人不难发现,豪门婚姻已不再只是情感纽带,而是一条围绕名望、资本与流量运转的产业链。从高调官宣到婚礼仪式,再到情变传闻,每一步都能激活舆论场,完成曝光与利益的再分配。某种意义上,连婚姻的危机都成了可被消费的剧情转折,反而可能成为事业回温的契机。

而要理解这条产业链如何形成、又为何愈演愈烈,就必须回到多年前,看看豪门婚姻在不同阶段的变迁与进化。

一入豪门深似海,豪门婚姻叙事如何被制造出来?

要理解当下内地社交舆论对 " 豪门婚姻 " 的讨论,得先追溯到港媒的黄金年代。比起内地,中国香港的八卦工业早了足足三十年,几乎奠定了大众对于 " 豪门婚姻 " 的最初想象。

港媒对豪门婚姻的报道始终有三条主线。第一,看豪门有多豪,婚后经济地位相对弱势的一方能获得多少资源与保障;第二,关注子嗣与家族传承的延续;第三,也是最被大众津津乐道的——豪门内部的情感裂痕与财产纠葛。

" 豪门有多豪 " 历来是舆论的第一关注点。这份 " 豪 ",不仅体现在可被媒体放大的仪式与排场,例如婚礼、宾客名单、礼服与场地,满足大众对上层生活的窥视;也体现在婚姻关系中更具实质的利益分配:资产配置与转移、身份与资源背书。

1994 年,林青霞嫁给中国香港商人、Esprit 前董事长邢李㷧,这段婚姻在当年极大打开公众对于 " 嫁入豪门 " 的想象。邢李㷧的十亿美元级身家,被港媒一遍遍渲染放大。2006 年,他花 1.3 亿港元买地,再砸 2 亿建起飞鹅山超级豪宅;2014 年,这栋房子被当作礼物送给林青霞。媒体不厌其烦地计算价格,地段、造价、面积,全成了窥视上流生活的显微镜。

2006 年徐子淇与李家诚的婚礼,港媒逐一拆解礼服品牌、宾客名单、礼金数额,反复渲染 " 七亿级 " 排场。观众的兴趣点早就不在爱情,而是嫁入地产豪门的门第落差、排场与资源背书所带来的社会阶层想象。2011 年梁洛施与李泽楷分手后,"5 亿分手费 "" 每年 6000 万抚养费 " 的传闻继续喂养着大众的窥视欲。那时大众看豪门婚姻,看得就是一个 " 多豪 " 的直观感,仿佛数字是故事的主角,爱情只是包装。

在港媒的豪门叙事里," 子嗣 " 长期处于流量正中央。它既象征血脉与门第的延续,也决定了家族资源与权力的流向。生下孩子,尤其是 " 长孙 " 或 " 男丁 ",往往意味着女明星在豪门中地位的稳固与身份的确立。

郭晶晶嫁入霍家后,为家族诞下三名子女。她怀上长孙时,据传霍家特地从 " 家族基金 " 中划出一亿元作为教育储备金,外界视为是对其家庭地位的肯定。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吴佩慈。她与纪晓波交往多年,先后为其诞下四个孩子。尽管纪晓波豪掷数亿购置钻戒与豪宅,但吴佩慈始终未能获得正式婚姻身份。她的 " 多子却未嫁 " 成为热议焦点,可见大众对 " 豪门资格 " 与子嗣价值之间复杂关系的兴趣。

豪门婚姻里最容易引发舆论高潮的,始终是情感与财产的纠葛。港媒与大众之所以对这部分格外热衷,是因为它提供了极高的信息浓度:权力、欲望、性别、金钱,全都在其中交织。

关之琳风华绝代,先后与钟表世家、地产巨富交往,却两度无疾而终。梁洛施为李泽楷诞下三名男丁,外界一度以为她已 " 母凭子贵 ",但结局却是主动抽身。看客们一边沉浸于 " 豪门深似海 " 的戏剧性,一边在这些看似高处不胜寒的命运中获得心理平衡——原来,即便是最美、最富的人,也难逃情感与权力的拉扯。

港媒的黄金年代,是豪门叙事的繁盛时代。但直到一批 " 豪门二代 " 和 " 富商新贵 " 开始登上舞台,内地娱乐圈才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豪门传奇。

世纪之初,《还珠格格》的 " 晴格格 " 王艳正当红,却在事业高峰期选择嫁给地产大亨,成为内地最早一批 " 嫁入豪门 " 的女星。紧接着,赵薇与汪雨恋情曝光," 京城四少 " 成为娱乐版面一大符号。2007 年,刘涛与 " 京城四少 " 之一的王珂相识仅 20 天闪婚,奢华婚礼轰动一时。第二年,胡静远嫁马来西亚孝恩集团董事长朱兆祥,2010,大 S 又与餐饮圈 " 贵少 " 汪小菲步入婚姻。豪门叙事从此在内地落地生根,成为大众舆论与娱乐报道的共同狂欢。

彼时,女明星嫁入豪门仍被视作圆满归宿。舆论普遍将这类婚姻解读为 " 飞上枝头 " 的成功样本,甚至带着几分 " 高攀 " 的意味。事业中断、息影退圈也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代价。

直到刘涛复出 " 为夫还债 ",豪门婚姻的另一面才真正被大众看见。2013 年《贤妻》播出期间,她在微博长文中讲述丈夫王珂从破产到身心崩溃的经历,彼时的她身怀孕期,却一边照顾情绪低落的丈夫,一边重新投入工作,撑起整个家庭。

财富不再意味着永恒的安全感,当豪门没落,家庭重担往往落在曾经有事业、有能力的女明星肩上。

自此,媒体与大众对于豪门婚姻的讨论,开始走向更为复杂与多元的方向。

讲好让普通人共情的婚姻叙事,观众就会站在你这边

现在的豪门婚姻是一连串被切割出来的舆论节点,恋情官宣、婚礼仪式、家庭互动——每个节点都能激发新的情绪波峰。

时间轴

在恋情曝光或主动官宣的阶段,氛围往往是甜蜜的营销。情侣通过综艺或社交媒体互动造势,大众则乐于相信爱情能跨越阶层。比如向佐与郭碧婷在《最美的时光》中的相识,向太在节目里频频 " 未来婆婆式 " 示好,最后一期向佐现场表白,收获满屏祝福。但当镜头切换到婚礼现场,舆论的情绪立刻转向现实。大家开始关心 " 谁掏钱 "" 婚礼排场 "。何猷君为奚梦瑶准备的求婚仪式,因为紫色心形花门、粉色城堡主舞台,被网友戏称为 " 非诚勿扰走进象牙山特别版 ",群嘲四起。

以前,明星嫁入名门、退隐生活,外界的八卦也随之落幕。而现在,故事没有终点。舆论开始走进婚姻内部,从家族权力、隐形劳动到财产分配,讨论越来越具体而深层。例如郭碧婷嫁入向家后,从 " 换发型被向太阻止 " 到 " 穿衣风格逐渐与婆婆同化 " 的细节,都成为舆论讨论的素材。

豪门婚姻总能激起不同情绪,而这些情绪的背后,其实是分裂的看客群体。豪门婚姻在社交网络上从来不仅是八卦事件,更是普通人情绪投射的场域。

以明星复出为例,娱乐资本论观察到,大众的情绪其实极为微妙。面对昔日嫁入豪门的女明星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初始反应往往是 " 看笑话式 " 的快感,一种 " 虎落平阳 " 的心理平衡感。王艳、晚晚等人直播带货时,舆论焦点更多集中在 " 豪门不再 " 的反讽上——观众将她们的行动理解为 " 靠山倒了 "" 不体面地复出 "。

但当大众更深入地参与到她们的婚姻叙事中,看到被压抑、被忽视的那一面后,情绪往往会迅速反转。黄圣依在《再见爱人》开播前被认为又在炒作,但节目播出后,她的处境让人产生 " 自家人式 " 的共鸣。观众不再把她看作豪门太太,而是一个终于决定自救的女性。离婚、复出,甚至事业回暖,都成了某种情绪上的胜利。在豪门叙事里,她们从神坛跌落,又以 " 普通人 " 的身份赢回理解。

AI 制图 by 娱乐资本论

观众的视角在豪门婚姻叙事中至关重要。决定舆论走向的核心,并非事件本身,而是大众是否将故事中的人视为 " 他们 " 还是 " 我们 "。以窦骁与何超莲为例,大多数自媒体的论调带着讽刺意味—— " 婚礼办得风光,最后一无所有 "。这种叙事满足了某种心理补偿:豪门的幻灭,让普通人获得情绪平衡。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表现出明显的同情与代入,认为窦骁既提供情绪价值,又承担经济投入," 我该做的都做了,为何仍得不到应有回报?" 这是一种典型的 " 打工人式共情 " ——将婚姻视为价值交换,认为付出就应当获得回馈。

一方在豪门叙事中寻求心理安慰,一方在他人命运中投射现实焦虑。我们看豪门,实际上是在看自己。

和港媒时代那种 " 隔岸看热闹 " 的豪门八卦不同,现在的讨论更具现代性。有人关注婚姻里的情绪劳动、权力结构和女性在关系中的主动权,也有人依然更在意现实——关心钱,觉得 " 能吃饱、能稳定 " 才是最大的安全感。看似是在吵 " 婚姻观 ",其实是不同生活经验的投射。豪门婚姻不再只是上流的戏码,而成了大众内观自己人生处境的一面镜子。

对于试图撬动流量的明星与豪门而言,现实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启示。想要吸引目光,不是拼谁更富、更体面,而是谁能讲出更让人代入的故事。只要让看客沉浸在你的叙事里,他们就会为你共情、为你买单。过去那种 " 豪门梦 " 的滤镜,观众早就不吃了。大家对高门第、奢华生活的羡慕正在退潮,如今观众更想看到的是 " 普通人的困境 " 被投射在你身上。你不需要是神,只要像他们,他们就会站在你这边。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