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星球君
广州车展召开已有数日,同行媒体的观察文章纷纷给出了高度一致的结论:今年广州车展,相较以往有些乏味。
论其原因,可能是没有几家车企将自己的来年重磅新车带到广州车展上,而「明星企业家」也没有莅临现场。
一年一度的「压轴大戏」广州车展,似乎回归到了最开始的样子——没有「网红」、没有「流量大咖」,只有现有车型的大集结,和靓丽的车模们被观众们争先拍摄。
实际上,本次广州车展并非如传闻般无聊,仍有一些车企在此期间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奔驰,就通过猛然发声,展现出了面向未来那前所未有的信心。
11 月 20 日,奔驰举行了「2025 梅赛德斯 - 奔驰 XX 科技创新日」活动,让 XX 科技项目的第二作,梅赛德斯 -AMG GT XX 概念车实现「中国首秀」;

11 月 21 日,广州车展正式开幕。奔驰除了将 AMG GT XX 概念车原封不动地从意大利搬到中国外,还以 29 款车型的强大阵容席卷羊城,为 2026 年的「强大产品攻势」做预热。
当然,「信心」和「野心」,某种意义上也是近义词。
在广州的两场活动,奔驰传达出来的信息并不难理解:依靠着技术和产品层面的强大优势,即使 2026 年市场的竞争变数增多、竞争愈烈,奔驰仍有信心可以站在时代的前列。
只不过,如果想要让用户信服,奔驰最好先回答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他们的技术储备,尤其是电气化相关的核心技术,真的足够领先吗?
做「最高的山」,也做「最长的河」
「XX 科技创新日」似乎就是为回答第一个问题而来。
回顾这次活动,奔驰其实只讲了一个事情:在「高性能」领域,梅赛德斯 -AMG GT XX 概念车到底有多么领先,其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性能指标做「高山」
我们可以从「电机」和「电池」两大核心部件入手。
电机方面,AMG GT XX 概念车采用的是「轴向磁通电机」,和常见的「径向磁通电机」有着截然不同的形态、工作逻辑,也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对电机的认知——有着更强的动力、更紧凑的结构,尤其是更轻的重量:只有同功率径向磁通电机的 1/3。

AMG GT XX 概念车以三台轴向磁通电机组成驱动系统,整车峰值功率超过 1000kW,最高车速突破 360km/h。
侧面传递的信息是,全新的「轴向磁通电机」依然拥有出色的性能,再结合本身更紧凑、更轻的优势,大概率会在未来成为高性能电动车的首选。
相比电机,电池系统的来头更大:由全新的「四元电池」「电芯直接冷却系统」和「800V 高压架构」三项技术组成。
奔驰还特意强调,这套「组合拳」的灵感直接来源自 F1 赛车,是 AMG 品牌「将赛道科技带向量产」的代表成果。
简单介绍一下,「全新四元电池」在电池正极引入了全新的「NCMA」化学成分,且在负极引入「硅基」材料,进一步提升其能量密度,来到 300Wh/kg。再配合全新圆柱电池的「全极耳设计」,使其充放电效率和散热性能得到提升。

「智能直接冷却系统」也极为重要,其创新之处在于可对每个电芯提供独立的冷却(作为对比,常见电池包采用表层循环液冷的方式来散热),能确保电池的温度始终处于最佳窗口。
最后 800V 架构的价值自不必说。对于这套电池系统,奔驰表示其平均充电功率可达 850kW,5 分钟能补能 WLTP 工况下的 400km 续航;单根电缆的峰值充电功率可达到 1041kW 的「兆瓦级」,且维持 2 分半钟之久。
凭借电机和电池两大动力系统的创新,光从纸面参数上便可得知 AMG GT XX 概念车会是一头「性能猛兽」。
也和其他车企的常见做法一样,奔驰为 AMG GT XX 概念车量身定做了一场「极限测试」。然而,奔驰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来论证其性能表现。
持久耐力似「长河」
奔驰给 AMG GT XX 概念车做「极限测试」的目的,不光是探索其性能的上限,更是是验证这套平台在极限条件下是否依然能稳定工作。
梅赛德斯 -AMG GT XX 概念车,在意大利的纳多测试赛道以平均 300km/h 的时速连续行驶了 7 天 13 小时 24 分钟 07 秒,总行驶里程几乎与地球赤道的周长相当—— 40075km。

这一次测试刷新了 25 项世界纪录,其中就包括了更被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电动车 24 小时的最长行驶里程记录。24 小时行驶 5479km 的成绩,要比原记录提升 1518km,增幅约为 38%。

大多数车企谈到「高性能车」时往往会优先提及零百加速时间、赛道圈速等指标,为什么奔驰偏偏强调其长时间稳定行驶的能力?
在会后的群访环节,人称「佟哥」的佟欧福(Oliver Th ö ne)回应上述疑问称,关注极限条件下的长时间行驶稳定,才是对「高性能车」的正确理解。

「一辆真正的性能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不仅能跑得快,更能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输出。」
要理解佟欧福的这番解读,除了字面意思之外,还要结合奔驰的未来计划。
奔驰已经明确,2026 年,AMG GT XX 概念车上的两大核心技术(轴向磁通电机、灵感源自 F1 的高性能电池),会在基于 AMG.EA 纯电平台架构打造的首款量产车上得到落地。
换言之,通过 AMG GT XX 概念车的技术验证,2026 年推出的 AMG 高性能四门跑车既能拥有出色的绝对性能,也能以优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满足量产车型的长时间、高速行驶,而非沦为「花瓶」。
「我们不是为了噱头、不是为了高端价格、也不是为了抢头条,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反推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再按照‘奔驰标准’把它做到最好。」
在佟欧福的补充回答中,不出意外地,「用户需求」再次成为点睛之笔,也由此引出了奔驰所有行为事件的底层逻辑:在全新时代下,对用户需求依然有着独到且精准的理解。
同时,奔驰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不会只展现在梅赛德斯 -AMG GT XX 概念车上,车展上奔驰的动作,也有对应的解读空间。
从需求洞察到情感共鸣
在本次的广州车展中,奔驰除了展出刚刚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 CLA、AMG GT XX 概念车等产品外,还为覆盖 C 级、E 级和 S 级车系的共 6 款车型带来产品升级。
升级的重点之一是,包括燃油车在内的产品,都新增支持「领航辅助驾驶」能力,在「智能化」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背后的动机,或可以从佟欧福的一句回答中找到:「‘智能只是电车专属’这一认知已经过时了。梅赛德斯 - 奔驰主打‘油电同智’。」
智能化还只是奔驰「中国攻势」的其中一个方面,到 2027 年前,在合共 40 款的「史上最大产品攻势」之中,还有 7 款产品明确为「中国专属」。
其中,打头阵的全新奔驰纯电 CLA 已经上市,第二款车型也已经确定:全新奔驰纯电 GLC SUV,会在 2026 年登场。
参考奔驰纯电 CLA 的表现,可以预测这一批「中国专属」车型并非搭载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这么简单。
佟欧福、庄睦德在群访中均提到了与 Momenta、字节跳动的合作,或许未来这一批「中国专属」的车型,也将拥有不亚于现款奔驰纯电 CLA 的座舱智能体验,和「AI 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也有更深的结合。

而在产品之外,奔驰在市场营销层面的主动求变,似乎也在回应外界要求车企具备「同频共振」能力,变得更年轻的诉求。
变得「更松弛」,正是奔驰听到这些声音的最好证明。
这在此前奔驰纯电 CLA 的上市发布会上已有体现:看似「发布会」更像「脱口秀」,甚至还有高管「自黑」的舞台环节;
而最近的例子,则是车展期间在广州「潮人聚集地」东山口街道举办的「星动城市派对」第二站。奔驰纯电 CLA 们换上时尚、潮流的全新涂装,完全褪去了奔驰身为「百年车企」的严肃感。

或可窥见的底层逻辑是,奔驰作为资历最老的汽车企业,正在积极拥抱最年轻的一代人,寻找与他们的「同频共振」。
很难说清,奔驰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理解能力,到底是作为「汽车发明者」所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作为「横跨一个半世纪行业常青树」的「经验之谈」。
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横跨全球的汽车公司,奔驰本身的组织力和架构,决定了其具备快速的调整能力,和持久的韧性。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奔驰的确具备出色的洞察力,也凭借这样的灵敏嗅觉,始终与年轻一代用户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最终与用户对话的能力,再加上技术层面的积淀,构筑起了奔驰最原始的「护城河」,和给他们带来「站在时代前列」的信心。
从种种意义看来,历经一个半世纪,奔驰从未想过放弃「弄潮儿」这个身份。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