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的广州成为车的主场,广州车展如火如荼,似乎车企们才是目光的焦点。然而除此之外," 智能驾驶 " 无疑是最耀眼的关键词——从豪华品牌到自主品牌,几乎所有新车都把高阶辅助驾驶作为核心卖点。这背后藏着一个清晰的行业趋势:如今的汽车市场,辅助驾驶早已不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而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 " 硬通货 ",一套能应对拥堵、复杂路口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直接关系到日常通勤的幸福感。
这一次,地平线 HSD 辅助驾驶系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带着对这套系统的好奇,我借来了搭载的地平线 HSD 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特意选了生物岛的环岛绿道与番禺万达的拥堵路段,一静一动间,彻底摸清了这套被业内吹爆的智驾系统到底成色几何。

这次试驾的星途 ET5,正是全球首款搭载地平线 HSD 辅助驾驶系统与征程 6P 芯片的中型 SUV。车辆刚起步,我就按动方向盘左侧的实体键激活了 HSD 系统。仪表盘瞬间弹出高清路况界面,车道线、对向车辆甚至路边的骑行者都被精准标注,液晶仪表与中控屏的联动显示,让信息读取毫无压力。作为广州人常来的 " 治愈小岛 ",生物岛 6.5 公里的环岛绿道平整开阔,一边是珠江上慢悠悠驶过的货船,一边是树荫遮蔽的智慧跑道,本是放松心境的好地方,但此前试驾过的不少智驾车型,总会在这种低干扰路况下出现 " 过度谨慎 " 的卡顿,而星途 ET5 的表现却让我眼前一亮。

激活 HSD 系统后,HSD 系统始终将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遇到弯道时会提前减速,过弯姿态比我自己开还要平顺。行至人行道附近,有行人和骑行者突然从旁边穿出,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系统已经以极线性的方式完成减速,要知道在我以往试驾的辅助驾驶车辆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会突然急刹,让人心惊肉跳。

后来通过跟工作人员的交流我才了解到,这背后正是地平线 HSD 的端到端智驾模型在发挥作用——它不像传统智驾系统那样分步识别 " 行人→判断风险→调用减速程序 ",而是直接从摄像头、雷达的原始数据输入,一步输出 " 减速避让 " 的最优决策,整个过程就像人类驾驶员看到突发情况时的本能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减速动作毫无机械感,完全是符合驾驶直觉的线性控制。整个过程没有急刹带来的顿挫感,预留的安全距离也恰到好处,就像副驾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更让我惊喜的是,当骑行者与车辆并行时,系统会轻微向车道内侧偏移,既不影响骑行者路线,又避免了剐蹭风险,这种细腻的决策逻辑,彻底摆脱了传统辅助驾驶的刻板感。

打开车窗让江风灌进来,Nappa 真皮座椅的包裹感让人放松,21 扬声器的伯牙之声音响播放着轻音乐,此刻 HSD 系统的存在更像一位 " 隐形管家 " ——它默默处理着路况信息,却不打扰驾驶的惬意。这种松弛感在我试驾过的 20 万级车型中极为罕见,毕竟很多同级车的智驾系统需要驾驶员时刻紧绷神经准备接管,而星途 ET5 搭载的 HSD,凭借征程 6P 芯片 560TOPS 的超强算力,让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决策执行几乎同步,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比人类驾驶员快 42%,这也是它能实现 " 预判式驾驶 " 的核心底气。
本以为在静谧环岛的表现已是上限,没想到驶入番禺万达周边的市广路,HSD 才真正展现出 " 解题高手 " 的实力。下午四点的万达商圈早已进入拥堵模式,外卖小哥穿梭其间,车辆加塞更是家常便饭,这里堪称 " 城区智驾炼狱场 "。

激活 HSD 系统后,我开始不那么放心,毕竟这里交通太过复杂,然而经过几次高难度的操作之后,我也解除了戒备。在这个路段虽然行驶缓慢,但当前车加速时,星途 ET5 的动力衔接丝滑如绸;当前方出租车突然急刹时,系统的制动过程平稳可控,座椅的支撑力刚好抵消惯性,没有出现令人不适的 " 点头 " 现象。

最考验智驾系统的加塞场景来了——右侧车道一台 SUV 强行并入,我下意识握紧了方向盘,而 HSD 已经提前捕捉到这一动作。这种提前预判能力,恰恰是端到端智驾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将加塞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变化与本车的车道位置、后车距离等多维度信息进行综合运算,直接生成 " 缓慢减速 + 保持车道 " 的协同决策,而非孤立地处理单一目标。它没有选择生硬急刹,而是以每秒 5km/h 的速率缓慢减速,同时保持车道居中,给加塞车辆留出足够空间的同时,也避免了后车追尾风险。这种 " 防御性驾驶 " 的决策逻辑,比很多新手司机的操作还要稳妥。

行至万达停车场入口的无保护左转路口,系统精准识别对向车流速度,在两辆车的间隙中找到安全路线,以平稳车速完成转弯、掉头,这背后同样是端到端模型对复杂路口全要素的一次性整合判断,省去了传统系统多模块交互的延迟,让决策更果断、更精准,既不拖沓影响后方车辆,又没有冒进带来的风险。

虽然这套系统比较大胆,但还是遵循 " 安全第一 " 的原则。在连续经过三个红绿灯路口时,HSD 的红绿灯识别功能也展现出极高的准确率。绿灯时间充足时保持车速,丝滑通过。时间不够的时候提前减速,精准控制,不会抢红灯的行为发生。灯亮起时会稍作延迟再起步,有效避免 " 闯红灯 " 风险。
不过也并不是说,这套系统就是完美的,虽然很多方面接近人类的驾驶习惯,但在中国复杂的道路状况下,识别和操作仍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在一些复杂的路口,设置了多组信号灯,会对车辆的视觉识别造成干扰,影响系统的判断和决策;有时候当车辆需要变道但恰好遇到虚线变实线的地方,可能会压实线变道。不过当前辅助驾驶系统的进化一日千里,尤其时对于端到端大模型来说,迭代速度几乎按月来算。因此我觉得辅助驾驶超过人类指日可待。

从生物岛的江风到万达的烟火气,星途 ET5 的 HSD 系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可靠感、人性化,而这正是端到端智驾模型带来的 " 类人智慧 "。它追求 " 炫技 ",也不会在多场景叠加时出现决策混乱,就像人类大脑一样统筹全局:拥堵跟车不顿挫、突发情况反应快、复杂路口敢决策,这种 " 从可用到好用 " 的进化,恰恰击中了广州这类超一线城市通勤族的核心需求。相比传统智驾系统偶尔出现的 " 逻辑断点 ",HSD 的端到端模型让每一次加速、减速、避让都有迹可循,符合人类的驾驶直觉,这才是辅助驾驶最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