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手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购物方式,它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扮演类似曾经 " 货找人 " 和直播电商的增长角色。而首次全网大规模应用 AI 的这届双 11,很可能就是行业的 "ChatGPT 时刻 "。
电商行业的进化转折点,总是发生在双 11 中。
从 2009 年,为盘活淘宝商城的品牌影响力,淘宝以 " 光棍节 " 为由头,联合 27 家店铺推出五折促销活动。这场原本试水的活动最终创下 5200 万元的交易额,这不止是双 11 故事的开始,也是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真正爆发的开始。
2014 年双 11 里,移动端流量超过 PC 端,移动电商的时代也正式来临。
2019 年,直播电商在双 11 中的 GMV 暴涨,由此开启了直播带货的时代。电商由此也进入了人找货和货找人并行的时代。
2025 年,又一个转折点到来:主流电商平台集体大规模使用 AI 的赋能大促。比如淘宝商家大量使用 AI 助手、平台利用 AI 提升广告效率、消费者使用 AI 辅助购物决策。得益于 AI 加持,无论是消费者、商家、还是平台,都开始朝着更高的效率迈进。
AI 未来会如何改变电商的效率,如何改变消费者的购物方式,暂且还充满未知。但毫无疑问,开启 AI 和电商全面融合的 2025 年双 11,必将是电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01 电商的 ChatGPT 时刻到了
AI 的 GPT 时刻诞生于 2022 年,但从技术的出现到 AI 应用端的大规模落地,中间间隔了大约两年多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型 AI 应用平台、Agent 公司、互联网平台、大终端厂商和模型层独角兽等等,谁会率先成为覆盖面最大的 AI 超级入口,目前局势仍未明朗。
但一个可以确定的行业变化是,这届双 11,电商已经迎来全面的 AI 化落地。
这并不奇怪,电商是当前距离 AI 落地更近的场景之一,它几乎完美地具备了 AI 大规模落地的所有核心要素:拥有海量的可闭环数据和高频可量化的商业决策场景。
截至目前,参与双 11 大促的几个主要电商平台,均已表示使用了 AI 技术:
京东向商家提供了 " 京小智 "" 京点点 " 等多种智能 AI 工具;美团的 " 小美 "、" 袋鼠参谋 " 等应用也全面向消费者和商家开放;字节则是给豆包上线了购物功能,用户在豆包咨询购物意见后,可以直接跳转抖音商城完成购买。

图:从左至右依次是京点点、小美、豆包页面截图
当然,若以 AI 应用落地的两个核心要素 " 基建 " 和 " 入口 " 做衡量标准,那淘宝天猫的 AI 表现无疑会作为行业观察的典型标的——
毕竟,淘宝拥有 10 亿年度活跃用户、300 余万商家、4.31 亿 DAU 和 6.5 万亿年 GMV,这样体量的入口,也注定了它将拥有最全的应用场景及行业里最完善的商品信息库。
今年以来,淘宝为消费者上线了多款 AI 产品:AI 万能搜、AI 帮我挑、拍立淘多模态搜索以及 AI 清单。
不同的产品对应的是不同的需求场景,比如:"AI 万能搜 " 是基于大模型的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能力,满足用户模糊的场景化需求;AI 试衣,顾名思义,模拟真实上身效果帮助用户判断衣物是否合身;当搜索结果弹出了多款不同商品,有选择困难症的消费者就可以用到 AI 帮我挑;如果消费者有确定的商品搜索标的,拍立淘可以帮助用户最快找到高性价比商品。

图:淘宝 AI 万能搜、AI 清单页面截图
"AI 清单 " 则是淘宝基于用户偏好及生活需求,向用户主动推荐个性化商品清单;并能以对话形式按照用户提问实时增加、补充清单内容。
简单说来,从捕捉消费者的模糊需求到完成需求,淘宝的 AI 应用已经实现了 " 一条龙服务 "。
至于商家端,今年以来,淘宝全面升级了商家 AI 工具 " 生意管家 "( AI 智能经营辅助工具),并推出双 11 专属 AI 能力 --「大促 AI 助理」,据了解,大促 AI 助理不仅具备数据、营销、客服等 Agent 能力,更为商家提供大促不同阶段经营解读,诊断经营流失风险及挖掘平台机会。
不过,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AI 技术不只是平台的秀肌肉行为,有用和好用才是检验 AI 应用的最根本标准。那什么是好用?正如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所说的那样,不应该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一定得有需求作支撑:
" 好用的 AI 能解决消费痛点,也能让商家获得增长。"
02 降本增效
AI 的加入,让降本增效变得更加容易。长期以来,各个行业都在通过提升效率和精准度,来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收益最大化。
对于商家而言,AI 的终极目的便是提效,而可以抵达 " 提效 " 目的的方式有很多,互联网大厂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技术驱动,而技术驱动最终会达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与精准度以及压缩运营成本这三方面好处。
比如用 AI 替代重复性工作——阿里的 " 店小蜜 " 年接待用户数十亿次,以此降低大量的人工客服成本,腾讯、字节使用 AI 代码助手,提升程序员效率。
为了给商家更多技术支持,淘宝对生意管家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 "1 个 AI 店长 ( 大促小助理 ) + 6 个 AI 员工(AI 数据分析师 +AI 营销工具运营 +AI 内容生成师 +AI 客服 + AI 订单 / 供应链管理员 +AI 客户洞察师)" 的 Agent 组合模式,以显著提升 AI 的经营能力。
" 早上睁开眼,点开‘大促小助理’,几分钟时间 AI 就快速盘点出店铺的昨日数据,第一步是解除了焦虑。" 这是纳艾森家具品牌的电商运营负责人彭怀安给媒体的反馈。

据彭怀安所述,他的店铺在今年双 11 实现了销售额同比增长 20% 的好成绩。与此同时,过去双 11 他每天都需要加班到凌晨两点,现在有了 AI,每天只需查看分析报告,工作量减少 30%,效率提升 1.5 倍。
而且,AI 店长除了汇报过往成绩,还会针对数据的涨跌分析出背后原因及改进方式,整个过程仅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彭怀安说,过去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动辄需要跳转几十个页面,并需要结合经验分析大量数据,耗时又耗力。
据淘宝天猫商家工具与开放平台业务总经理晓穆透露,双 11 期间淘宝 " 生意管家 " 已经为 500 万商家提供 AI 经营辅助,并为商家生成 500 万条大促经营策略。
除此之外,商家无需投入大量人力整理数据、制定策略,AI 即可完成多数基础工作。数据显示:淘宝的 AI 美工每月一共帮助商家自动生成 2 亿张图片,商品点击率提升 10%;AI 客服每天大概能为商家节省的成本相当于 2000 万元人民币,GMV 增量 1912 万元。
很多时候,消费者与商家存在一种矛盾:消费者的需求是模糊的,以至于无法在海量的商品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产品;而另一边,部分商家则苦于手握好货却无法抵达潜在用户群。
说到底,这属于 " 人 " 与 " 货 " 匹配效率的不高导致的,本质还是系统对用户和商品的理解还不够精细。
打个比方,当一个消费者想要一个背包,他的真实诉求是:适合通勤用的背包,要能装下笔记本电脑和健身衣服,看起来别太正式,有点设计感,最好还能防水。
传统搜索中,他必须要先提炼需求的关键词:背包 通勤 防水等,系统也只会机械的来匹配这些关键词,很可能搜出来一堆样式死板的电脑包,或者纯粹的健身包,无法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但在 AI 万能搜上,消费者无需想关键词,而是直接把上面那段心里话输入搜索框,AI 万能搜不会只是机械地匹配关键词,它会自动综合容量、风格、功能、场景等多个维度,为你去寻找理想的商品。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 po 出一段这样的经历,她问 ai 万能搜:10 岁的猫,不爱动,吃什么好?

ai 万能搜没有直接甩她商品链接,而是根据猫的年龄和生活习性,给出一些科学喂养建议,之后再顺理成章的推荐了几款合适的猫粮和补剂。整个过程省去了她去社交平台上种草的时间和步骤,高效又便捷。
同时,这也体现了一个更深层的价值——把用户的决策起点前移到淘宝。
一位淘宝搜索业务人士曾给媒体举例,当用户搜索 " 我要买一台能支持扫地机通过的床 ",这个需求中的关键理解在于 " 床离地面的高度 ",但若消费者无法直接精准表达,依赖关键词的传统搜索显然就无法通晓其意。这就需要搜索系统能真正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表达,之后再给出准确的商品推荐,这是只有具备思考能力的 AI 才能做到的事情。
这也是 AI 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平权普惠。
表达本身是一件非常高门槛的事情,当用户无法精准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它可以借助工具来实现需求," 淘宝不是只服务于社会精英,我们在做的事情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比如家里的爸妈、农村的老太太。" 一位淘宝 AI 相关业务负责人曾如此对媒体讲述过,
当然,以上这一切可以存在的基础,还有赖于阿里的基建工作——
对于任何一家电商平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商品数据库。只有商品信息本身更丰富、更精准,后面的搜索、推荐和广告系统匹配效率才会更高,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能不能找到想要的商品、也决定了商家有没有流量。
为此,从 2025 年初开始,淘天把过去二十余年积淀的超 20 亿件商品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信息梳理。
过去,这些工作都是人工拿着百科全书,一页页比对信息。但工程量之大,令人发怵,以至于尽管之前被提出了无数次,但仍旧没有真正实施。
但今年,淘宝构建了一个 AI 智能体,它能自动消化行业知识、分析用户真实行为,从而智能地为每个品类筛选出最关键、用户最关心的属性,指导商家填写,能解决商品信息匮乏和不规范的历史难题。
" 如果没有这个 AI Agent,我们想重新梳理整个商品库信息,我跟你讲我们都雇不起那么多的小二人工,那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张凯夫如此说道。
尽管艰难,但这些动作确实带来了流量匹配效率双位数增长。据悉,淘宝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了 20 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 10%,商家广告 ROI 提升 12%。
03 盒子里的小伙伴
多年前,媒体曾问过乔布斯这样一个问题:"1977 年你曾说过,计算机是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你的看法改变了吗?"
当时乔布斯的回答是这样:
" 我们现在拥有的计算机类型是工具,它们是响应者:你操作计算机做某事,它就会去做,下一个阶段将是计算机作为 Agent,换句话说,就好像盒子里住着一个小伙伴,它开始预测你的需求,它不再是帮助你,而是开始引导你处理大量信息,它几乎就像盒子里住着你的小伙伴。"
通过本届双 11 中 AI 万能搜等工具的使用,我们不难看到,乔布斯曾设想的未来正在到来。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好的购物伙伴就是从产生模糊的需求开始,到提供解决方案,再到商品导购,最后完成购买,整个过程里,平台都能够给到一个最优解,这个最优解包括对推荐产品的合心度,服务的优质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价格的满意度。
对于商家而言,最好的工作伙伴便是可以用最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并能根据市场反馈及时给与经营指导,让生意可以源远流长。
这也正是淘宝今年以来重点要完成的事情,即通过对 " 搜推广 " 的 AI 升级,大幅度提高流量匹配效率,为消费者的购物环境扫清障碍,为商家增效降本。
在这个过程里,实用是检验 AI 产品的唯一标准。
" 我们希望每个产品去解决一个用户痛点。我们没有去追求一个特别理想主义或者原教旨主义的东西,而是想解决问题。" 张凯夫说,为此,淘宝也没有选择推翻传统架构,全部采用新架构,而是让 " 新旧 " 引擎融合贯通,各自选择自己的擅长的工作。
从结果来看成绩不错。据星图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31 日,2025 年双 11 大促全网累计销售额达到 10026 亿元人民币,其中,淘宝的 GMV 仍然断崖式领先。淘宝官方公布的战报显示,今年天猫双 11 预售开启首小时,35 个品牌破亿,1802 个品牌翻倍增长。

作为一门流量撮合型生意,信息触达人的方式,总是能带来革命性的增量。以信息流为主全站推广,在过去几年里支撑着电商平台相当一部分增长。直播带货这种天然的促销方式,也是过去几年全网大促的中坚力量。快手、抖音这种以直播为主的电商平台,也在用货架电商寻求增量。
一句话:货与人的触达方式越多,增量越多。
而眼下,AI 助手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购物方式,它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扮演类似曾经 " 货找人 " 和直播电商的增长角色。而首次全网大规模应用 AI 的这届双 11,很可能就是行业的 "ChatGPT 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