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携程集团公布了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
整体业绩表现非常亮眼,甚至到了有点 " 夸张 " 的地步。
Q3 季度,携程实现营收 183.4 亿元,同比增长 15.53%,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 14.5%,但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却达到了 198.9 亿元,同比增长 194.01%。
是的,你没看错:整体净利润比营收还多!
平均算下来,携程(Q3 季度)每天能净赚 6.63 亿元,而茅台也不过才 6.41 亿元 ……
对于第三季度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携程表示主要由于部分处置某些投资。反应到利润表中,表现为 " 其他收入 " 录得约 170.3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7.81 亿元,增长了 856.32%。
虽然公告未披露其具体来源,但综合此前携程的大动作来看,这可能是其本季度确认了公司出售印度酒旅 OTA 平台 MakeMyTrip 部分股权所产生的收益 ……
不过就算抛开这笔 " 意外之财 ",在国内一众互联网企业中,携程的赚钱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简单对比一下,今年上半年,携程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80.74%、32.07%;
腾讯是 56.38%、29.02%;
阿里是 44.91%、17.11%;
美团是 35.22%、5.84%,
整体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
但也正因为太过赚钱,所以 OTA 行业从过去到现在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地竞争冲击,这使得携程的第一宝座虽稳,可始终坐得却不够安宁 ……
携程,正在 " 再造一个携程 "
就业绩表现而言,现在的携程几乎无可挑剔。
营收、利润持续稳健增长,整体毛利率也稳定在了 80% 以上,净利率在 30% 左右。
同时在资金方面,截止到今年 9 月底,携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余额也到达了 1077 亿元,抗风险能力极强。
至于硬要挑刺的话,可能就剩下那个老生常谈的 " 高商誉 " 问题了。
今年前三季度,携程的商誉规模进一步增长至 622.9 亿元,而同期总营收才仅为 470.1 亿元。
不过,如果携程能够一直稳健增长下去,那么对应的商誉大概率也不会爆雷。同时就算最后真的减值了,也只是属于会计亏损,不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出 ……
再来看业务方面,此次携程同样表现出了稳中求进的态势。
在酒店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天眼查 APP 显示,本季度携程的 " 住宿预订 " 板块却实现营收 80 亿元,同比增长了 18%,环比上升 29%。

" 交通票务 " 营收 63 亿元,同比增长 12%,环比增长 17%;旅游度假业务和商旅管理业务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更关键的是,在 " 第二增长曲线 " 的国际业务方面,携程本季入境旅游的预订同比增长超 100%;国际 OTA 平台总预计同比增长约 60%,整体和上季度披露的增速一致。
至于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则攀升至 2019 年同期的 140% 水平,较上季的 120% 继续增长,未来随着国际航班供给的提升,携程的出境游业务或将进一步复苏。
这可能也解释了早就进入业务成熟期的携程,现阶段(今年前三季度)" 营销费用率 " 仍达到了 22.36% 的原因。
不过老实说,这一投入加码确实非常关键。
毕竟,在跨境游这件事上,现在携程基本就相当于 " 吃独食 "。
一方面,飞猪、同程们虽然也在做跨境游,但整体规模有限,缺乏和携程对等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新加入的抖音、京东们酒旅市场根基还不稳,更多局限在国内。
至于最有威胁的美团,现在一边要迎战国内的闪购大战,另一边又要在中东、巴西等地主攻外卖平台,整体都很难抽出身来做跨境酒旅。
这么一来,现在自然就成了携程做深跨境游品牌心智、抢占关键市场的最好窗口期 ……
携程的短板:绝对领先者的生存哲学
从市场地位来看,现在无论从营收规模、市占率,还是从战略布局来看,携程都算是国内 OTA 行业的绝对领先者。
据交银国际研报,2024 年国内 OTA 市场中,携程以 56% 的 GMV 市占率稳居第一。
同程、美团、飞猪分列其后,市占率分别为 15%、13%、8%。
在战略布局上,携程很早就将 " 去哪儿网 " 收入了麾下,同时还战略投资了同程旅行,一举成为了大股东之一。
再加上过去平台又一直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覆盖旅游全链条的生态系统," 合纵连横 " 之下,携程几乎无可敌手 ……
就算此前美团在低星级酒店上实现了反超,甚至酒店间夜量是携程的好几倍,但在最有价值的高星级酒店(300 元以上)方面,现在携程依然是绝对的统治者。
也正因如此,在这么一个近乎没有天敌的市场背景下,携程最大的投资风险,其实就只剩下政策层面的 " 反垄断 " 打击了。
这也是现在携程最令人担忧、同时也是最需要 " 补强 " 的地方。
毕竟远的不说,就在今年 6 月、7 月," 央视网 "" 浙江日报 " 等多家官方媒体都纷纷曝出," 郑州多家酒店商户举报,他们在携程平台上架的酒店房间价格被携程私自修改 "。
" 多位酒店负责人称,携程平台要求酒店商户开通名为‘调价助手’的改价工具,通过技术手段修改酒店房间价格,并且不经商家允许修改商家的活动折扣 "
" 携程客服回应称,此举是为比对价格避免客户流失,并承认若发现其他平台价格更低,会依据合同自动追价 "。
对此,央视网在题为《算法霸权!当携程的 " 调价助手 " 篡夺了酒店的定价权》文章中,评论称:在平台愈发强势的背景下,此类 " 店大欺客 " 并非个案,已成为一种 " 现象 "。一些平台一边 " 携流量以令商家 ",不断压榨商户的利润空间,一边维持 " 低价形象 " 吸引用户,实则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然后在 9 月 17 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进行行政约谈。
事由正是,携程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
一个调价助手的 " 差错 ",险些就把整个平台推到了监管的炮火打击范围内。
这再一次印证了,现在携程的最大风险是政策风险,最核心的 " 补强 " 就是合规与治理的升级,平台必须要学会在一个 " 有约束的领先地位 " 上运行,将自身的成功与整个生态的健康繁荣更紧密地绑定。
这不仅仅是合法合规的问题,更是携程现在及未来的生存哲学问题 ……
携程在左,酒店、美团和抖音们在右
其实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的点:
前三季度,携程一边是营收、利润 " 从从容容 " 的持续高增长,另一边却又在通过调价助手 " 匆匆忙忙 " 地调低酒店价格。
这说明什么?
1、现在美团、抖音和京东们在酒旅行业的持续渗透,可能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携程;
2、携程对自身高星酒店护城河的未来,也存在一定的焦虑。
这并非不可能,在过去数年的酒旅大战下,携程在低星级酒店方面已经被美团们拉开了差距(2019 年,美团的酒店间夜数超越了携程);中星级酒店则正在被持续渗透。
至于高星级酒店 ( 300 元以上 ) 暂时稳定,但稳定并不意味着安全。
毕竟,携程的酒旅平台生意实在太过赚钱,一年 170 亿元的利润,这让有流量、有资源的美团、抖音们几乎都不可能轻易放弃。
更不说现在,为了寻找新的增长边界(也有的是为了战略防守),阿里、京东和美团甚至涌进了更难更复杂的外卖、即时零售战场。那么在相对标准化的酒店预订方面,美团们再打 5 年、10 年,甚至是更久的酒旅 " 攻城战 ",是不是也就很有可能?
而如果顺着 5 — 10 年的角度看,那么一切似乎就不好说了。
携程占据的核心优势有两个:
一是过去积累下的,对国内最核心一批高净值商旅用户的优势覆盖,高端品牌心智深入人心;
二是平台规模优势带来的高星级酒店的 " 多 ",以及 " 挟持流量以令商家屈服 " 的 " 省 "。
但客观分析,一方面对于人群,美团、抖音们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无数年轻用户,前者月活 5 亿,日活 1.71 亿,后者日活更是超 8 亿,而携程的平均月活则在 1 亿左右。
从转化逻辑来看,年轻人在大学时点外卖、刷抖音,然后直接被美团们转化去订酒店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携程们甚至都 " 插不上嘴 "。
此前编辑部团队就来了个 00 后毕业生,在聊天中得知,他从来都没有用过携程,理由是现在微信服务(同程),美团们都能订酒店,为什么还要再多下一个携程软件?
这就是习惯的养成。
即便未来年轻人们工作几年后,开始订 300 元以上的高星酒店了,但大概率也还是会在最熟悉的美团、淘宝闪购、甚至是京东上先行搜索。如果美团上没有想订的酒店或者价格贵很多的话,他可能才会转向携程比价。
所以,时间是站在美团们这边的,占据了年轻人,就相当于占据了未来主动权。各种酒旅基础设施、供应链资源都可以慢慢搭建,但年轻人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
另一方面是供给端,从酒店的角度看,只要你能带来订单,酒店都是乐意敞开怀抱的,甚至还希望多家预定平台共存,而不是被携程一家独大。
就像此次郑州酒店商户的举报,本身也可以看做是商家们对携程 " 强势 " 地位的不满。
不过在过去,即便平台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 二选一 " 的大杀器,但如果有品牌酒店上架到其他地方,或者给出的价格比美团们还高,平台也可以通过算法调节用户搜索到的品牌酒店流量和曝光,从而间接实现强有力的管控 ……
这实际上就是 OTA 平台们拿捏品牌商家们的常见手段。
但可惜新变化出现了,由于携程们的过于强势,现在一些头部连锁酒店不仅开始明摆着寻求多方下注,更有的甚至要 " 去 OTA 化 "。
比如华住集团,去年 9 月,创始人季琦就在内部平台发布了名为《培元固本 · 论会员的重要性》的文章,直言部分门店过于依赖 OTA 补客,有店长为保出租率让利给 OTA。
随后开始研究起了自主获客的渠道,今年还在自己的直订平台 " 华住会 " 推出 " 订贵即赔、降价可退 " 等保障服务 ……
又比如万豪,今年 5 月,万豪国际与美团宣布达成合作,将推出联合会员,整合双方在住宿、参与、本地生活等领域的资源。11 月,万豪国际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诺安到访阿里巴巴集团,双方达成 AI 战略合作,通过飞猪、阿里云等加深 AI、供应链合作 ……
显然,现在不只是美团们在正面强攻携程,就连品牌酒店们也在主动绕开携程,和美团、飞猪们形成双向奔赴。
在这种内外渗透之下,携程中高端酒店市场的护城河又能维持多久呢?
所以,堵不如疏。
现在携程与其冒着风险,强硬调价,还不如重新定位平台角色,在品牌酒店和市场竞争中寻求一种新的关系平衡。
有跨境游业务高速增长的助力,携程也完全有底气开启一个新时代的 OTA 增长玩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