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之路,终于交汇到了世界模型的战场。
李飞飞,发布了旗下首款商用世界模型 Marble;
几乎同一时间,Lecun 离职 Meta,准备创立自己的世界模型公司;
在此之前,谷歌旗下的世界模型 Genie 3,也曾掀起业界轰动。
AI 界三股大佬力量,虽然同样进军世界模型,却意味着三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赌注——
世界模型之争
李飞飞刚刚为空间智能举大旗的万字长文发布,她旗下的创业公司 World Labs,就紧锣密鼓推出了首款商用世界模型 Marble。

团队表示,这种方式能显著减少场景变形和细节不一致的问题,而且还能把生成的世界导出成高斯斑点、Mesh 网格,甚至直接导出视频。
更进一步,Marble 还内置一个原生的 AI 世界编辑器 Chisel,用户只需一句提示,就能按自己的想法自由改造世界。

对于做 VR 或游戏的开发者来说,「一句提示→直接生成 3D 世界→一键导出到 Unity」这样的链路,非常有帮助。
然而,Hacker News 的一名机器学习工程师指出,比起所谓的世界模型,Marble 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单纯的 3D 渲染模型。
这难道不就是高斯 Splat 模型吗?我在 AI 行业干了这么久,到现在都还是搞不明白「世界模型」里的「世界」究竟指什么。
Reddit 网友的说法则更加直接:
用高斯散射、深度和图像修复把图片转成 3D 环境,确实很酷,但这就是一套 3D 高斯生成流水线,不是机器人的大脑。
这里的高斯泼溅,指的是近几年 3D 建模里最火的一类新技术。
它把一个场景表示成成千上万个漂浮在空间中的彩色模糊小斑点(也就是高斯),再把这些斑点「泼溅」到屏幕上,让它们自然融合成一张图像。
可以这么理解:高斯就像一个漂浮在三维空间里、半透明、带光晕、边缘柔软的小气泡。
单个气泡当然软乎乎的成不了形,但如果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气泡聚在一起,再从不同角度渲染出来,就能组合出一幅精美的三维画面。
这样做,不需要像传统摄影测量那样走复杂的建模流程,虽然牺牲了一些精度,但速度极快,而且操作更轻松。
Marble 采取的正是这样一种路径。
然而,这也意味着,Marble 可能并不是大家想的那种、可以直接用于机器人训练的「世界模型」。
Marble 确实构建了一个完整世界,但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一个能被渲染器直接转成像素的视图。
换句话说,它捕捉的是「表面是什么样子」,而并没有内置「这个世界为什么会这样运作」的物理规律。
这对于人来说是完全够用了,但对于机器人来说,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些视觉信息,而是背后的因果结构——
比如,一放在斜坡上的球会滚下来,这对人类来说是看一眼就懂的事;
但机器人想做出类似判断,还需要质量、摩擦、速度……这些信息在 Marble 里根本不存在。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 Marble 自己的博客上,虽然屡屡提及「世界模型」与「导出高斯散射体、网格和视频」,但几乎完全没有提到机器人。
不过在商业化层面,Marble 明显更具优势。
相比起被 AI 圈热议的那类、可孕育具身智能世界模型,Marble 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款能够立刻融入游戏开发者日常工作流程的实用工具。
但这也不禁令人有些黯然,难道那条能通往 AGI 的「世界模型」之路,只是个噱头吗?
当然不是。
确实存在能与机器人真正互动的世界模型,比如——LeCun 的 JEPA。
LeCun 理解的「世界模型」,根子并不在 3D 图形学,而是在控制理论和认知科学。
它不需要输出漂亮的画面,因为你根本「看不到」这种世界模型。
这类世界模型的任务,不是渲染精美的像素,是让机器人能提前想几步,学会在行动前预判世界的变化。
JEPA 走的正是这条路——
LeCun 认为,对于 AI 来说,只有中间那个抽象表征才重要,模型没必要浪费算力去生成像素,只需专注于捕捉那些能用于 AI 决策的世界状态。
所以,这类模型虽然没法像 Marble 那样生成精致的 3D 图像,看上去不那么「惊艳」,但它更像是在训练机器人的「大脑」。
其优势在于对世界更本质的理解,因此,更适合作为机器人的健身房。
这么一对比,李飞飞和 LeCun 在「世界模型」上的路线几乎南辕北辙——
前者做的是一个前端资产生成器;后者则更像一个后端预测系统。
而在这二位神仙打架的中间,还站着一位科技巨头——谷歌。
今年 8 月,谷歌 DeepMind 推出了新版世界模型,这就是 Genie 3。
只需一句 Prompt,模型就能生成一个可交互的视频环境,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数分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Genie 3 首次在这一类模型中解决了长时一致性的问题——不会再出现那种「转个身整栋楼消失」的状况。
同时,它还支持触发世界事件,比如「开始下雨」「夜幕降临」等,整个过程就像一款由模型而非传统引擎驱动的电子游戏。
不过,Genie 应该更像一款「世界模型式视频生成器」。
尽管 Genie 3 让「世界动了起来」,它的核心仍然是视频逻辑,而非 JEPA 那种基于物理和因果的逻辑。
也就是说,它虽然可以生成动态画面,但也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画面背后的物理规律。
依然可以用于机器人训练,但不如 JEPA 那样直击本质。
与此同时,画面质量和分辨率也有限,难以与 Marble 那种高精度、可导出的 3D 资产相提并论。
综上来看,三种「世界模型」虽然都在描绘「世界」,但理解路径完全不同,也因此各有千秋——
Marble 渲染「世界长什么样」,Genie 3 展示「世界怎么变」,JEPA 则探究「世界的结构是什么」。
而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世界模型」,大致也都可归入这三种范式:
世界模型金字塔第一种:世界模型即界面
以 Marble 为代表,它让人们能够从文字或二维素材,直接生成可编辑、可分享的三维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世界」是呈现在 VR 头显、显示器或电脑屏幕上的那片可供人观看与游走的空间。
第二种:世界模型即模拟器:
以 Genie 3 为代表,这类模型能生成连续、可控制的视频式世界,让智能体在其中反复尝试、失败、再尝试。
像 SIMA 2 这样的智能体,便可把这类世界当作「虚拟健身房」。
第三种:世界模型即认知框架
以 JEPA 为代表,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形式,没有像前两种一样可供人欣赏的画面。
在这里,关注点不在于渲染,「世界」以潜在变量和状态转移函数的形式呈现,可以说是机器人完美的训练基地。

在智源学者赵昊看来,其实可以将三者拼装为一个「世界模型金字塔」——
自下而上依次是李飞飞、Genie 3、Lecun。
站在地面仰望这座金字塔:
越往上,模型越抽象、也越贴近 AI 的思维方式,因此更适合用于机器人训练与推理;
越往下,模型在外观、交互与可视化等方面对人类来说更真实,但却更难被机器人理解。
参考链接:
[ 1 ] https://entropytown.com/articles/2025-11-13-world-model-lecun-feifei-li/
[ 2 ] https://mp.weixin.qq.com/s/D7G3S_AIfzQfITgqXIKQAg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年度科技风向标「2025 人工智能年度榜单」申报即将于 11 月 17 日截止!
❤️ 企业、产品、人物 3 大维度,共设立了 5 类奖项,最后时刻一起冲刺
一键关注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