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网友朋友们,我手上拿的是一只公蟹 ……"
10 月 31 日晚,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直播间,一场高淳区法院法官 " 带货卖螃蟹 " 的直播,引来 20 多万人次在线围观。不少网友惊呼:" 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

▲直播截图
据南京日报报道,这是一场特殊的司法变卖直播专场,高淳区人民法院三位法官化身主播,帮债务人卖螃蟹,助力诚信债务人清偿债务。
另据报道,南京中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直播除了帮助债务人解决困难,最重要的目的是普法。
直播间里,高淳法院的三位法官 " 花样 " 介绍螃蟹,还穿插 " 类个人破产 " 等法律知识普法。
直播评论区里,网友们大多对法院温情执法、创新普法的举措点赞。有人笑称:" 看来干哪行都得会带货!",还有人感叹 " 法官这样‘跨界’,是司法为民最鲜活的体现 "。
据了解,2.5 小时的时间,直播间共卖出 100 多单,基本将当前债务人家里已成熟的螃蟹卖完了,收入汇入法院监管账户用于偿还债务。

据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了参与该直播销售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 订单已经全部开始打包发货了,卖得挺好的。现在我们都在忙着发货。" 她补充称,此次带货流程涉及较多环节,工作量较大,目前尚不确定是否会再次组织类似直播。至于销售总额,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我们此前主要负责司法拍卖,这次是第一次尝试处置生鲜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直播的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与债务抗争十多年的坚韧故事。
高淳法院此次带货的螃蟹来自债务人秋兰家的蟹塘。
秋兰父母年过六旬,曾以船舶运输为生,因十多年前的一场碰撞事故,欠下大额债务。事故发生后,秋兰父母回到家乡尝试螃蟹养殖,却因缺乏技术导致连年亏损,债务未减反增,家庭总债务最高时达 80 多万元。
2025 年 9 月初,秋兰父母向高淳法院提交了 " 类个人破产 " 申请。高淳法院受理后,执行干警和管理人对他们的财产状况、债务成因展开了全面核查。通过走访蟹塘、翻查账本,最终确认这个家庭的债务主要系因意外与经营失利,秋兰一家从未有过逃债念头。
为帮助秋兰家筹集偿债资金,高淳法院量身定制了 " 资产处置 + 金融纾困 " 组合方案:如果螃蟹售出后仍不能清偿,针对不足部分,将协助向银行申请低息长期的 " 淳信重整贷 "。
然而养殖过程中,秋兰家再遇波折——受高温天气与技术不足影响,螃蟹生长缓慢、未能按时蜕壳,收成面临危机。得知情况后,法院立即联系全国人大代表、青松螃蟹养殖合作社党委书记邢青松寻求支援。在技术人员的蹲点指导下,秋兰家的螃蟹顺利蜕壳、长势喜人。
据报道,参与直播的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主要负责司法拍卖,这次是第一次尝试处置生鲜产品。
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这次直播并未占用正常上班时间,而是由执行团队加班筹备," 对于是否要继续开展类似尝试,目前尚无明确消息。"
" 直播间大多数网友都认可我们这次带货,认为我们的直播是一堂生动的普法公开课。其实,我们一方面为了帮助债务人还清债务,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直播的形式向网友普及法律知识。" 南京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媒体指出,这称得上是温情执法、创新普法。法理与温度在这一场直播中并行不悖。" 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 这是广为流传的坊间俚语。俚语之所以成为俚语,是因为它总结了过去种种无数经验而来。但这场直播破解了 " 人情公道最难为 " 的困局。
当然了,坊间对此也有质疑之声。比如,身着制服直播带货是否有越界之嫌?相较于线下拍卖,直播作为一种新业态,带货法官将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诸如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之类的问题?这都是法官们需要直面的疑问。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