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 " 后面有人吗?",资深演员朱珠这句温和的询问,反倒成了整场采访最显主持人功底的瞬间——可惜,是反向的。据 11 月 2 日报道,《心动的信号 7》女嘉宾翁青雅跨界主持采访朱珠的片段冲上热搜,其灾难级表现被网友贴上 " 太尴尬 " 标签,更引爆了一场关于 " 流量与专业 " 的全民大讨论。





事情发生在一场品牌直播中。敲门后,翁青雅未礼让嘉宾,自顾自径直入门,反让朱珠在后面被动关门;落座时,她又无视 " 嘉宾优先 " 的职业规范,抢先坐上沙发,留朱珠在原地短暂愣神后才微笑坐下。这波 " 反客为主 " 的操作,被网友犀利点评为 " 大小姐做派 ",直指其连基本社交教养都欠奉。



如果说礼仪缺失是开场暴击,那接下来的采访环节则成了大型业务能力 " 塌方 " 现场。作为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的毕业生,翁青雅的提问全程卡顿、忘词,对品牌理念的阐述生硬如 " 背课文 ",甚至连品牌名都念不清楚。逻辑混乱到需要工作人员紧急救场,其对朱珠的新剧角色和穿搭态度也显得一无所知。这一切,都被镜头忠实记录,与对面始终得体微笑、甚至主动帮她重构问题(" 你真正想问的是 …?")的朱珠形成惨烈对比。
面对如此尴尬局面,网友们的态度迅速两极。一部分声音认为,新人跨界难免紧张,应多些宽容。但更多观点一针见血:紧张只是 " 放大镜 ",而非问题的根源。职业主持人靠的是系统训练和万全准备来抵御紧张,而翁青雅的表现,暴露的是从礼仪到内容的全方位能力短板。尤其是当品牌方派专业主持人介入控场时,她未及时配合衔接,反而占据 C 位整理仪容,彻底暴露了控场能力的缺失。

这场翻车背后,更深层的争议浮出水面。有爆料称,该主持岗位原由专业主持人竞选,最终花落翁青雅,被质疑是 " 流量优先 " 的典型操作。加之其视频报价高达 20 万,更是加剧了公众对 " 德不配位 " 的反感。对比朱珠早年主持时强调 " 做足功课 " 的职业态度,翁青雅被视为对专业缺乏敬畏," 把主持当儿戏 "。
更让舆论发酵的是,翁青雅身上 " 恋综女嘉宾 "、" 高雅 CP"(官宣一月即分手)等网红标签,与此次专业场合的失败表现叠加,让 " 跨界 " 一词蒙上了阴影。公众不禁发问:当流量能轻易叩开专业大门,谁还会在乎门后的基本功?
采访结束时,朱珠以 " 紧张是人之常情 " 为对方挽尊,展现了前辈风度。但这场尴尬的直播,已然超越了一次简单的业务翻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泛娱乐生态中,流量与专业之间的那根敏感神经。下一次,当流量再次跨界,我们是否还会为这样的 " 不专业 " 买单?或许,是该重新审视那句老话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