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
近年来,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虽然热度不减,但企业倒闭的消息也频频传出。
11 月 23 日,广州车展进入第三天,据多家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曾经的国内自动驾驶明星企业——毫末智行,已进入 " 原地解散 " 状态。

消息显示,该公司运营已出现严重问题。HR 以口头方式通知全体员工,自 11 月 24 日(周一)起无需到岗上班,但具体的赔偿机制及后续安排仍未明确。一位接近毫末智行的人士表示:" 公司运营基本停滞,公关等职能部门已处于空缺状态。"
毫末智行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在于其并非无名小卒,而是曾被誉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 " 独角兽 "。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 29 日,前身为长城汽车在 2015 年成立的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作为北方某车企内部孵化的自动驾驶子公司,毫末智行一度汇聚了来自车企、百度、华为等企业的技术精英,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在其高速发展时期,毫末智行先后于 2020 年推出首款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 " 小魔驼 ",2021 年发布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 MANA,2023 年又推出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 DriveGPT。公司员工规模曾突破千人,并获美团、高瓴等知名机构投资,多次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一度高达数十亿元。截至 2025 年,其 HPilot 3.0 辅助驾驶系统已搭载于近 20 款车型。
然而自 2023 年起,毫末智行开始显露颓势,陆续传出裁员消息。今年 6 月,据 36 氪汽车报道,公司正经历高层人事动荡,董事长张凯已提出离职,技术副总裁艾锐、产品副总裁蔡娜等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相继离开。

业内分析认为,毫末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台上的研发遭遇瓶颈,导致其进度落后于竞争对手。随着母公司将资源更多向外部供应商倾斜,毫末逐渐被边缘化。
毫末智行的解散,为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行业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方案加速内卷的背景下,全栈自研已不再是多数车企的首选策略。相反,头部智驾供应商正成为二三线车企实现技术平权的务实选择。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的当下,技术迭代滞后、商业突破有限的项目难逃被放弃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毫末智行的困境并非个例。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布局自研的车企开始对自研团队进行调整,有的裁员缩减规模,有的甚至将团队整体打包给供应商。这一趋势反映出,在智能驾驶这场持久战中,商业化能力与技术落地速度正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UV 大咖》立场。)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