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教育 7小时前
我的课堂里,加入了一名新“老师”—— 一位新手语文老师的教学手记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 "AI 助手 " 走进我一年级的语文课堂,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的 " 阅读伙伴 ",是深夜陪我一起磨课的 " 教研搭子 "。这位新加入的 " 老师 ",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第一次尝到了教学的底气和温暖。

01.

" 老师,我不知道怎么读…… "

——那些深夜里的光

暑假刚入职,面对新环境,最让我焦虑的,还是上课本身。

九月的一个深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我一遍遍读着《两个吹牛家》这首童谣,教案本上画满了停顿符号,嗓子发干,心里却依旧没底——刚学拼音的孩子,怎么才能听懂 " 吹牛 " 的趣味?

试讲的时候,我夸张地念出 " 我能一口吞掉一头大象 ",孩子们却一脸茫然。有的悄悄玩起了橡皮。我知道,他们没听懂这个故事里的 " 戏 ",可我该怎么办?

教参上只写 " 注重朗读指导 ",同事说 " 多带读几遍 "。道理我都懂,可我真正缺的,是能落地、有灵气的方法。

后来我冷静下来,戴上耳机,点开《两个吹牛家》的诵读音频,一句句跟着学,一遍遍琢磨轻重缓急。

接着,我试着用了 " 小步智阅 AI 助手 " 里的 " 诵读指导 " 功能,输入:" 帮我设计《两个吹牛家》的诵读课。"

没一会儿,屏幕上跳出来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具体、好用的建议:" 分角色扮演:黑公鸡声音……白公鸡神态、动作…… " 等等。

我按照这些调整了教案,做了角色卡片。上课那天,除了带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我还加了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他们一下子来了劲,争着举手要演 " 白公鸡 "" 黑公鸡 " 和 " 狐狸 " ——挺肚子、皱眉头,教室里笑声不断。

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位新 " 老师 ",既懂我的难处,也懂孩子们的小心思。

02.

" 这本书,好像是专门为我选的!"

——那份刚刚好的书单

" 老师,我不喜欢这本书。" 小轩把《小熊的生日》推开,小声说:" 我想看星星的故事。"

班里有 43 个孩子,兴趣不一样,识字量也不同。" 因材施教 " 这四个字,做起来真不容易。

幸好," 新老师 " 的 " 智能荐书 " 帮了大忙。我把孩子们的特点输进去:小轩喜欢科学,识字量中等;小林爱小动物,喜欢温暖的故事……几分钟后,一份个性化书单就生成了。

书到了之后,小轩连课间都抱着不放,小林在书页空白处画了小蚯蚓的 " 新家 "。小林妈妈还发消息说:" 孩子说,这是老师为我选的书。"

一份精准的书单,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 " 被看见 ",也让我真正理解了 " 因材施教 " 的分量。

03.

" 我们来演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吧!"

—— 我的 " 噩梦 " 变 " 美梦 "

整本书教学,对我来说曾经像个 " 噩梦 "。但我特别喜欢《很久很久以前》这本书,它用现代语言讲述老故事,亲切又有味道,插画也充满中国风。

怎么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它爱上阅读呢?我按照 " 一书三课 " 的思路(读前、读中、读后),和 AI" 老师 " 一起琢磨起来。

它给出的教案让我眼睛一亮—— " 我最喜欢的故事角色 " 绘画活动、" 听故事时小嘴巴闭闭好 " 这种实用小口令……既好懂,又好用。

随着课程推进,我们每周都围绕这本书做活动。第一周画角色,后来还请来美术老师,把课堂变成 " 神话小剧场 "。连平时最安静的小雨,都学着后羿拉起了弓。下课了,还有孩子拉着我问:" 老师,明天还讲《很久很久以前》吗?"

那一晚我睡得特别香。我真正体会到 " 以学生为中心 " 是什么意思——教学不是走完教案,而是把舞台还给孩子,让他们发光。

04.

我的身后,站着一位 " 导师 "

—— 新教师的底气

除了上课,专业成长也常让我感到迷茫。有一次教研会,老教师们在聊 " 绘本的图文平衡 "" 阅读策略的渗透 " ……我听不太懂,也插不上话。

幸好,我有这位全天候在线的 " 老师 "。它把阅读理论和活动资源整理得清清楚楚,我大部分关于教学的疑问,它都能用我能听懂的语言,结合班级情况,给我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有了它的支持,我不再害怕提问,也更愿意在课堂上尝试新方法。

05.

它让我成为 " 更像自己 " 的老师

以前我总以为,教学就是 " 照葫芦画瓢 "。直到这位 AI 老师走进我的课堂,它没有取代我,而是帮我扛掉那些重复、机械的工作——它设计活动,让我有时间陪伴孩子;它分析问题,让我有勇气创新;它发现孩子的兴趣,让我更好地看见每一个小小的身影。

现在我熬夜备课少了,不再为选书发愁,也不那么焦虑未来。我有更多时间倾听,更多精力设计好玩的课,更多信心去摸索属于自己的教学节奏。

有人问:"AI 会不会让老师变得不重要?"

我想说,真正好的工具,是让老师从繁琐中解脱出来,去做只有老师才能做的事:传递温度、点燃兴趣、守护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童年。

我的课堂里,来了一位新 " 老师 "。它没有把我变成机器,反而让我找回初心——那个一心想带孩子们爱上语文的、温暖又勇敢的老师。【END】

让科技赋能教育,让阅读温暖童年。如果你对 " 小步智阅 " 的具体功能感兴趣,或在阅读教学中有任何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非常乐意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