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郁风
2025 年度高校学术圈最离谱、最荒诞的笑话来了。
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导郭伟,被曝光实际只有高中学历,其简历均为造假或冒用他人名义。
从这个郭伟的官方履历来看,其人生可谓是一路开挂、星光熠熠:1994 年以 685 分成为陕西省理科状元,考入西安交大。后于 2000 年进入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2006 年至 2023 年,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及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面向祖国之所需,郭伟于 2023 年选择回国,加入江苏科技大学,任江科大首席科学家。他主持研发 1600MPa 钛合金油井管技术,解决国际难题并入选 2024 年行业十大科技进展。
然而,这简历第一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被打假,媒体检索发现,1994 年的陕西省理科状元另有其人,考入的是清华大学。当然,陕西省理科状元考不上清北上西安交大,本身就经不起推敲,然而江科大的人才引进团队对这都不加审核?
目前江科大作出情况通报,称已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郭伟因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被警方带走。但江科大的这份通报,实在有点 " 后知后觉 ",也让这所高校颜面扫地。

图 / 网络
一个问题是,郭伟的这些简历,可以轻轻松松就被查实造假,如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这项履历。媒体查询得知,三一集团确实有郭某同名人士,但并不是工程师。郭伟称发表 SCI 论文 170 余篇,提出 " 孪晶界密度与强度非线性关联 " 理论,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顶尖期刊 Nature Materials 上,被国际同行称为 " 郭氏模型 "。
但在 Naturu Materials 上,以 "Nano Twin(纳米孪晶)" 为关键词搜索,检索 2006 年至 2023 年的论文,找到 27 篇文章,并没有作者姓郭。
郭伟官方简历称其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二等奖(2013)。确实有同名人获奖,但都为国内高校、企业的国内科研人员,而 2023 年之前这个造假的郭伟人在国外,哪来的奖项?而且这两个奖项方向和郭伟宣称的纳米材料研究方向毫无关联,这么明显的漏洞江科大难道看不出来?
网传郭伟骗取大额科研经费,具体金额需要警方进一步核实,但有个参考报道是,郭伟主持并实施多项海外 " 卡脖子 " 攻关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经费近 3000 万美元;并且搞出了 " 新型高强高韧富 β 型钛合金油井管 "" 超低温高强韧钛合金 " 这些听起来无比高大上的 " 科研成果 "。
一个高中学历、简历全靠造假的人,能有什么科研水平?这些 " 科研成果 " 真的是他本人做出的吗?难道江科大其他教授、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对其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反而任其挂着首席科学家头衔领导团队,两年内在江科大畅行无阻?
至于他带的学生,可谓倒了八辈子大霉,碰到这么一个学术江湖骗子。虽然学校声称已对其团队师生进行了 " 妥善安排 ",但两年的宝贵光阴却被这么一个毫无教学能力的骗子虚耗了,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可想而知。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此前的 " 协和董小姐 " 简历造假事件,最终事件调查结果为多位名校教授为其伪造成绩单、炮制假论文,打招呼提供便利。不过董小姐的目的只是进协和当个医生,而郭伟却一路招摇撞骗,扶摇直上成了大学首席科学家,我估计连现在的微短剧都不敢这么编,简直和 " 特朗普爱上白宫干保洁的我 " 有得一拼。
江科大相关人才引进审核人员、管理人员自然对这起闹剧难辞其咎。虽然江科大在通报中称 " 学校深刻认识到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将严肃问责 ",但问责显然不能止于学校层面自查自纠,需要更高等级的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这不是一句 " 材料审核把关不严 " 就能轻飘飘打发的。
而郭伟连同董小姐事件,也暴露出当下高校圈、科研圈存在的弊病:简历、论文造假可以一路大开绿灯,理应严格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而董小姐、郭伟的真实学术水平几何,难道其他业内人士真的看不出来吗?却仍然让郭伟这种人鸡犬升天,长时间内在校内横着走。这是否构成了一种变相纵容?还是学术圈本来就对这种风气敢怒不敢言?
而郭伟这样滥竽充数的 " 南郭先生 " 能当上首席科学家,也意味着真正有能力有资格当首席科学家的科研人才名额反而被挤兑了。这更构成了一种学术不公和对学术资源经费的浪费。或许更多的学校和科研机构要查一下,自己内部是否也存在这样的 " 郭伟 " 或 " 李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