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7小时前
「雷军粉丝」,带着铜质文创产品,要去港交所IPO了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安妮

2025 年 11 月 11 日,港交所官网的一则披露消息,让文创圈与资本圈同时将目光聚焦于一家专注铜质文创产品的企业——杭州铜师傅文创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铜师傅 ")。其上市申请已正式获受理,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这家背后站着小米、顺为资本的文创企业,即将在资本市场迎来关键一役。

在黄金、白银占据主流消费市场的当下,以铜为核心材质的铜师傅,不仅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更以 35% 的市场份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2024 年度报告)成为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的 " 领头羊 "。

这个多数消费者仍感陌生的品牌,究竟凭何在小众赛道突围,又为何能获得雷军的青睐?

一、铜质文创企业,上半年营收达 3.08 亿

铜师傅的崛起,离不开创始人俞光与核心伙伴俞清的 " 艺术 + 实业 " 双重基因。上世纪 90 年代初,俞光就读于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班,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在此萌芽。而他的弟弟俞清,1997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后续产品设计埋下伏笔。这种艺术基因的传承,成为铜师傅区别于普通工艺品企业的核心优势。

毕业后的兄弟二人,率先在卫浴领域试水,积累了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的实战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铜材质在文创领域的独特价值——既有传统金属的厚重质感,又具备比金银更低的门槛,适合打造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2013 年 3 月,铜师傅正式成立,开启了铜质文创的深耕之路。

如今,铜师傅的产品矩阵已形成四大类别,核心的铜质文创产品,以及延伸的塑胶潮玩、银质文创与黄金文创产品。

黄金文创产品

授权 IP 产品

在产品创新上,其表现亮眼。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自研 IPSKU 分别新增 407 款、350 款、528 款及 174 款。

除了 " 传统文化系列 "" 口彩吉祥系列 "" 文物新生系列 "" 神话民俗系列 " 等原创 IP 外,在其官方店铺中,亦可见到《功夫熊猫》《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猫和老鼠》等全球知名 IP 的角色形象摆件。

通过自研 + 授权,铜师傅实现了 " 传统与潮流 " 的双向覆盖。

稳健的产品创新,转化为持续增长的经营数据。财务报告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铜师傅营业收入从 5.03 亿元稳步增长至 5.71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已达 3.08 亿元,接近 2024 年全年的 54%;毛利率从 32.2% 提升至 35.4%,2025 年上半年维持在 35.1% 的高位;净利润在 2023 年短暂调整后,2024 年反弹至 7898.2 万元,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铜师傅是典型的 " 线上原生 " 企业。

2022 年至今,线上销售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 75% 以上,这一特质不仅降低了渠道成本,更使其能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不过,在线客单价从 2022 年的 958 元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556 元,也反映出其在拓展大众消费市场与维持高端定位之间的平衡挑战。

二、小米为股东,创始人为雷军 " 粉丝 "

谈及铜师傅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要素,离不开外部股东的支持。

而这一合作的起点,源于创始人俞光对雷军的 " 粉丝情结 " ——俞光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坦言,自己是雷军的忠实追随者,对小米 " 性价比 "" 用户思维 " 的经营理念高度认同。

这份认同最终转化为合作契机。

俞光首次融资时,带着一份简单的 PPT 和几件铜像样品,走进了顺为资本的路演现场,终于见到了 " 偶像 " 雷军。

" 第一次见‘雷神’,没有别的想法,就想混个合照,发发朋友圈吹吹牛,顺便捞几个‘铜粉’回去。" 俞光曾表示。

没想到,雷军不仅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更决定让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共同参与投资。路演当晚,雷军就拍板投资这位骨灰级小米信徒。一个月不到,顺为资本就将钱打到了铜师傅的账户。

资本合作由此展开。2017 年,铜师傅完成 1.1 亿元 A 轮融资,由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领投;2018 年 B 轮融资中,两家机构继续追加投资,总融资额达 3.1 亿元。

截至招股书披露的最后可执行日期,小米控股的天津金米持有铜师傅 9.56% 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顺为资本持股 13.39%,为第二大股东;创始人俞光以 26.27% 的持股比例保持单一最大股东地位。此外,凯辉中小企业基金、国中基金、央视基金等机构也在股东名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资本支撑。

《节点财经》看来,对铜师傅而言,小米系的价值远不止资金。小米成熟的线上渠道、供应链管理经验,以及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都为铜师傅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助力。而小米投资铜师傅,也正是看中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结合领域的潜力,丰富了自身在文创赛道的布局。

三、小众赛道之困:增长空间与竞争压力的博弈

尽管铜师傅已是铜质文创领域的龙头,但 " 小众 " 标签仍是其绕不开的课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 年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规模仅 15.76 亿元,预计到 2029 年增长至 22.82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7.7%。虽保持增长,但市场容量相对有限。

更严峻的是,铜师傅的业务结构仍高度依赖核心品类。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铜质文创产品收入分别为 4.80 亿元、4.88 亿元、5.51 亿元、2.92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达 95.4%、96.3%、96.6% 及 94.9%。尽管公司已尝试拓展塑胶潮玩、银质及黄金文创产品,但目前贡献甚微,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

若将竞争维度扩展至整个潮玩市场,铜师傅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如今的潮玩行业已进入到更激烈的 " 资本竞赛 " 阶段。

近年来,泡泡玛特、布鲁可已成功上市,卡游、52TOYS、TOPTOY 等企业也纷纷冲刺 IPO,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节点财经》看来,与这些以塑胶潮玩为主、客群更广泛的企业相比,铜师傅的铜质产品在重量、价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客群渗透难度更大。

此次转战港交所,也暗藏铜师傅对资本市场环境的考量。

事实上,早在 2022 年,铜师傅曾聘请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筹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最终于 2024 年 9 月终止合作。而此番铜师傅再战资本市场选择的港股,包容度更高,且拥有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基础。《节点财经》看来,有了泡泡玛特等项目在前,投资人对于这类项目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可能更高。

对于铜师傅而言,除了有赛道小众的烦恼,成本压力也不容忽视。

《节点财经》看来,铜师傅的成本核心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铜及相关原材料价格波动,作为基础金属,铜价受宏观经济、供需关系影响较大,直接传导至生产成本;二是熟练工人薪酬上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 年以来熟练工人平均年收入持续走高,预计 2029 年将达到 15.8 万元,而铜质文创产品对手工工艺依赖度较高,人工成本上升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面对小众赛道的天花板与日益激烈的竞争,铜师傅的破局之路已现端倪,核心在于 "IP 价值深化 " 与 " 品类边界拓展 "。

在 IP 方面,铜师傅已构建 " 原创 + 授权 " 的双轮驱动模式。未来,一方面可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 IP 的深度,例如与博物馆、非遗机构合作,推出更具文化底蕴的 " 文物新生 " 系列,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可扩大全球顶级 IP 的合作范围,借助 IP 的流量效应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缓解客单价下滑的压力。

此次冲刺港交所,若能成功上市,铜师傅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IP 储备与市场扩张。而对资本市场而言,这家兼具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消费属性的企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文创细分赛道的新选择。

从卫浴创业者到铜艺龙头,从雷军的 " 粉丝 " 到小米的被投企业,铜师傅的成长故事,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消费市场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小众赛道突围后,如何突破规模天花板、应对多元竞争,将是其上市后需要回答的核心命题。

评论
galaxymec888
1小时前
看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