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有人拿高市早苗内阁在日本民调中的高支持率说事,他们似乎想在国内舆论场上带一个节奏出来,但老胡必须说,他们的解读是片面的。
高市早苗作为第一名日本女首相上任后,迅速得到了在日本民意调查中的高支持率,有的调查公司在中日危机前给出的支持率达到 82%。法广的解读是:这种高支持率是性别突破、新内阁蜜月、年轻人支持、经济期待、政党重组、形象反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高支持率很可能壮了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冒险的胆子,但不意味着她在台湾问题上后来发起的挑衅就真正得日本民心。
共同社在高市早苗 " 台湾有事 " 言论引发中日危机后做了新的调查,高市内阁的支持率仍然保持高位,但其 " 台湾有事 " 言论获得的支持则与其内阁支持率形成很大落差。共同社的调查是在本月 15、16 日进行的,其中回答赞成和倾向于赞成高市涉台言论的受访者总计占 48.8%,而表示反对的则占了 44.2%,共同社给出的高市内阁支持率为 69.9%。
也就是说,虽然高市内阁支持率因法广上面总结的原因比较高,但是支持其内阁的人里,至少其中的 20% 以上反对其就台湾问题走冒进路线,挑衅中国。这样的民意面貌通过多名前首相和现任议员的反对以及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得到了清晰佐证。
老胡相信,高市早苗本人注意到了民意的这种差别,所以之后她虽然拒绝收回围绕 " 台湾有事 " 的言论,但是最近几天她没有继续高调重申自己的态度。日本政府也试图淡化她的挑衅,强调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尽管如此,老胡个人认为,中国猛烈反击高市早苗的 " 台湾有事 " 言论首先不是为了推动日本民意的变化。众所周知,通过对抗迅速改变对方国家的民意,这很难,政治的规律往往不包含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民族主义在日本这样的国家根深蒂固,在外力无法直接抵达的时候,激进主义会一直有市场。
中国反制高市早苗政府嚣张的反华路线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通过具体事例向世界做出台湾是中国内政、外部任何力量不得干涉这一根本原则的再宣示,是对破坏这一原则的示范性打击。在中美贸易战和九三大阅兵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之后,这样的示范对于巩固外界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知尤其重要。我相信,日本方面对中国的反击力度感到了惊讶。他们惊讶就对了,这种惊讶是重新认知的开始。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台湾问题的实力背景已经改变,高市早苗这个时候还想在台湾问题上插一脚,就是不识时务,注定踢到钢板上,得到一个深刻教训。
世界也在观察中日这场危机,对台海地区形势进行与时俱进的评估。日本社会对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的认知一直是扭曲的,他们的舆论怎么看高市早苗的涉台立场,远没有中日实力对抗的真实形势重要。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祭出惩罚高市早苗政府的多项措施,每一项都打得稳准狠,导致了日方的损失,而中方的连带损失微乎其微。
要我看,这是中日围绕台湾问题的提前摊牌,它彰显了中方与十几年前钓鱼岛危机时截然不同的实力规模与强度,以及日方力量的匮乏。这样的对抗形势会对日本社会的长期认知产生影响。我们根本无意影响日本政府的组成,干预他们的国内事务,但是我们将有能力逐渐重塑日本社会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态度,影响他们对中国实施挑衅性对抗的风险评估。
日本国内的民调只是一个参考,而且我们得会看,看得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