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6小时前
仰望的“后参数时代”:技术过剩能否转化为品牌护城河?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广州车展仰望展台

在 2025 年广州车展的喧嚣中,仰望汽车的展台呈现出一种颇具意味的冷峻。

与三年前品牌刚刚发布时外界对其 " 易四方 "、" 云辇 " 技术的惊叹不同,如今的仰望,正试图走出单纯的参数军备竞赛,转而向市场证明另一件事:极端的技术指标,究竟能否通过工程验证,转化为真正的高端品牌溢价?

此次参展的仰望 U9X、U8L 鼎世版以及 U7,表面上看是三款新品的亮相,实则是比亚迪在完成百万级豪车市场的初步占位后,对 " 豪华定义权 " 的一次二次修正与深度试探。

赛道验证:秀肌肉还是补短板?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仰望 U9X。纽北 6 分 59 秒的圈速和 496.22km/h 的极速,这组数据放在任何时代的汽车工业史上都很震撼。随后,该车型又在国内上海、珠海、株洲、成都四大赛道刷新量产车纪录。

然而,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需要剥离掉 " 为国争光 " 的情绪滤镜,审视其背后的工业逻辑。对于一家试图站稳百万级市场的中国车企而言,赛道刷圈并非单纯为了卖超跑(毕竟超跑本身是一个极其小众的亏损市场),而是一种必须支付的 " 入场券 "。

在过去,中国汽车品牌常被诟病 " 有参数无调教 "、" 直线王弯道亡 "。仰望 U9X 不惜成本地进行全球与本土赛道验证,实际上是在补齐中国汽车工业在 " 极限工况管理 " 上的历史短板。

它试图证明:易四方和云辇 -X 不仅是营销噱头,更是经得起极端物理环境考验的成熟工程方案。这种技术的展示,是为了给 U8、U7 等走量车型提供最具说服力的技术背书。

当 " 故事 " 讲不通时,讲物理安全

如果说 U9X 负责确立技术高度,那么 U8L 鼎世版则暴露了仰望在构建豪华叙事上的策略转向。

传统豪华品牌(如劳斯莱斯、宾利)的溢价核心在于 " 稀缺性 " 与 " 历史底蕴 "。这两点,成立仅三年的仰望显然尚不具备。面对这一短板,仰望的选择非常务实,它用安全性来填补底蕴。

车展前夕备受争议的 "2 吨大树压顶测试 " 以及红外夜视系统的展示,勾勒出了 U8L 的目标客群画像——那些对生存安全有极高焦虑感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仰望极其聪明地避开了与欧洲老钱品牌比拼 " 讲故事 ",而是直接切入物理安全这一维度。

这种策略虽然有效,但也潜藏风险:当安全测试的边际效应递减,仰望是否还能持续维持百万级的价格体系?这是 U8L 在收获首批猎奇用户后,必须面对的长期大考。

U7 的挑战最为严峻

相比于 U9X 的极致和 U8L 的硬核,轿车仰望 U7 面临的挑战或许最为严峻。

1300 匹马力、云辇 -Z 悬架,这些配置固然强悍,但在行政级豪华轿车市场,用户对舒适、操控的挑剔程度远超 SUV 和超跑。此次发布会强调的 " 自在掌控 " 主张和 " 星河蓝 " 配色,显示出仰望正在努力从理工男的堆料思维,向更感性的维度靠拢。

但在这一细分领域,仰望面对的是保时捷 Panamera、奔驰 S 级等拥有深厚品牌积淀的对手。技术参数的领先能否转化为用户感知,也将是 U7 成败的关键。

技术过剩之后的 " 软着陆 "

纵观仰望在广州车展的动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试图摆脱 " 堆料 " 标签,努力构建技术护城河的中国高端品牌。

仰望的逻辑很清晰:既然无法在短时间内积累百年的品牌文化,那就通过 " 技术过剩 " 来建立壁垒。然而,汽车工业的规律告诉我们,技术优势是有窗口期的。随着供应链的成熟,易四方这类的分布式驱动技术终将下放。

未来三年,仰望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再是跑多快或能抗住多重的大树,而是能否将这些冰冷的技术参数,内化为一种独特的、被高净值人群广泛认可的品牌文化,这才是比亚迪通往真正豪华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走的一公里。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