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个月前,阿里旗下的夸克 AI 眼镜 S1 正式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启了预售,迅速成为了外界的关注焦点。11 月 27 日,阿里夸克 AI 眼镜 S1 正式面世,对此发布会雷科技已进行单独报道,欢迎全网搜索查看。在雷科技看来,阿里做 AI 眼镜在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在于做了一款带显示的 AI 拍摄眼镜。
相比今年发布的一众不带显示的 AI 拍摄眼镜,带显示毫无疑问更难,尤其是在重量和功耗方面,会直接影响眼镜的佩戴以及续航体验。
不过雷科技在上手体验夸克 AI 眼镜 S1 一阵子后,发现很多问题其实夸克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手上拿到的是方形框版本,据悉可能还会有更多款式即将面世。而夸克 AI 眼镜 S1 作为一副眼镜,未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所有人的喜爱,但在设计上明显能看到更大众化、更日常化的进步。

图片来源:雷科技
整体来说,夸克 AI 眼镜 S1 放在今天完全称得上的「纤薄」,已经很接近常规眼镜给人的观感,但正面的摄像头以及镜片中的光栅,也提醒我们这是一款 AI 眼镜。不过最具争议的地方是在镜腿末端,这里塞满了处理器等计算单元和电池,相比其他地方确实有些突兀。
在雷科技编辑室,有人认为相比市面上大部分「大黑粗」的 AI 眼镜,夸克 AI 眼镜 S1 不管镜腿还是正面框型都更纤细,更接近日常眼镜。但也有人认为从侧面来看,夸克 AI 眼镜 S1 的镜腿末端有点别扭。
事实上,受限于必须塞入音频单元、摄像头、主板、电池乃至光学显示模组,基本决定了 AI 眼镜在外观上还很难与常规眼镜一模一样,所以目前在 AI 眼镜的外观定义上基本形成了两个思路:
一是在相对宽大的框型基础上塞入各种单元,比如大洋对岸的 Meta Ray-Ban Display;
二是通过设计维持相对接近常规眼镜的外观,将多余的部分「藏」起来,比如夸克 AI 眼镜 S1。

Meta Ray-Ban Display,图片来源:Meta
不过真正戴上后也会发现,如果不是刻意从侧后方观察,其实不太会关注到镜腿末端。而实际日常生活场景中,我们关注他人人脸和眼镜时,其实多是从侧前方或是前方正视。
同时将计算单元和电池等集成在镜腿末端还有不少好处。通过前后的配重设计,结合 51g 的眼镜重量,夸克 AI 眼镜 S1 在佩戴体验完全不像一副带显示的 AI 眼镜,就算连续佩戴几个小时,耳朵和鼻梁也不会有明显的压力。
与此同时,夸克 AI 眼镜 S1 塞下 287mAh 大电池,支持 7 小时的综合续航,非常值得期待。后续我们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告诉大家实际的续航表现。
最让人惊喜的是,夸克 AI 眼镜 S1 还采用了可更换电池设计,可以瞬间满血复活,算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解决了目前 AI 眼镜普遍的续航难题。第二种充电方式——可充电眼镜盒,理论上最符合日常使用习惯,可惜我们目前还未到手。相比之下,夸克 AI 眼镜 S1 的触点充电方式就有点不那么优雅,需要折叠镜腿后用充电配件夹上。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同样的设计思路下,夸克 AI 眼镜 S1 还有不少巧思,比如镜腿中间塞入了收音及扬声器单元,相对较厚,但真正戴上后,无论从侧面还是正面实际上都看不到。还有框型和镜腿的连接处,这里集成了摄像头模组、提示灯以及电源开关,但实际佩戴时很难被他人看见。
而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款支持音频、拍摄和显示的全功能 AI 眼镜,如果对比下同样全功能的 Meta Display,可能更明白它的难得之处。
外观、佩戴以及续航,对于一款 AI 眼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追根究底,AI 眼镜要进一步脱离「玩具」属性必须更多证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而不只是「头上长摄像头」。
阿里在一点上就被很多人寄予厚望。这不奇怪,毕竟我们日常使用的很多服务——淘宝、高德地图、支付宝以及全球最流行的开源大模型「千问」 都属于阿里,理论上更可能被深度整合进 AI 眼镜的体验。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世界级 " 千问 " 大模型和阿里 " 全家桶 " 服务生态的加持下,夸克 AI 眼镜 S1 拥有极强的智能化能力,这比硬件本身要重要得多。
真正戴上使用夸克 AI 眼镜 S1,首先让我感到惊喜的就是「AI 相机」,除了各家都有的 AI 识物,还支持了 AI 识价,直接调用 AI 以及淘宝平台识别商品及对应价格。实际体验下来,走在路上随手一按,眼镜 AI 助手(夸克同学)就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的手机型号,还路边蒲公英造型的 LED 灯装置,也能利用淘宝找到同款高脚椅。

不过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比如 AI 给出的价格仅为一个参考范围内的指导,具体还是要看推荐链接里商品和报价。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出现在眼前的产品不只有一个,仅仅依赖拍照识别很难准确找到,但如果能加上语音或者手势(比如手指指向),或许就能解决。
实际上,这相当于把手机淘宝上的「拍照找同款」搬到了眼镜上,类似的做法其实 Rokid 也在做,在稍早前的新品联合发布会上宣布了将于京东合作实现。
当然,夸克 AI 眼镜 S1 也支持了支付宝的看一下支付,整体与之前雷科技「看一下支付」的首发体验相差不大,都需要绑定支付宝账号并记录声纹,这里就不再赘述。
类似的还有基于高德地图的眼镜导航,可以在手机上通过高德地图搜索目的地后,将导航投屏到夸克 AI 眼镜 S1,直接显示在眼前。当然,夸克 AI 眼镜 S1 本身的导航体验也比较成熟,可以在全览路线(大地图)和实时导航(小地图)之间通过单击侧面触控板切换。

这也是带显示 AI 眼镜的一大优势,尤其是在骑行时可以避免查看手机地图造成的分心。另一方面,夸克 AI 眼镜 S1 不出意外也支持了提词功能,并且实现了语音智能跟读,免去了手动交互。
同样体现显示价值的还有「随身翻译」功能,支持单向或者双向的对话翻译,在眼镜上同步显示和语音翻译。此外,通过夸克同学随时就能进行拍照翻译,让它翻译眼前的菜单或者其他。

整体拍照翻译的响应速度和效果符合预期,但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实际操作时,要尽量保证拍摄内容的完整性,包括光线环境也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否则就可能会出现部分信息遗漏的问题。
另外,手机端的夸克 AI 眼镜 APP 还自带了播客,在正常连接的状态下直接通过夸克同学就能开始播放,音乐则是可以选择网易云音乐和 QQ 音乐。

如果说外观、佩戴、续航是前提,功能是核心,那基础体验可以说 AI 眼镜长期使用的关键。就那音频部分来说,除了内容生态上的功夫,还在于硬件与软件调校。
说实话,夸克 AI 眼镜 S1 在音质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定制双音圈大振膜扬声器和智能 EQ 带来了不错的声场表现,虽然低音部分还是有所缺失,但比起其他 AI 眼镜已经相当不错。至于定向漏音的表现,实测在雷科技的办公环境下,超过 70% 的音量播放《一个人》(杨乃文),左右前后间隔近 1 米多的同事基本都听不到。
拍照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色彩表现上已经能够很好还原实际场景,清晰度发在朋友圈也绰绰有余。同时在体验上,夸克 AI 眼镜在眼镜还做了自动水平校正,在遇到「歪头拍」自动进行校正,提高成片率。

但这里也必须要说一点,夸克 AI 眼镜 S1 的交互实在有点多。夸克 AI 眼镜 S1 不仅配备了两个按钮——相机键和电源键,电源键还支持显示的开关;机身还有侧面的显示操控区和底部的媒体操控区,支持触控操作。

关键的是这些全部集中在右镜腿上,就难免显得有些局促。尤其是底部的媒体操控区和电源键都在镜腿中部,不仅需要摸索才能找到,戴着眼镜的状态下,也很容易找电源键误触底部媒体操控区,导致音量的变化。
另一方面,按钮需要按压,媒体操控区需要滑动和捏按,显示操控区需要单击、双击甚至三击,在眼镜这种形态设备上进行交互,多少有些复杂了。
理论上这些问题也是习惯问题,但改变习惯的成本本身也是一种门槛高。同时在我看,AI 眼镜的一大关键在于更轻的交互,能动口尽量不动手,能自动尽量别手动。
按照发布会公布的价格来看,带显示的夸克 AI 眼镜 S1 标准套装首发价为 3999 元,确实算不上便宜。但今年以来雷科技已经体验了大部分国内主流品牌的 AI 眼镜,夸克 AI 眼镜 S1 带来的体验却毫无疑问是独一份的。
尽管这是阿里的第一款 AI 眼镜,却在综合体验上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佩戴舒适性、换电设计以及深度整合的生态体验。它不是完美的,但它是把问题真正往前推进的一类产品。
从硬件到体验,夸克 AI 眼镜 S1 该加的都加了,比如可换电池的设计、水准之上的拍摄表现、方便可靠的导航显示;该隐藏的也尽量藏了,比如摄像头模组、电源键、收音单元。它并没有靠堆叠黑科技来「秀肌肉」,而是把有限空间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打造、做优化,这是今年不少 AI 眼镜都还没做好的一点。
但反过来看,还是有进一步优化迭代的空间。比如多区域触控的学习成本、更多时尚框型的选择。AI 眼镜最终能不能成为个人的日常主力设备,功能很重要,但稳定、简单的体验也是关键。
不过站在 2025 年的节点上,夸克 AI 眼镜 S1 本身就是一种信号:AI 眼镜正在从「极客玩具」走向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大众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