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指南 9小时前
最年轻领导班子诞生,广汽有三大硬仗要打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月 16 日,广汽集团新一届职业经理人选聘结果公布,经严格的市场化遴选与组织考察,广汽集团正式聘任閤先庆为总经理、王丹为总会计师,高锐、江秀云、郑衡、黄永强、陈家才为副总经理。

车主指南汇总整理新一届部分职业经理人的履历、背景,以供读者参考:

閤先庆:总经理,现兼广汽丰田董事长、广汽传祺董事长、广汽本田董事、集团海外业务部总经理,深耕近 30 年,横跨人力资源、合资运营、自主品牌与海外业务

王丹:总会计师,1997 年入职,现任集团财务部总经理,擅长财务战略与风险控制

高锐:副总经理,前广汽本田市场部总监,现任集团市场营销部总经理,日系营销专家

黄永强:副总经理,现任广汽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公关宣传本部本部长,兼任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郑衡:副总经理,现任广汽研究总院院长,新能源汽车技术带头人

陈家才:副总经理,分管法务合规,预计兼管海外,前赛力斯海外 BU 轮值总裁、奇瑞捷途国际化创始人

...

本次选聘是自 2018 年以来,广汽集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第 3 届团队更迭,团队平均年龄仅为 50 岁,年轻化格局明晰。

原董事长冯兴亚不再兼任总经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确保领导班子平稳过渡。

閤先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团队中依旧延续内部提拔的主线,但又有创新突破,譬如是副总经理陈家才属于外部引入人才,也是本届核心管理层团队的唯一的 80 后。

回顾历史,2018 年首届团队以时任董事长冯兴亚兼任总经理为主,强调稳定过渡;2022 年第二届团队仍以「内部提拔」为主,聚焦业务修补、恢复;而本届团队调整更为彻底,随着冯兴亚不再兼任总经理职务,至此广汽集团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

此次调整有两大标志性动作,其一是完成领导层的分工专业化,其二则是打破了过往核心管理层全内部提拔的机制,从内部循环到内外融合,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团队年轻化,人才多元化,本届职业经理人团队人员配置逻辑清晰:内部老将维持连续性,外部人才补短板。

肩负「番禺行动」的责任,广汽集团直指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出海三大业务板块。

冯兴亚

三场硬仗:拆墙、合资转型、冲海外

今年以来,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陷入了些许困境。

2024 年,传祺、埃安、昊铂合计销量约为 78.95 万辆,同比下滑 10.95%,自主占比约为 39.41%;进入 2025 年上半年,自主终端销量仅 29.23 万辆,同比下滑 17.4%,占比进一步降至 34.1%。

其中传祺 17.75 万辆,同比下滑 22.6%,埃安 8.88 万辆,同比下滑 14%,昊铂仅约 2.6 万辆。

减少定位冗余,打通「部门墙」是第一要务。

从最容易落地的营销层面入手,年初,广汽集团曾正式成立品牌营销本部,统一管理传祺、埃安、昊铂的大客户业务、整车销售、渠道建设、售后服务和新媒体营销。

这相当于给三个品牌装上了「同一个大脑」,但又保留各自独立的产品规划和品牌调性 —— 昊铂继续走高端,传祺主打品质家用,埃安强化科技新潮。

閤先庆于 1996 年加入广汽,历任人力资源部部长、集团副总经理,现同时掌管广汽传祺和广汽丰田两大公司董事长,对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运营逻辑的熟悉程度更深。

过去几年,传祺能在合资夹缝中做到年销超过 40 万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閤先庆当年打下的基础。如今升任集团总经理,手握更大资源调度权,最适合拆掉三品牌之间的「部门墙」,把重复的渠道、促销、售后资源整合。

2025 年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将迎来至少 7 款重磅新车,目标把销量占比重新拉回 40% 以上。

合资品牌一直是广汽集团真正的利润奶牛,但从 2024 年开始,广汽集团的合资板块出现明显的业绩下滑,以「两田」为例:

2024 年广汽本田销量约为 48.1 万辆,同比下滑 18.9%,广汽丰田销量约为 77.6 万辆,发生同比下滑 8.3%,两大合资公司贡献的利润缩水。

2025 年上半年,广汽本田终端销量仅 15.46 万辆,出现 25.6% 的同比下滑,出现由盈转亏约 3.9 亿元;广汽丰田虽然销量达到 36.42 万辆,微增 2.6%,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约 35%。

本届核心领导班子之一的高锐,曾长期担任广汽本田市场部总监,对本田品牌运营情况更为熟悉,閤先庆则直接兼任广汽丰田董事长和广汽本田董事,这也意味着两者可以直接掌控集团营销和两大合资公司的最高决策权。

接下来两年,广汽集团将强力推进电动化转型:广汽本田将导入 e:NP 第二代平台,广汽丰田 bZ 系列将扩充到 5 款以上,同时两大合资工厂的产能会逐步向新能源倾斜。

只有让日系合资品牌跟上中国新能源大潮,才能止住利润失血的局面。

海外业务是广汽过去较为薄弱的环节,但也是广汽未来三年最确定的增量。

2024 年广汽集团整车出口约 12.7 万辆,同比增长 67.6%,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0.6 万辆,同比增长 92.3%,看似亮眼,但占比仅 6.3%,远落后于奇瑞、上汽、吉利。

2025 年上半年,海外终端销量 5 万辆,境外收入达到 66.96 亿元实现同比增长 20.6%,增速虽快,但基数仍然太小。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正迎来大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国内新能源产销 177.2 万辆和 171.5 万辆,新能源新车销量历史首破 50%,而新能源出口量是创造历史的第一功臣,同期新能源出口量 25.6 万辆,年内累计 201.4 万辆,两项增速均保持在 90% 以上。

外部空降的陈家才是广汽在这块押下的「最佳教头」。

2019 年,陈家才曾接手当时仅有 4 款燃油车的奇瑞捷途海外业务,并在 5 年内从零搭建千人规模的多国团队,捷途海外销量从零增长至 20 万级销量规模,一举将捷途打造成中国出口增速最快的乘用车品牌之一。

如今,陈家才以 43 岁的年龄直接进入广汽副总经理序列,负责法务合规的同时,大概率将兼管海外业务。

结合埃安和昊铂两张新能源王牌,以及印尼工厂已投产、马来西亚 CKD 工厂即将落地,广汽计划在 2025 年出口挑战 18 万辆,并在 2027 年冲击 50 万辆,新能源占比超过 60% 的宏大目标。

广汽集团虽规模暂小,但潜力巨大,如果陈家才能把捷途的打法复制到广汽,海外业务完全有可能成为集团未来三年的最大增长源。

2025-2027 年,是广汽真正的窗口期,也是生死期。

2024 年广汽集团营收为 1077.84 亿元,发生同比下滑 16.9%、扣非净利润亏损为 43.51 亿元,这是广汽集团上市二十余年来首次出现亏损。2025 年上半年营收 426.11 亿元,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 25.38 亿元,压力还在持续放大。

本届职业经理人团队,核心管理层的平均年龄只有 50 岁,正处在经验最丰富、执行力最强的黄金阶段,更为关键的是,几乎每一个关键岗位,都配上了背景最合适的人选。

从这次换帅来看,广汽集团已经不再满足于「守」,而是开始全力一搏了。

今日话题

你看好广汽集团的调整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