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说拖拉机不是武器,但这只是根据用途判断的问题。

和平时期,拖拉机就是勤劳的农业工人,但在战争爆发后,它们就出现在前线,与重型火炮并肩作战。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器,20 世纪的军队根本无法作战。本文要介绍的 S-65" 斯大林 " 不仅仅是苏联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柴油拖拉机,它更是一个里程碑。作为卫国战争的主力军,如果没有它,伟大卫国战争的记忆将是不完整的。

1937 年,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接到一项国家级重要任务:以最快速度将 S-60 拖拉机的汽油发动机系统更换为柴油发动机系统。原因显而易见,柴油发动机系统拥有显著优势:燃料价格低廉,在当时的机械水平条件下,柴油发动机动力效率极高、可靠性更高且牵引力更大。此外,S-65 拖拉机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大规模批量生产:它不使用稀缺合金,组装极其简单,每月可生产数百台,而不会使工厂的生产设备超负荷运转。

1937 年 6 月 20 日,这项任务提前完成,第一台 S-65 拖拉机从新改造的装配线上驶下。到 1938 年,S-65 不仅大量下线,并有 60 台出口到外国。1937 年巴黎世博会上,S-65 拖拉机荣获最高奖项。世界各国由此认识到苏联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的成功。

与 S-60 拖拉机相比,S-65 在结构上有显著的进步。这种拖拉机的核心是一台 65 马力的 M-17 柴油发动机,它不仅是第一款采用这款发动机的车型,而且性能卓越。M-17 柴油发动机的主要特点就在于配备了汽油动力启动发动机,这是带有电启动器的 " 启动机 "。据当时的驾驶员说,即使在零下 30 ° 的严寒中,它也能 " 非常平稳、毫不费力地启动 "。在当时,M-17 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可以用 " 惊人 " 来形容。

对 S-65" 斯大林 " 拖拉机真正的考验始于 1941 年 6 月 22 日,纳粹德军入侵苏联,当战争爆发时,数千辆 S-65 拖拉机便从集体农庄和农机站被征召入伍。正是在苏联军队中,S-65 关键的军用功能得到展现:作为一款重型、可靠的火炮牵引车,能够牵引苏军的中型火炮。65 马力的发动机功率和 7.2 吨的牵引力,使其能够轻松牵引 ML-20 型 152mm 榴弹炮和 A-19 型 122mm 加农炮。在实战中,一辆 S-65 拖拉机可以同时牵引两门轻型火炮——这样的操作在当时并不少见。

履带式底盘和 405mm 的离地间隙,确保了 S-65 可以在轮式车辆无法通行的恶劣地形,如泥泞路面、耕地和乡村土路上畅通无阻。360mm 宽的金属履带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对地压强,使拖拉机可以在其他车辆会淤陷的地形中行驶。300 升的油箱使其越野续航里程达到 150~170 千米,使炮兵预备队无需等待燃料补给即可机动到新的阵地。

在苏联最高统帅部总预备队各炮兵师中,S-65" 斯大林 " 系列拖拉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主力。这些拖拉机拖曳着大量火炮,沿着公路从斯大林格勒前往柏林。在其他炮兵牵引车因为机动性欠佳,无法行驶的地区,S-65 为苏联炮兵提供了最强大的支援。S-65" 斯大林 " 在厚厚的积雪、坑洼不平的土路、砂砾遍布的荒原上行驶,充分展现了它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拖拉机的性能参数不再是技术指标,而是生存的保障。

S-65 的价值还在于,苏联的敌人几乎没有同级别的履带式牵引车。纳粹德国工业从未研制出动力相当的量产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而美国则倾向于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轮式牵引车队来解决火炮的牵引问题。在东线战场上,S-65 为苏联炮兵带来了显著优势,它可以让重型火炮能够突破公路网的限制,而纳粹德军的机动能力则受到基础设施的严重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S-65 拖拉机不仅受到苏军的重视,就连纳粹德军也积极将缴获的 " 斯大林 " 拖拉机纳入到编制中,用于牵引 sFH 18 型 150mm 榴弹炮。这种专为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农业经济设计的履带式拖拉机,居然如此巧妙地融入纳粹德国炮兵部队的编制,充分展现了出色的多用途和卓越的工程技术—— S-65" 斯大林 " 不仅适合农业用途,还具有广阔的军用前景。

二战时期,由于苏联长期缺乏燃油,使用木柴充当后勤保障车辆的燃料并非是一项技术实验,而是被当作国家层面一项必要的资源节约措施。SG-65 就是安装了燃气发生器的改进型拖拉机,其原理就是将木柴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作为发动机的燃料。这种燃气发生器使拖拉机摆脱了对汽油和柴油的依赖,即使没有得到燃油补给,SG-65 也可以牵引火炮开赴前线,保证炮兵部队继续作战。

这种配备燃气发生器的 SG-65 拖拉机只生产了 7355 辆,SG-65 的动力数据并不理想,外形看起来也有点滑稽,但是它们活跃在后方和前线,提供重型火炮的运输能力。

纵观 S-65 拖拉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用正确工程设计解决需求的故事,它成为了苏联军事机器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这是一种机动性强、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的履带式牵引车辆,在前线作战、后方运输都表现出强大的实力。虽然火炮是 " 战争之神 ",但军队同样需要这样的重型牵引车,能够日复一日地执行决定重大战役胜负的艰苦而繁重的运输任务。S-65" 斯大林 " 拖拉机总产量约 37600 台,仅凭这样的数字就足以说明这种车辆成为赢得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64 年前 中国第一辆 " 东方红 " 拖拉机正式出厂 原型诞生于二战时期
SHTZ-NATI 农用拖拉机如何变成 NI-1 坦克?二战苏联军民悲壮故事
图说:" 伏罗希洛夫 " 重型牵引车 苏联炮兵重要装备 性能领先世界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变推送规则,建议设置星标或进行互动,避免无法接收更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