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4小时前
真实的李春平:一生都在“还债”,捐款数亿元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06 年 7 月 21 日,李春平在北京饭店与年轻时的照片合影。

2025 年 10 月 15 日,传奇富豪李春平在北京一所养老院里与世长辞,享年 76 岁。

李春平的身前身后,都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传言。在大家熟知的故事里,当年一位英俊的年轻人,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继承了好莱坞女星的巨额遗产,从此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同时也被外界揣测和猜疑。他和女人的关系,他获得的金钱,他捐出去的金钱,华美而又寂寞的人生,都包裹在谜团之中。

《中国慈善家》记者曾近距离接触过李春平,见证过这位坐拥亿万家产的富豪,对求助者的慷慨。他无疑是一位心怀善良的慈善家,但他的捐赠从来不是出于理性,显得相当 " 任性 "。

散财、做慈善,似乎成为了李春平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

奇特的命运

在王春元执笔的李春平自传《忏悔无门》中,李春平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也许你会憎恨我,也许你会怜悯我,但请你千万不要羡慕我。" 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挣扎。

1949 年 2 月,李春平出生于江苏淮阴一个革命干部家庭。1977 年,当了 3 年工程兵、6 年文艺兵的李春平,从昆明空指文工团转业到了地方,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保卫科。在那里,不甘平庸的李春平开始有了想当电影演员的念头。

李春平 20 岁时留影。

有一天,领导到下面科室检查工作,一眼看到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制片厂正在为物色一名外国演员发愁,领导看着五官立体的李春平,顿时有了一个念头:这小伙子长得很像老外,稍做整形就可以演外国人了!

于是,李春平来到北医三院,做了鼻梁垫高手术,让自己更像外国人。本以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不曾想却骤然反转——李春平为了一个女孩与人发生冲突,最后被判处 3 年劳动教养。

1979 年底,31 岁的李春平被提前释放,人生也跌落谷底。不久后,命运再次发生奇特的转向——他在北京饭店邂逅了一位比自己年长 30 多岁的好莱坞女影星,对方被他吸引,邀请他前往美国陪伴自己。在反复权衡之后,李春平踏上了前往异国他乡的旅程,这一去便是十多年,直到这位神秘女星患癌离世。

对于这段特殊的陪伴经历,外界充满了各种猜测,坊间流传着女星是奥黛丽 · 赫本、葛丽泰 · 嘉宝等好莱坞传奇女星的说法,但李春平始终恪守约定,从未公开其真实身份,仅在自传中隐晦提及," 老太太对我好,我要一辈子记着她。"

女星病逝,李春平继承了她留下的巨额遗产,包括豪宅、名画、不动产等,总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中国慈善家》记者曾向李春平当面求证关于其财富的传闻,李春平回答说," 这个并不重要,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我做的慈善。"

随性而为的慷慨

" 财富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迷失,也可以让你救赎。我曾经犯过错,伤害过别人,现在我有能力了,就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弥补过去的遗憾。" 李春平说。

救赎,正是李春平多年来不断捐钱的动因。

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许多贫困家庭面临着上学难、看病难等现实困境。李春平凭着一腔热忱,给他们捐钱。只要看到有需求的人,他几乎都是有求必应。

在那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李春平的捐赠常常源于偶然的见闻,有时是街头偶遇的乞讨者,有时是报纸上刊登的求助报道,有时是有人将救助信息转发给他,他总会慷慨解囊。

有一次,李春平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篇 " 捐助爱心水,根治黄板牙 " 的报道。报道里说,北京延庆县某村祖祖辈辈都在饮用含氟量严重超标的水,以至于全村 95% 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黄板牙。报道呼吁社会筹集善款,能为该村打一口井,这个项目需要 35 万元。李春平不由分说,马上打电话到报社,表示要捐款。

第二天一大早,李春平就带着 35 万元现金,驱车来到了那个村子,将钱交到村干部手里。李春平回忆说,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眼神,他内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他还觉得,这是他花过的最值当的 35 万元。

2018 年 7 月 3 日,北京,慈善家李春平捐赠的救护车在路上行驶。

2016 年,北京市一位民警因肿瘤复发需要马上接受医治,李春平的一个朋友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转告他。李春平主动联系这位民警的家属,给了他们 20 万元。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李春平的大部分捐款都是用现金。他很少捐物,也不喜欢转账。在媒体的报道中,李春平将成堆的现金摆到镜头面前,极有视觉冲击力,但这也让外界给他贴上 " 高调 "" 做秀 " 的标签。

比如在 2011 年,李春平救助了贵州一位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14 岁女孩。当时,他赶往贵州,亲手将 30 万元现金交到女孩母亲手中。媒体拍到病床上成梱的现金,刊登出来后引发不小争议。但无论如何,在这笔捐款的帮助下,女孩接受了手术,重获新生。

当时,在争议当中,李春平告诉《中国慈善家》记者," 我不图名,不图利,也不求回报,就是想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媒体公开报道的只是李春平捐款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些年他 " 随手捐 " 的情况不计其数。李春平曾告诉《中国慈善家》,有一次,一位农民推着三轮车拉着患病的妻子找到李春平家里求助,李春平给了他两万元。后来这对夫妻又上门来好几次,李春平每次都会给钱。还有一些人拿着 " 贫困证明 " 上门求助,每一次他都是有求必应。

李春平身边的工作人员韩女士透露,他办公室常年放着上百万元现金,有人上门求助,说家人病了,需要一万元医药费。他二话不说,直接吩咐秘书:" 拿钱拿钱。"

这种随性而为的慈善方式,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也有着时代特征。有媒体统计,李春平平均每天捐款 7 万元,20 余年间累计捐出超过 6.3 亿元。

不过,这一数字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事实上,就连李春平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一共捐掉了多少。

" 纯粹的慈善家 "

正如前文所述,李春平早期的捐赠,几乎都是个人对个人(或集体)的无偿赠予,很少与慈善机构发生关系。直至后来,当中国的慈善事业得到发展、慈善机构的角色更加突出之后,他才开始把钱捐给慈善机构。

2006 年,李春平为 " 健康援助进农家——红十字在行动 " 项目一次性捐赠 1000 万元,支持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医疗条件,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为此,中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年授予了李春平 " 中国红十字慈善家 " 称号。

2007 年 2 月 26 日,是李春平 58 岁生日,当天他拿出 2000 万元,在北京市慈善协会成立了 " 李春平慈善基金 ",作为送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同年,他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资 1000 万元,成立 " 李春平博爱基金 "。两个基金的设立,标志着李春平的慈善进入了规范化运作的新阶段。

2011 年 3 月 30 日,北京,李春平获得公益中国慈善家奖。

公开资料显示,李春平博爱基金重点关注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扶贫济困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其中,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合作的 " 侨爱心工程——树人班 " 项目极具代表性。根据项目规划,学校为树人班学生减免学费和住宿费,基金会为每位学生提供高中 3 年的生活费,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这个项目帮助了上百名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学业。

2009 年,李春平又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资 2000 万元,成立 " 李春平慈善基金 "。2012 年,他再次向北京市慈善协会 " 李春平慈善基金 " 注资 2000 万元,使基金规模达到 4000 万元。不过,这些专项基金因后续运作调整等原因,目前均已终止。

曾有业内人士建议李春平设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但他直言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管理基金会,也缺乏专业团队支撑规范化运作,更愿意信任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他表示,自己 " 不经商不当官,不需要捞资本 ",认为依托官方机构能够避免炒作嫌疑,维持自己 " 纯粹慈善家 " 的定位。

有业界专家认为,李春平选择这样的捐赠方式,多少和他的财富来源有关。" 他的财富源于继承,他自己也没有从商的经历,对于商业和机构化运作都具有天然的陌生感。" 一位专家说。

晚年疾病缠身

李春平的人生,似乎注定永远无法平静。

2016 年年初,李春平被传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关于身边人争夺财产的消息屡见报端。那年年底,李春平在北京华侨城一楼办公室接受了媒体的集体采访,有记者问他是否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他有些生气,一连说了几个 " 没有 "。

他同时也否认了身边人意图侵吞他的财产的传闻。

相比几年前的儒雅,这次采访中他显得有些暴躁,回答记者问题时一直重复简单的短句。问起他在养老院的生活,他极其不满地吼道:" 我痴呆了,我在那里每天要吃十几片安眠药!"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2016 年 2 月,定居国外的妹妹打电话时发现哥哥口齿含糊、与人交流困难。她立即回国带他去做检查,最终确诊他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及额颞叶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李春平家族有遗传病史,他的母亲晚年也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是指大脑里的额颞叶萎缩,表现为暴躁、健忘、失语,会有模仿语言的行为。

自称是李春平监护人的韩女士当时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李春平生病后,失去了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彼时,李春平多次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但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的障碍,往往需要旁边工作人员的引导。

2008 年 5 月 14 日,北京,李春平拄着拐杖出席 " 同一首歌 " 赈灾义演晚会。

阿尔茨海默病让李春平的记忆力直线下降,刚刚发生的事一转头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也因此,他完全失去了对自己财富的掌控权。

2017 年 2 月 26 日,李春平 68 岁生日会当天,身边工作人员为他举行了生日宴并安排了网络直播。直播开始,李春平说话口齿不清,几乎无法完整地进行表达,神情呆滞,主持人赶紧抢过话筒,直播随即中断。

除了阿尔茨海默病,李春平还一直患有糖尿病。2013 年,雅安地震发生后,李春平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 600 万元,当时记者在李春平家中采访,偶然撞见他的早餐时刻,一张长条餐桌上几乎被各种肉蛋食物占满,香肠、酱肘子,煎蛋、水煮蛋、卤味拼盘 …… 李春平一边吃一边叹气:"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患病后的李春平和孩子一样,喜欢被人围着转,喜欢被夸奖、被肯定。谁要说 " 您真帅 "" 您真大方 " 这样的甜言蜜语,他就会发钱。

" 我背着一身债 "

在《忏悔无门》中,李春平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自己青年时期犯下的错误,表达了深深的悔恨。" 我背了一身感情债。欠债还债,还债欠债,构成了我人生的一个坐标。"

这种忏悔并非停留在口头,而是转化为了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慈善捐赠。

他也不回避自己的过去,常常在大学讲座、公益活动中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用自己的教训警示年轻人别走弯路。他还免费开课,向企业家分享如何做公益,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中来。

2005 年 5 月 31 日,北京,李春平。

" 年轻人一定要走对路。" 李春平曾对《中国慈善家》记者说。这次采访结束后,他给记者一个 500 元的红包,记者婉拒并说他可以捐给灾区。李春平大手一挥," 这是给你们的,记者也很辛苦,再说这点钱也帮不了灾区什么忙。"

他的晚年生活异常孤独。由于疾病的困扰,他记不起很多事情,只剩下一句反复念叨的话:"(美国)老太太对我好,我要一辈子记着她。" 他住进了疗养院,日常起居全靠护工照顾,身边缺少亲人的陪伴。

在他清醒的时候,李春平说," 虽然我的生活空间里摆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玉器、古董字画,但是,面对那些过着安分生活的善良的人们,我想说,我羡慕你们。面对那些在病痛和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我想告诉大家,我和你们一样承受着苦痛。"

10 月 15 日,北京最美的秋天,76 岁的李春平在养老院与世长辞。据悉,告别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之时,李春平孑然一人。

他终于获得了平静。

作者:温如军

评论
ZK001
2小时前
一路走好
好大一块肉
5小时前
一个文物贩子而已,为了洗白,给自己编了个继承好莱坞富婆财富的狗血故事[吃瓜]
阳英之
3小时前
😋这故事不得改编成电影,可歌可泣
sisphus
6小时前
挺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