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上,它与年轻人 " 玩在一起 " 的快闪店大玩国潮风;长春航展现场,红旗金葵花国耀与歼 35A" 陆空同框 " 的震撼画面,又让军迷圈和汽车圈绑在一起。短短半年,这个 67 岁的品牌密集输出着风格迥异的营销动作,像一位阅历深厚的长者,突然学会了年轻人的各种 " 玩法 "。

这种反差感,恰恰是红旗此次品牌焕新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大象转身,为何此时?
在红旗内部,这场变革被定义为 " 从一本通读到分卷精读 " 的过程。这个比喻很妙——当用户规模突破 200 万大关,产品覆盖 15 万到千万级区间,单一品牌形象已无法承载如此复杂多元的用户需求。更关键的是,新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早已产生革命性的改变,技术在狂飙,用户在分化,供应链在重构。面对行业新常态,体量越大的 " 大象 ",越需要 " 精准化作战 " 的能力。

于是我们看到红旗 " 三年三步走 " 的清晰轨迹:2023 年设立新能源特区,以 8.5 万台销量和 23% 渗透率完成破冰;2024 年将新能源序列重归主品牌,让 66 年 " 国车底蕴 " 为新业务赋能;2025 年,当三大技术平台成熟,品牌形象进一步年轻化,三大子品牌架构水到渠成。
这是红旗 " 变 " 的战略逻辑——因时而动,因势而谋。但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看似颠覆性的变革中,有些东西始终未变。
不变的,是那份 " 把民族品牌做起来 " 的执念。
从 1958 年第一辆红旗轿车诞生,到 2018 年新红旗战略提出 " 强大中国汽车产业 " 的使命,再到今天将母品牌愿景定义为 " 传承国车荣耀,引领东方尊享 " —— 红旗的表述方式在变,但内核始终是那句朴素的 " 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这份执念,体现在技术路线上。天工纯电平台追求续航与安全的双突破,鸿鹄混动平台平衡舒适与驾控,九章智能平台打通 " 车 - 云 - 人 " 全链路。三大平台的名字,本身就暗含 " 国之重器 " 的雄心。当很多品牌还在纠结 " 增程与插混 " 时,红旗已经构建起覆盖燃油、纯电、插混、增程的完整谱系。能源形式只是手段,为用户提供 " 更安全、更美好 " 的出行体验才是目的——这是红旗从未动摇的 " 技术观 "。
这份执念,更体现在品牌定位上。虽然中国在经济车型市场上的打法日益成熟,但在豪华车市场,中国品牌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叙事语言。红旗的答案从未改变:东方文化叙事下的豪华品牌。从 " 兰亭雅韵 " 将大漆非遗工艺引入现代座舱,到马未都解读 " 叩门解道 " 五重文化密码,再到金葵花子品牌 " 华耀金 + 金葵红 " 的东方奢华表达——红旗始终坚持用中国美学定义中国豪华。这与其他品牌简单堆砌配置、模仿西式豪华的路线,有着本质区别。

变的,是与用户对话的方式。
如果说 " 有人对红旗品牌的认知仍停留在 " 国事用车 " 的庄严形象,那么 " 红旗天工 " 的出场方式,则彻底打破了人们对这个品牌的刻板印象。发起 " 潮改计划 ",不是作秀式的用户共创,而是让熊猫 IP、国潮元素真正融入产品设计;与霸王茶姬跨界,不是生硬的混搭,而是以 " 回家 " 为主题的温情叙事。


这些动作背后,是一个清晰的认知:当私人用户占比超过 93%,当年轻群体成为增长主力," 国车 " 必须走向 " 国民车 "。但 " 走向 " 不等于 " 降格 ",而是要用更鲜活的语言、更精准的触点,与不同圈层用户 " 同频共振 "。
这正是 " 分卷精读 " 的精髓所在。红旗服务的是 " 追求成功的情怀人士 ",金葵花对话的是 " 东方知己、天下名士 ",而天工则聚焦 " 追求时尚的年轻新锐 "。三个子品牌,三种价值定位,三套沟通体系,却共享同一个 " 国车安全 " 的底层基因。就像一棵大树分出三条主枝,根脉始终深植同一片土壤。

变与不变之间,是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性的完美平衡。
纵观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史,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寥寥无几。很多品牌要么因循守旧被时代淘汰,要么激进变革失去自我。红旗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清醒地知道什么必须坚守,什么可以创新。
不变的是 " 三大基因 " ——东方豪华、大气尊贵、国车安全。这是红旗 67 年积累的品牌资产,是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弃的 " 身份识别码 "。变的是实现路径——从单一品牌到三大子品牌,从 " 国车 " 形象到 " 国民 " 情感,从功能满足到场景体验。

不变的是 " 让出行更安全 " 的使命初心。无论是护航九三阅兵,还是与歼 -35A 同框展示,红旗始终在强化 " 安全守护 " 的品牌标签。变的是叙事方式——将 " 国运守护 " 的宏大叙事,转化为 " 为你守护 " 的个体关怀,让安全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的品牌温度。

这种辩证思维,在 " 新高尚情怀人士 " 的用户定义上体现得最为彻底。它既延续了 2018 年 " 新红旗战略 " 的精神内核,又升级为面向全球的 " 新高尚 " 人群。从 " 中国 " 到 " 世界 ",一词之变,背后是红旗从本土豪华品牌向全球豪华品牌的雄心跃迁。
结语:
当红旗这款 " 国车 " 开始学会用年轻人的语言讲故事,当 " 金葵花 " 的东方奢华与 " 天工 " 的潮流科技同台共舞,我们有理由相信,红旗的这次焕新,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未来的 " 精准化作战 " 实验。它用子品牌架构回应市场分化,用年轻化营销破解圈层壁垒,用技术平台夯实产品根基,但所有改变都围绕一个恒定坐标——东方文化叙事下的豪华汽车品牌。

在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红旗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哲学:以不变的坚守锚定方向,以应变的灵活穿越周期。这或许能给所有正在转型的中国品牌一个启示:真正的品牌焕新,不是颠覆过去,而是让历史在新时代找到新的活法。
毕竟,最好的传承,是创造新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