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 6小时前
从“偷菜”到“偷甘蔗”,为什么我们总爱这种游戏?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十多年前,我们在网上种菜、偷菜风靡一时。半夜设闹钟也要爬起来,只为去好友地里摸两手。现在有聪明的农场主发现了新商机。

近日,四川眉山童先生的 150 亩甘蔗地因真人版偷甘蔗游戏走红,消费者能体验 " 自助偷甘蔗 ",还带 NPC 巡逻抓人。此种模式爆火后,四川德阳一家农场推出了 " 自助偷橘子 ",有卧底、有评选,两天就吸引了 100 多人参与。

这种田间地头的实景 " 剧本杀 " 为啥这么受欢迎?

试想一下,城里人朝九晚五缩在工位的方格里,晒不到白天的太阳,方案改到凌晨,工位上摆盆草充当呼吸新鲜空气。现在有了一种活动,能让你光明正大当个 " 小偷 ",能 " 偷到 " 就是收获,成果触手可及,脚下是泥土清香,周围是农作物的呼吸,背后有狗叫人追,这种真实又鲜活的体验,是远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所没有的。

更令人值得称赞的是,这种做法很好地盘活了 " 农业+文旅 " 的经营方式。在过去,果农就是卖果子,靠批发商压价挣出路,赚个辛苦钱。比如推出偷橘子活动的李先生就在采访中说,今年雨水较多,橘子销量不好。现在开发了新模式,不用耗费人力成本摘取,也不用愁卖不出去,果子还在树上呢就把钱收了,果农有更多进账了,城里人解压娱乐了,来的人多了还增加岗位,带动周边交通、食宿增收,成了个农旅融合创新模板,不出意外,接下来各地将会出现各种 " 偷感十足 " 的农家乐创新模式。

热闹背后也潜藏着些许忧虑,眉山的李老板说 " 现在人越来越多,越干越亏。" 并且成本收不回,一天睡不了俩钟头,连狗都累得不行了。并且也有不少狂摘滥采的浪费问题,失去了对农作物最基本的敬畏。这说明这种 " 合法偷 " 的经营模式还不太成熟,没有掌握自己的节奏,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也不会干长久。

还有一点是 " 偷 " 的边界,那些带了孩子来体验的,可能对 " 体验合法偷 " 与 " 真偷 " 的边界分不太清,模糊认知,家长一定要在事前事后做好正确概念的引导,不要让娱乐项目变成扭曲孩子是非认知的隐患。

总而言之," 偷 " 也要有底线。相信随着这种产业链的成熟,最终能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还能够做到既保留趣味,又规避价值观风险。

现代都市人脱离土地太久了,久到需要参与一场 " 游戏 " 才能理直气壮地走进田地。对都市人来说,这种偏离了以往规训生活的体验不是下地干活,而是刺激的、沉浸式的情景剧,是与乡土中国的一次重新连接。衷心希望这场带着泥土气息的治愈游戏,这场城乡共谋的剧本杀能够发展的更好、更完备,最终演变成一种可持续的、双向滋养的城乡对话。

评论
冰雪满怀
3小时前
惩罚太轻。
中年π的奇幻漂流
5小时前
中国人普遍心智水平如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