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一篇发自南极的内部信,俞敏洪又一次引来了网友的口诛笔伐。
" 亲爱的各位新东方人: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 ……"
11 月 16 日,新东方迎来成立 32 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向全体员工及支持者致谢,并以 " 冰雪中的坚守 " 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并擘画未来。
在信中,他提到新东方要成为 " 希望的播种者 ",东方甄选应成 " 商家良知的代表 ",新东方文旅要 " 让更多的人把世界装在心里 "。
但部分 " 新东方人 " 并不买账。他们通过截图的方式,晒出了自己的回信。
" 亲爱的老板,此刻我正在晚八点半下课的地铁上,十个小时的课程是折磨的、享受周末快乐的时光是与我无关的 ……"
" 俞老师您好:此刻,我正坐在北京出租屋的‘宜家同款贫穷风’房间里。屋里唯一能跟南极气候媲美的,只有我这台坏了三次的暖气 ……"
于是 " 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 成为了一轮新的网络狂欢。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大家调侃称 " 今夜,所有 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 "。
或许这次舆情的锅可以让 " 南极 " 来背。毕竟 " 洁白、翡翠般的冰山 " 和 " 无边的宁静 " 很多地方都有,比如漠河的极地旅游近些年就发展迅速。
如果俞敏洪穿皮袄站在黑龙江的冰面上感受洁白和宁静,也许会是被东北员工热情推荐攻略的另一种画风。
" 南极 "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显得神秘而陌生。伴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家、明星的实地分享,它也逐渐被打上了" 梦想 " 与 " 昂贵 "的标签。
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遥远的大陆成为了 " 高端局 " 打卡的标志?
数据显示,南极正在成为中国高端旅游的主要选择之一。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统计数据,2024 — 2025 年南极旅游季(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3 月)的全球游客人数为 118162 人次,比上一季减少了 4.9%。
但中国游客呈现出强劲的增长,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达到 11705 人次,占全球游客总数的 1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客源国。
另一方面,北极因为涉及区域较广(中国的漠河地区也被归纳于广义的北极旅游中),并无具体的统计数据。如果以普遍认定的北极点来看,其每年接待约 250 — 500 名中国游客,占游客总数量的 50%。
一些极地科考队员的态度,或许是最准确的概括(极地科考每年上半年去北极,下半年去南极)。
如果问他们喜欢去北极还是喜欢去南极?基本会得到统一的答案," 北极有什么好看的,南极有冰川、企鹅、海豹一大堆,北极有什么,都是海冰。"
事实上,南极比北极更具神秘性。
相对无人居住的南极,北极拥有不少国家。北欧三国、俄罗斯,都在北极圈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土,每年都可以看到极光。而南极因为受到《南极条约》保护,至今不允许私人进入。
另一方面,北极最冷的季节是冬天,每年一月,气温可能降至零下 20 到零下 40 度。夏季到来时,平均气温可达 -8 ℃,最炎热的几天甚至能接近 0 度,这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南极的气温明显低于北极。历史上最低记录达到 -89 ℃。即使是在南极大陆的外围,常年气温也大约维持在 -40 ℃左右,且不会因冬夏季节的交替而显著变化。
从地貌上讲,北极地区不是由单独的大陆组成,被分成了无数岛屿,缺少大片的被皑皑白雪覆盖的雪原。而且北极的很多岛屿都与内陆相连,不需要漂洋过海就能运输物资,甚至在特殊的季节,徒步也可以抵达。
南极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一块完整的大陆,其中 98% 面积都由冰雪组成。整片大陆堆积的白雪,就像沙漠中的沙子一样,有风吹过,会形成雪雾,更符合人们对于宁静、孤独、残酷的想象。
另外,因为" 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 "" 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 "" 从未有人居住过的地方 "等概念,南极洲也在进一步营造其独一无二的氛围感。
或许正是因为更具挑战的地貌特征,近些年来,南极成为了不少中国企业家青睐的目的地。
胡润(胡润百富榜创始人)、王石(前深圳万科创始人)、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等企业家均先后踏上过南极的雪原。
公开资料显示,2025 年 1 月,武汉新创元的副总裁杨念群,为激励企业员工不断追求卓越、勇攀科技高峰,曾将企业旗帜插上了南极洲极点。
杨念群的路线是从智利蓬塔阿雷纳斯出发,最终抵达南极大陆尽头。而阿根廷、智利的两国游览也是南极旅游独具吸引力的一部分原因。
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是南极半岛最常见的登船点,行程通常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伊瓜苏瀑布等南美景点。
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和威廉姆斯港是另一大登船点,部分航线会延伸至百内国家公园等智利景点。
相比于商业项目中经常会抵达的欧洲和美国,南美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是少有途径的地方。
而除了阿根廷,秘鲁的马丘比丘遗迹、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风情也是南极旅行者常选的南美延伸路线。
当然旅行的成本同样昂贵,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城市的旅游,中高档的南极之旅,一般需要 10 — 15 天行程,总价格在 25 万— 80 万元不等。一些私人定制的旅游项目收费会更高。
对于一些企业家和高管而言,较高的门槛与精致的旅行,也恰好符合彼此商务社交的需求。
因为南极旅游以上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已形成了围绕这片极地的高端定制服务。
在某知名企业家组织的南极旅游项目宣传语中,"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一场集自然奇观、心灵修行、商业智慧、深度链接于一体的高密度极地心旅 " 的主题赫然在列。
在介绍中,该活动将 " 包下五星级极地邮轮,邀百位企业领袖及家人、挚友共赴南极。"" 星空夜话、行业私董会 …… 在纯白天地间建立终身信任关系。"
宣传文案大方如实地讲述着社交的目的与好处,成员圈层同样是重要的产品点:
" 百位卓尔不群的企业家,带着永不磨灭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共同形成‘极友圈’。"
" 智囊大咖领衔百位商界领袖,十几天朝夕相处,彼此照见和共修。"
根据一些参与过以往活动的成员表示,在邮轮上的行程通常包括:团员舞会、船长鸡尾酒会与掼蛋等环节。
在更为直观的 PPT 中," 极致的极地体验 X 深度的产业碰撞 + 共鸣的兴趣联结 + 同行的坚守陪伴 = 一生一世的情谊 "是对南极之旅最完整的概括。
"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总被工作、会议、信息轰炸填满,多久没有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小长假?南极的极致寂静,是最好的‘疗愈场’。"
" 当你站在万年冰川前,看着大地与极昼的光辉交融在地平线,所有的焦虑与浮躁都会被涤荡。这里没有 KPI 的压力,没有复杂的社交,只有自然的壮美与内心的声音。带上本真的自己,迎接源自极地的礼物——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一场生命的盛宴。"
" ‘与谁同行?同频者的深度共振,比风景更珍贵,与对的人在一起,让美好的事情自然发生。’这场旅程的核心,从来不止于风景,更在于同行的人 …… 一个由顶尖企业家、思想领袖、行业专家组成的高质量圈层,让每一次交流都充满价值,每一段情谊都值得珍藏。"
" 百战归来仍少年的商业同行者,他们是穿越商海浮沉的佼佼者,是上市公司的掌舵者,更是保有初心与好奇的追光者。百位卓尔不群的企业领袖都曾是往期参与者。他们‘千帆阅尽仍少年’,在伤痕累累后依然选择满血复活;他们用‘金之在冶’的状态修炼老辣童心,在追求生命价值的路上从未停歇 ……"
也许俞敏洪并不认为自己是 " 百战归来仍少年的商业同行者 " 中的一员。只是和那些 " 对的人 " 一样,在接近这片白茫茫的世界尽头时,他还是总想起出发前的样子,甚至等不及飞回办公室后再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