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9小时前
700万贿款背后的商超治理困局:大润发高管贪腐案透视与高鑫零售转型阵痛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零售圈

2025 年 11 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捕大润发前华东营运部负责人管某的消息,将这家老牌连锁商超再度推向舆论焦点。已查实的 700 余万元涉案金额、持续三年的权钱交易链条、精心设计的赃款转移路径,不仅揭开了商超行业供应链腐败的典型病灶,更折射出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在股权更迭、反腐整肃与经营转型中的深层博弈。

01 权钱交易三重门:从礼品笼络到系统性索贿的溃败之路

管某案的侦破,始于 2025 年 7 月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的企业走访。当时大量匿名举报直指其利用职权干预招投标、侵占公司资产,大润发内部自查后向警方报案,专案组经两个月调查厘清了这起跨度三年的腐败案件脉络。这起案件并非偶然的权力寻租,而是呈现出清晰的 " 渐进式溃败 " 轨迹。

早在 2022 年管某升任华东区负责人之前,其在安徽任职期间便与物流供应商肖某建立了利益关联。肖某以烟酒茶叶等礼品进行初期笼络,管某全盘收受,为后续权钱交易埋下伏笔。2022 年底成为关键转折点,正值双方续签物流合同的敏感节点,手握华东区域运营、仓储、物流大权的管某以 " 急需用钱 " 为由,向肖某提出 300 余万元 " 借款 "。这笔资金既无借条,也未约定还款期限和利息,更以 " 明年生意继续做 " 作为隐晦承诺,实质构成典型的商业索贿。

此后贪腐行为进入常态化阶段。管某每年年中、年底都会以 " 投资买房 "" 资金周转 " 等名义定期 " 借款 ",至案发时累计收受财物达 700 余万元。为掩盖非法所得,他将 600 余万元现金交由司机王某,通过银行存款方式分批转移至妻子账户,形成 " 索贿 - 转移 - 隐匿 " 的完整链条。值得注意的是,管明武案发前身兼高鑫零售体系内 68 家企业法定代表人、56 家企业高管,复杂的职务体系为其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其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批捕,肖某、王某分别因行贿罪和掩饰犯罪所得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02 股权更迭中的反腐博弈:从阿里到德弘的治理革新尝试

 管某案的爆发,恰逢高鑫零售股权更迭后强化内部治理的关键期,折射出不同资本方对企业廉政建设的差异化态度。作为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的股权变迁始终伴随着治理模式的调整,而反腐力度成为衡量治理决心的重要标尺。

自 2017 年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开启线上线下融合尝试,并在人事方面进行了多轮一把手更迭。2018 年 1 月高鑫零售董事局主席黄明端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接任。2020 年 12 月 2 日大润发年会上,创立并执掌大润发 23 年之久的黄明端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总经理林小海接任 CEO。2024 年 3 月 26 日,高鑫零售有限公司(HK:06808,以下简称 " 高鑫零售 ")发布公告称:3 月 26 日起,林小海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及授权代表,3 月 27 日起,沈辉获委任为该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及授权代表。

  2025 年 1 月 1 日,德弘资本以 131.38 亿港元控股收购高鑫零售后,除了业务层面强化 b2c 业务,启动前置仓专案,提升自有品牌建设,廉政建设也成为改革突破口,彻底扭转了此前的治理宽松局面。

在管某被查时,高鑫零售董事长华裕能,首席执行官沈辉签署的《致全体一线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廉洁是大润发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底限。大润发坚持合规经营、廉洁从业并以此作为核心价值观,完善内控与监督机制,杜绝违规违纪行为。此次个别高管的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的价值观,也更坚定了我们清廉的决心。公司已调整人员配置以确保业务稳定发展,并将进一步强化全员反腐廉正教育与合规培训、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欢迎全体员工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公司将严格保护举报人的隐私与安全。

新资本方迅速搭建多层级监督体系:店总及总监以上案件由廉政合规部直接调查,以下级别由内控合规专案组、总部防损组与区总联合调查,所有结果直接向 CEO 汇报。在供应链管理上,要求所有供应商签署《廉洁诚信承诺书》,公示专项举报渠道,对违规供应商实施 " 终止合作 + 黑名单 " 的双重惩戒,并承诺三个月内办结相关举报。管某案的侦破,正是这一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直接体现,也被视作新股东整肃内部秩序的公开信号。

03 财报数据透视:反腐与经营的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

高鑫零售最新财报数据,为这场反腐风暴提供了重要的经营背景参照。

2025 年 11 月 11 日,高鑫零售(6808)公布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报告期内,高鑫零售收入达人民币 305.02 亿元,毛利率为 25.3%,同比提升 0.7 个百分点;净现金规模达人民币 119.58 亿元,充沛的现金储备为业务运营与战略落地提供坚实支撑。报告期内,集团正式启动前置仓专案,以低成本建仓,通过复用大超 " 一盘货 " 资源与线上运营能力,实现高效就近配送,并获取线上增量用户。截至 2025 年 9 月,集团已在上海、江阴、洛阳、济南、清远五地建设前置仓。

短期来看,反腐行动确实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冲击。供应链整顿导致部分长期合作的违规供应商被替换,短期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运营波动;内部调查引发的人事调整也对区域运营产生影响,如管某案发后,大润发于 11 月 3 日任命华南区总魏正勤接任华东大区总经理,完成关键岗位补缺。但从长期视角,廉政建设对提升经营质量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大润发方面在回应事件时强调," 个别高管的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公司整体,日常运营有序开展 "。从 ESG 报告数据来看,2025 财年公司审结贪腐案件 2 起,涉案 3 人,显示反腐已进入常态化阶段。这种常态化治理,正在逐步修复此前受损的供应链生态,为业绩回升奠定基础。行业分析指出,商超行业毛利率普遍偏低,供应链成本每降低 1 个百分点,就能显著提升净利润水平,而反腐正是降低隐性成本的关键举措。

结语:零售关键岗位权利寻租空间大,反腐警钟需长敲

管某案为整个商超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环节,商超的运营、采购、物流等环节均存在权力寻租空间,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迫在眉睫。高鑫零售的治理实践表明,股权更迭带来的治理革新动力,需转化为制度化的监督体系才能长效发力。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构建 " 阳光供应链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采购、招投标全流程留痕,减少人为干预空间;其次需完善举报与问责机制,像高鑫零售那样明确多层级调查体系,保障线索处理的及时性和公正性;最后要将廉政建设与业绩考核挂钩,形成 "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 的制度环境。

管某案的查处,既是高鑫零售治理转型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商超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消费升级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唯有以廉政建设筑牢治理根基,才能实现经营效益与社会信誉的同步提升,这正是这起 700 万贿款案件带给行业的深刻启示。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