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 1小时前
物理AI激战正酣!小鹏与特斯拉交锋白热化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郭月

编辑 | 志豪

2025 年 11 月初,一场以 " 涌现 " 为主题的科技发布会震撼了整个科技行业。

2025 小鹏科技日官宣企业新定位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将公司定位升级为 " 物理 AI 世界的出行探索者 ",并把 IRON 人形机器人带上舞台—— 82 个关节自由度让它行走如真人般流畅自然。

小鹏全新一代 IRON 登台

演示视频迅速引爆网络,质疑声随之而来," 这是真人扮演吗?" 直到工程师拉开机器人背部拉链,露出内部的机械结构,质疑才转为惊叹。

几乎同时,大洋彼岸也有消息传出,特斯拉 CEO 埃隆 · 马斯克点赞了小鹏机器人的视频,并回应称 " 特斯拉和中国公司将主导市场 "。

这位刚获批万亿美元薪酬的 CEO 在股东会上放话,2026 年量产特斯拉第三代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而在 "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 中,将 AI 大规模引入物理世界也是特斯拉的目标。

不仅小鹏与特斯拉 " 站队 " 物理 AI,英伟达 CEO 黄仁勋多次断言 " 物理 AI 就是 AI 的未来 "。

当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聚焦物理 AI,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轴正经历从数字世界向物理现实的历史性转变。一场将定义未来十年的产业竞争,已全面升级。

一、科技巨头竞相布局 物理 AI 新赛道全面开启

物理 AI 究竟是什么?这一概念在学术领域早有清晰界定。

2020 年,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Aslan Miriyev 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Mirko Kova č 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写到:物理 AI 是指能够执行通常与智能生物体相关的任务的实体系统,实现机体、控制、形态、动作执行和感知的协同进化。

简而言之,物理 AI 就是让人工智能 " 走出屏幕、走进现实 ",成为能够直接改造物理世界的技术力量。

何小鹏介绍物理 AI

与近年来热门的判别式 AI(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生成式 AI 相比,物理 AI 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功能特质:

判别式 AI 如同数字世界的 " 侦察兵 ",负责识别和理解信息。

生成式 AI 好比数字世界的 " 造梦师 ",专注于创造新内容。

物理 AI 则是物理世界的 " 行动派 ",直接介入并改造物质世界。

以医疗领域为例:判别式 AI 能精准识别医学影像中的异常病灶,生成式 AI 可以模拟病情发展趋势、自动生成诊断报告,而物理 AI 已经能够操控手术机器人,精准完成高难度手术。

手术机器人协助医生远程进行手术(图源网络)

这种从 " 识别 " 到 " 创造 " 再到 " 执行 " 的能力跃迁,使得物理 AI 成为连接数字智能与物理现实的关键桥梁,被视为下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

随着这一赛道价值凸显,多家科技巨头的战略重心也纷纷向其倾斜,中国科技企业已在部分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

二、中国力量崛起 小鹏特斯拉交锋升级

作为中国唯一实现物理 AI 全栈自研体系的科技公司,小鹏汽车已在多个技术维度上展现出与全球科技领军企业特斯拉同台竞技的实力。

马斯克曾这样描绘特斯拉的未来图景:一个由机器人、AI、自动驾驶驱动 30 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4 万亿元)的商业帝国。

通过布局 AI 芯片、FSD 全自动驾驶系统、Dojo 超算中心、Optimus 人形机器人及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特斯拉正在打造一个高度垂直整合的生态闭环。

小鹏和特斯拉技术路线方面基本一致、生态布局也很相似。

小鹏和特斯拉具有相似的业务布局

其图灵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第二代 VLA 大模型为 AI 汽车、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提供了统一的智能基底。

在相似的顶层设计下,小鹏凭借更具前瞻性的布局和 " 闭环 + 开源 " 的独特商业模式,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小鹏汽车 2025 科技日发布第二代 VLA 大模型

小鹏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先行布局,获得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与认可。

当埃隆 · 马斯克在一档播客节目中透露特斯拉正在研发飞行汽车原型机时,有海外媒体评论指出:" 马斯克此次正追随中国公司小鹏的脚步。"

这一评价背后是小鹏更具前瞻性的技术布局。

小鹏汇天自 2013 年起便抢先布局飞行汽车,如今其陆地航母全球订单已突破 7000 台,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也于近日试产并下线首台 " 陆地航母 " 飞行器,计划于 2026 年实现量产交付。

" 陆地航母 " 首台飞行器下线

在机器人赛道,小鹏的探索同样早于特斯拉。

从 2021 年发布可骑乘智能机器马,到计划于 2026 年底量产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小鹏走过的技术路径正被特斯拉以相似方向验证。

小鹏人形机器人将于 2026 年底量产

除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小鹏相比特斯拉更展现了灵活而务实的生态策略——坚持 " 关键处闭环,生态处开放 "。

基于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小鹏构建了覆盖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的全栈自研的物理 AI 体系,在底层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的全链路闭环。

在此基础上,小鹏选择了更具前瞻性的开放生态道路。

在 2025 年小鹏汽车科技日上,何小鹏正式宣布,小鹏第二代 VLA 大模型将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而大众汽车成为该模型的首发战略合作伙伴。

大众成为小鹏第二代 VLA 首发客户

同时,小鹏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也已获得大众汽车定点,标志着双方合作版图持续扩大——从电子电气架构(EEA)到超快充网络建设,再到芯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小鹏与大众的合作关系逐步深化,结出丰硕成果。

这种开放生态战略同样体现在其他重要领域。

Robotaxi 方面,小鹏官宣将开源软件开发工具包,与高德等行业伙伴共建运营生态。

高德成为小鹏 Robotaxi 首个生态合作伙伴

人形机器人方面,小鹏同样选择开源,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已与宝钢等企业合作探索工业巡检等应用场景。

从技术追赶到与国际巨头并行,再到部分关键领域的率先突破,小鹏的发展轨迹清晰地见证了中国科技企业实现质变的全过程。

而无论是小鹏还是特斯拉,都是在质疑声中不断自我验证的创新典范。它们的同台竞技,并非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以创新合力共同推动着人类出行方式与生活形态的深刻变革。

三、物理 AI 凭何 " 涌现 "?远见、积淀与重注的胜利

当物理 AI 的浪潮奔涌而至,为什么小鹏能迅速成为这一领域的 " 现象级玩家 ",有这么多 AI 应用 " 涌现 "?

其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十余年间的深度布局、持续迭代的系统性能力建设。

小鹏全栈自研的核心能力,早在智能汽车时代便已打下坚实基础,并随着每一轮技术节点的突破不断强化。

2020 年,推出 XPILOT 3.0 NGP 高速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实现高速场景下辅助驾驶能力突破。

2021 年,发布超级补能技术,构建能源生态的关键一环。

2022 年,推出新一代感知架构 XNet,推动城市 NGP 真正落地。

2023 年,发布第五代智能座舱系统 XOS 天玑,完成智能交互体验的全面升级 ……

小鹏汽车过去 6 届科技日回顾

这一系列技术布局,如同拼图般层层叠加,逐步构建起小鹏在核心软硬件全栈自研上的体系化能力,为其向物理 AI 的跨越奠定了坚实根基。

进入 AI 驱动的新阶段,小鹏进一步对标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选择了一条更纵深的发展路径——不仅聚焦应用层创新,更向芯片、具身智能硬件、多模态大模型等底层核心技术坚定进军。

小鹏汽车把科技畅想变成现实

通过持续迭代 VLA、VLM 等关键模型能力,小鹏打通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构建了最为完备的物理 AI 出行生态,成为了全球唯一在 AI 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上全面布局的科技企业。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小鹏对技术创新近乎偏执的长期投入。

正如 CEO 何小鹏在 2025 科技日上透露:" 仅在 VLA 技术路线一项上,我们从 2024 年至今已投入 3 万卡算力,承担了超过二十亿元的训练成本。"

何小鹏透露 VLA 技术路线上的研发投入

在关键技术上的持续重注,以及对长期主义的坚定践行,是小鹏能将一个个技术构想转化为现实成果的真正原因,也是其在物理 AI 大潮中 AI 应用 " 涌现 " 的核心密码。

结语:物理 AI 新局中国企业崛起

从 2019 年第一届科技日到 2025 年科技日,七年时间里,小鹏汽车悄然完成了从汽车制造商到具身智能公司的蜕变。

这不只是一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科技创新道路上崛起的缩影。

中国科技企业不再满足于应用层的创新,而是通过全栈自研攻克底层技术 + 更全面的生态布局 + 开放合作的生态策略,在全球科技竞赛的关键赛道上,争夺定义未来物理 AI 世界的话语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科技企业逐步崛起,从技术追随者,向着物理 AI 世界的 " 引领者 "、" 规则制定者 " 转变。由中国力量深度定义的智能化新纪元,正全面开启。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