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乐
编辑 / 子夜
" 不是外卖点不起,而是拼好饭更有性价比 "。这句在打工人群体中流传的调侃,精准戳中了当下用户最真实的消费心态。
如今,月薪过万的白领同样会在下午茶时段点进去拼好饭页面,拼上一杯 5.9 元的古茗美式;大学生们会在午餐时段点上一份 11.9 元的老乡秘汁卤肉饭套餐,再搭配一杯低至 3 元的蜜雪冰城柠檬水……
连线 Insight 发现,现在的拼好饭早已摆脱了初始标签,完成了从平价刚需到品质实惠的跃迁:页面里不再是陌生小店,而是海底捞、肯德基、瑞幸等连锁品牌;亮厨直播也打消了用户对卫生和食材的担忧;一口价的方式也让用户不必再凑单算满减。

图片截取自美团拼好饭页面
美团拼好饭用五年的努力,逐渐重新定义了 " 吃好饭 " 的标准,平价餐饮不意味着凑合,平价有品质才是戳中大众需求的核心。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这种趋势:数据显示,拼好饭日订单量峰值已超过 3500 万单、用户数超过 2.7 亿,入驻餐饮品牌超过 5000 家,全国已有超百万商家上线运营。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其实从来没变过,就是用合理价格买到放心餐食。
拼好饭的出现,正是用平价且同质的解决方案,填补了这道市场鸿沟。
变化的背后,是拼好饭所发起的一场围绕 " 效率 " 的重构,前端用 C2M 模式聚合用户需求,联合商家聚焦爆款、实现规模化生产,让食材采购成本与损耗率降低,在后端用固定结算价保障商家利润,让用户得实惠、商家得利润,同时让平价高品质餐饮变成常态供给。
肯德基、海底捞等大牌都来了,
平价外卖进入品质时代
近期,肯德基在拼好饭上线 10.9 元的中国锅盔堡、14.9 元的黄焖鸡米饭,海底捞针对性推出香辣干拌麻辣烫、拌饭套餐,曾经被小馆子主导的平价外卖赛道,正在迎来一场供给侧的品质变革。

海底捞麻辣拌,图源美团拼好饭页面
我们发现,全国餐饮巨头、区域连锁品牌的集体进场,逐步丰富了平价外卖的生态格局,推动平价外卖生态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全国性品牌来看,餐饮各细分赛道的头部玩家都已陆续入场:快餐领域的老乡鸡、永和大王、塔斯汀,茶饮咖啡赛道的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瑞幸咖啡,汉堡品类的麦当劳、肯德基,甚至火锅巨头海底捞也将拼好饭视作新的增长场域。
截至目前,入驻拼好饭的知名餐饮品牌已突破 5000 家,昔日 " 平价 = 小店 " 的认知,正在逐步被打破,品牌化、品质化正在成为平价外卖的另一个底色。
更关键的是,在拼好饭上,这些品牌不只是浅尝辄止,而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深度运营阵地。
肯德基的动作较具代表性,品牌半年内连续推出黄焖鸡、锅盔堡两款拼好饭专属套餐,覆盖宁波、重庆、绍兴等多个区域,10.9 元的锅盔堡、14.9 元的黄焖鸡米饭,既保留了品牌的制作标准,又精准踩中拼好饭用户的价格预期。
老乡鸡的农家小炒肉盖饭上线即爆,半年销量突破 200 万单,单日最高销量超 4 万单,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不少品牌主站的爆款单品表现,爆发出较大的市场潜力。

老乡鸡小炒肉盖饭,图源美团拼好饭页面
区域连锁品牌同样在拼好饭上找到了差异化生存空间。
宏状元靠着 " 粥 + 小菜 " 的经典组合,把北方食客熟悉的早餐口味推向更多城市;南城香凭借 " 盖饭 + 羊肉串 + 馄饨 " 套餐,触达长三角以外的消费者;匠熙小馆则用湘菜风味,填补了部分消费者的口味空白。
这种全国大牌保证品质、区域品牌保证特色的供给结构,让不同场景的用户都能找到适配选择,白领能在工作日午餐点到 15 元以内的品牌盖饭,学生党能用 10 元左右解决晚餐,家庭用户也能轻松下单性价比高的简餐,平价外卖的普适性正在被最大化激活。
值得注意的是,大牌入驻拼好饭,并非简单地将现有产品降价销售,而是基于平台的 C2M 逻辑进行反向定制,实现降价不降质的平衡,核心玩法集中在两大方向:
一是产品精简优化。在拼好饭,品牌会筛选出供应链成熟、制作流程简单的核心单品,通过减少 SKU 来降低备餐成本。比如老乡鸡与拼好饭联合定制农家小炒肉盖饭,集中采购五花肉、提前配菜,把备餐时间缩短,从而摊薄人工成本;汉堡王推出 14.9 元的牛堡三件套,既发挥了供应链优势,又通过主食加小食的组合提升订单价值。

汉堡王部分上线套餐,图源美团拼好饭页面
二是地域化适配。品牌会结合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调整产品,让平价餐品更贴合本地消费者口味。
以深耕本地化创新的肯德基为例,除了早餐的豆浆油条粥品再到小笼包、鸡肉卷、夜宵烧烤之外,品牌率先在四川、重庆地区推出中国锅盔堡、黄焖鸡米饭试水,既维持了品牌品质,又契合这些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紫燕百味鸡联合拼好饭定制香樟鸭腿饭套餐,凭借地域化口味适配,半年卖出近 600 万单。
大牌的深度参与,直接带动了拼好饭的订单爆发和用户结构升级。美团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拼好饭日订单量峰值超过 3500 万单,过去一年,知名品牌上线拼好饭运营的门店数量同比增长 64%。
在用户层面,拼好饭的核心用户逐渐覆盖到职场白领、学生党等群体,这一变化背后,是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理性追求,在保证品质和安全的前提下,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品牌产品,这种消费逻辑正在成为主流。
为何连锁品牌们纷纷入驻拼好饭?
连锁品牌们集体拥抱拼好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在连线 Insight 看来,一方面是餐饮行业竞争加剧的外部推力;另一方面是拼好饭独特模式带来的吸引力,一口价结算与 C2M 反向定制的机制,从成本重构与效率优化两个维度,为餐饮连锁品牌打开了利润新空间。
传统外卖平台是抽佣合作模式,同时有营销推广、配送服务等隐性成本。而美团拼好饭和品牌采用的一口价结算模式,从根本上重构了商家的成本结构。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利润的确定性,品牌提前与平台约定固定结算价,无论用户实际支付金额是否包含平台补贴,商家都能拿到约定好的收入,且不需要承担额外的配送费。
对品牌而言,这意味着每笔订单的成本与利润都可精准测算。更关键的是,拼好饭的订单本质上是固定成本之上的纯增量,品牌的房租、人工等基础成本已由堂食或主站外卖覆盖,拼好饭带来的额外订单几乎无需新增固定投入,即便单利不高,规模化后依然可观。

部分入驻餐饮连锁品牌,图源美团拼好饭官方微博
华泰证券的调研数据显示 ,90% 入驻拼好饭的商家销量提升 30% 以上 , 成本平均下降 20% 以上。河北石家庄的 " 幸福大锅菜 ",靠 6.9 元套餐月销 5000 份,利润反超纯堂食时代;福建莆田的 " 辰门兜炝肉 " 通过拼好饭单月销量稳定在 5000 单,每单能稳赚 2 元。
即使对连锁品牌而言,这种确定性利润空间也极具吸引力。
如果说 " 一口价 " 结算模式吸引了品牌入驻,那么 C2M 驱动的逻辑则是品牌能长期扎根的核心,它与连锁品牌的标准化基因高度契合,可以通过全链路效率提升实现薄利多销。
商家只需要聚焦少数高频刚需产品,通常限制 SKU 在 3-5 个以内,这种精简策略从源头降低了运营复杂度。
对连锁品牌而言,无需为平台研发大量新品,只需将供应链成熟、制作标准化的招牌单品打造成爆款,就能大幅提升备餐效率。
南城香在拼好饭聚焦四款核心产品,其中麻婆豆腐套餐因食材简单、制作高效,中午时段稳居热销榜,日销近万单,这种精益运营模式不仅降低了员工培训成本,更让出错率显著下降,对维护连锁品牌的品质口碑至关重要。
效率优化还进一步延伸至供应链末端,形成提效。拼好饭通过前端聚合用户需求,将消费数据反向同步给品牌,让采购与备货更具预见性。看似以价换量,实则通过规模化采购与生产摊薄了成本,实现了规模盈利的良性循环。
选好品类,让更多人能吃好饭
拼好饭的模式能持续跑通,和对品类的筛选也密不可分。据观察,它并非无差别覆盖所有餐饮品类,而是聚焦米粉、面点、盖饭、小炒套餐等高频刚需赛道,避开高价生鲜、易腐食材与名贵食材。
这种看似局限的选择,实则是平台基于安全第一、成本可控原则的战略取舍,既守住了平价餐饮的品质底线,又为长期低价提供了可持续的支撑,契合平价好饭的普适需求。
从食品安全维度看,盖饭、面点等餐品的制作流程高度标准化,比如一份农家小炒肉盖饭,从食材预处理到炒制出锅,步骤固定且易复制,大米、面粉、常规肉类与蔬菜的采购渠道成熟规范,储存与加工过程中的变质、污染风险低。

此外,高频刚需品类的食材成本占比普遍较低且波动小,比如一份素炒面的面粉、蔬菜成本占比较为固定,即便是带肉的盖饭,常规肉类的采购价也相对稳定,不会像进口海鲜、名贵食材那样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这意味着商家在定价 10-15 元区间时,仍能保证合理利润。
同时,聚焦少数品类也大幅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无需储备多样食材,减少了库存积压与损耗,备餐时无需频繁切换流程,人工效率也要较高的提升。对平台而言,品类集中也让配送调度更高效,同区域同品类订单可集中配送,履约成本降低。
其实,对平价好饭的需求,是跨越地域的共性刚需:新加坡的 " 国民食堂 " 食阁,用平价套餐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日常用餐需求;香港流行的两餸饭,以实惠价格提供荤素搭配的餐食,成为上班族与居民的首选。
拼好饭的运营逻辑,正是精准抓住了这种需求本质,不牺牲品质,而是通过品类筛选、供应链把控与反向定制,让平价外卖从 " 将就吃 " 变成 放心吃 "。

图源美团拼好饭官方微博
今年,拼好饭推出了 " 万家品牌 " 计划,将为全国 1 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服务和品牌扶持等。随着该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带着标准化的高频刚需产品入驻,未来平价品质外卖将成为常态,而这种平衡品质与成本的逻辑,也将为餐饮行业提供增长的新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