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小时前
『仁怀物种』垂盆草:石隙间的生命绿宝石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垂盆草 "的故事

在仁怀层峦叠嶂的山地间,起伏错落的坡地与溪谷之畔,常能见到一种匍匐蔓延的多肉植物。它的茎叶翠绿肥厚,宛如一串串垂落的碧玉,这便是垂盆草。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既是当地生态的 " 天然守护者 ",更在药用、食用与文化领域藏着诸多惊喜价值,成为黔北大地独树一帜的生物印记。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破碎,石漠化问题突出,土层浅薄且保水能力极差。仁怀地处贵州西北部,背靠大娄山脉,赤水河蜿蜒穿境,境内山地占比超九成,河谷与坡地相间分布,海拔落差显著,气候温润多雨。这般严苛的地形地貌,却与垂盆草的生长习性完美契合。它耐旱耐贫瘠,肉质茎秆能储存大量水分,即便在岩石缝隙、荒坡瘠土中,也能顽强扎根、蓬勃生长。

垂盆草是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 " 生存强者 "。在长岗镇那些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岩石裸露的区域,恰恰是它肆意生长的乐土。它根系发达,能牢牢抓附土壤,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是坡地绿化与公路护坡的理想植物。其叶片呈倒披针形或长圆形,三片轮生,基部骤窄且带距,肥厚的肉质叶片如同天然 " 蓄水池 " ——每逢雨季便拼命储水,从容应对后续干旱。叶片全缘光滑,在阳光照射下泛着淡淡黄绿色,铺就成独特的地被景观。

作为地被植物,垂盆草的观赏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它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短时间内就能织就致密的绿色绒毯。春夏之交,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点缀其间,清新淡雅;花后结出的卵圆形种子细小如尘,借风远行,开拓新的生长领地。

垂盆草更堪称药食同源的典范,在民间有着鼠牙半支、瓜子草、佛指甲、狗牙草、狗牙瓣等诸多别名,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人们对它的认知与应用智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含垂盆草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在农村,夏季暑热时,若有人不慎被蚊虫叮咬或轻微烫伤,取其茎叶捣烂敷于患处,便能快速减轻红肿疼痛。临床上,它也常被用于辅助治疗湿热黄疸、急慢性肝炎等病症。随着中药产业化发展,部分地区的中药材合作社已开始尝试人工种植,这株古老草药被制成茶剂等新形式,继续为人类健康服务。

食用方面,垂盆草的吃法更是多样。洗净去杂后做成酸菜,酸爽可口、风味独特;打成果汁饮用,原汁原味保留营养,易被人体吸收;煮水代茶,则清香解渴,兼具药用功效。需注意的是,垂盆草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以免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药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如今,在仁怀的乡村旅游景点中,垂盆草常被用作景观植物,栽种于石墙缝隙、庭院花盆,既装点了环境,也让游客直观感受当地的乡土植物文化。一些手艺人更以它为灵感,创作刺绣、木雕等作品,让这抹翠绿以艺术形式得以传承。

当下,随着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垂盆草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从喀斯特岩石缝中的一株野草,到兼具生态、药用、食用与文化价值的特色植物,垂盆草在仁怀这片土地上,用翠绿茎叶书写着与地域共生的传奇。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