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冲刺 " 国内 AIoT 第一股 " 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企业特斯联完成财务数据更新,发布 2025 年上半年营收情况及业务进展。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特斯联上半年收入 6.32 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77%。智算等 AI 产业数智化板块作为其核心业务表现亮眼,收入达 5.77 亿元、同比提升 191.1%。
营收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公司盈利质量提升。上半年毛利达 1.44 亿元、同比增长 64%,毛利率由 2024 年的 15.3% 回升至 22.7%,成本管控与业务结构优化成效良好,三费费用率(销售及营销费用率、行政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由 2024 年同期的 104.6% 下降至 58.1%。
目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 2024 年末增长 316%,达到 6.57 亿元,现金储备充裕。
随着具身智能加速落地,特斯联以 " 空间智能 " 为核心方向,围绕 AIoT 算力与 AIoT 智能体两大核心场景,构建了完整的 AIoT 技术体系。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端到端工具链,打通机器在物理空间中 " 感知 - 推理 - 决策 - 执行 " 的完整闭环,致力于推动 AI 技术实现从二维信息理解向三维空间交互的关键跨越,加速空间智能的规模化落地。

特斯联重庆 AI Park
强大的算力支撑是制约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面对物理环境复杂性高、实时响应要求严苛等具身智能落地痛点,传统算力架构在支持大规模、低延迟的空间计算时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由于全球算力供应链面临不确定性趋势加强,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体系也成为了中国 AI 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算力格局重构的背景下,特斯联聚焦异构计算与信创适配,提供了一套完整的 AIoT 算力解决方案。硬件层面,特斯联推出了 T-Nexus 系列智算服务器、T-Infer 系列场景化多模态一体机及 T-Cluster 异构芯片超节点等产品。
其中,T-Nexus 系列智算服务器可支持从 16 到 512 台的灵活组网,最高可配置 4000 多张 GPU 卡,整体算力突破千 P 级别,满足大规模 AI 训练与推理需求;T-Cluster 512 异构芯片超节点产品也完成了对十余种国产芯片的统一兼容,不同架构的芯片能够协同工作,解决国产算力碎片化难题。
软件层面,特斯联自主研发的混合推理引擎 HICE,能够在不同芯片和算法之间建立通用接口,让 AI 模型无需修改就能在各种国产芯片上高效运行。实测数据显示,这一方案可让异构国产芯片的混推效率提升两倍以上。
进入应用落地环节,无论是家庭服务机器人对复杂家居环境的理解,还是工业机械臂对不规则工件的精准操作,都需要大量、多样且真实的 3D 场景数据作为支撑。针对 3D 训练数据匮乏的普遍痛点,特斯联提出了空间智能基座 TacOS,通过创新算法将单视角图像升维为逼真 3D 表征,以降低空间智能应用的数据获取门槛。
具身智能从虚拟认知走向物理交互的一大跨越,在于构建在真实环境中 " 感知 - 推理 - 行动 " 的完整能力闭环。
特斯联在提供算力基础的同时,将 AIoT 智能体作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空间的关键载体,其自主研发的 HALI 智能体已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实现四大突破。
在认知层面,系统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让智能体获得类人思考能力;感知方面,创新的空间偏好奖励框架显著提升了环境理解与交互精度;记忆机制采用知识图谱压缩技术,兼顾长时记忆与高效检索;协同层面通过并行多模型架构,实现响应速度与执行准确性的最佳平衡。
目前,HALI 系统已在 BUTTONS 品牌旗下耳夹式耳机、超级影音机器人等产品中落地应用,未来还将拓展至轻量级 AR 眼镜、随身智能体等新形态,持续完善智能体产品生态。

通用智能体 HALI 和 BUTTONS SOLEMATE 智能体超级影音机器人
随着 AI 与物理空间的连接愈发紧密,可以看到,基于全栈技术布局,特斯联已经走出了一条清晰的演进路径:从底层算力的自主可控,到智能体的感知决策能力构建,最终实现机器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
36 氪了解到,截至 9 月末,特斯联在手订单金额已达 26 亿元。上半年企业客户总量增长迅猛,由去年同期的 150 个提升至 212 个;其中,AI 产业数智化业务客户数量增至约 171 个,较去年同期新增 81 个。
特斯联也在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公司产品现已落地全球 172 个城市,市场覆盖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千家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