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内外困境交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 11 月 20 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公开核设施的实际情况并允许国际人员核查。
尽管中俄等三国投下反对票,但 19 个成员国的支持使决议顺利通过。
这一事件让伊朗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更加孤立,与此同时,国内经济问题和民众不满情绪也在持续发酵。
伊朗的经济现状堪忧。
近年来,伊朗经济陷入困境,通胀率已突破 50%,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加之持续的干旱和电力短缺,首都德黑兰甚至呼吁民众做好搬迁的准备。
经济的持续恶化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加剧了对现政府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公开发声,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出警告。

他表示,大多数伊朗人民并不关心谁来统治国家,而是更在意如何改善糟糕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
哈塔米的言论直指伊朗现政权的核心问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正在随着经济困境的加深而逐渐流失。
哈塔米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德黑兰一家新闻网站的调查,92% 的伊朗民众对国家当前的发展方向感到不满。

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社会对现状的强烈不安。
民众的不满不仅仅是针对经济问题,还包括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失望。
数据显示,伊朗人最满意的政府是哈塔米的继任者内贾德,而鲁哈尼政府和现任佩泽什基安政府的支持率却屡创新低。
哈梅内伊政权的困境还不止于此。
国内的权力斗争也在加剧。
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改革派代表哈塔米的发声,呼吁关注民生和经济改革,提出政府应优先解决民众生活问题。
而以哈梅内伊为代表的保守派,则坚持以国家安全和宗教领导权为核心的强硬路线。
这种内部博弈使得政策调整变得更加复杂,进一步拖累了政府的决策效率。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的压力也在不断升级。
尽管伊朗试图联合中俄等盟友对抗制裁,但实际收效甚微。
中俄虽然在国际场合支持伊朗,但在实际利益层面并未提供足够的支持。
再加上与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的紧张关系,伊朗的外交环境更加艰难。
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伊朗政权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哈塔米的警告无疑为哈梅内伊敲响了警钟。
如果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有效缓解经济困境,回应民众诉求,政权的合法性将进一步削弱。
对于普通伊朗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不是政治权力的归属。
经济问题的解决,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才是当前伊朗政府最紧迫的任务。
未来,伊朗政权能否调整政策、缓解内外矛盾,将直接决定其在民众中的支持基础,以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