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5小时前
六部门发文!“供需适配”政策将催生哪些消费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后首个印发的关于促消费政策文件。

《方案》围绕拓展增量、深挖存量、细分市场、场景赋能、优化环境部署了 19 项重点任务。

11 月 27 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方案》通过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激发我国庞大内需市场的 " 乘数效应 " 与 " 结构红利 ",到 2027 年,有望在重点领域催生数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消费市场。

明确重点领域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谢远生表示,适配,就是消费品生产供给端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从产品设计开始就精准匹配多元消费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在质量、结构、效用等方面动态匹配。

" 也就是说,老百姓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政策就引导鼓励企业琢磨什么、生产什么,以便广大消费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优质优价。" 谢远生强调,推动供需总体适配能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目前,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已达到 2.3 亿种,家电、家具、文体用品、服装家纺等 100 多个品类产量全球第一。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型产品供给稳步提升。

工信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 59.9% 和 25.1%。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 21.2%,渗透率达 64%。在强大的制造能力支撑下,中国消费品企业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响应技术的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细微变化,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创新。

谢远生表示,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品供给已进入优质优价新发展阶段,基本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但部分领域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依然存在,如部分产品供给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并存,国内首饰、箱包、化妆品等领域的高端品牌还比较少;新旧动能转换仍然在路上,适应居民品质化、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创新应用和供给不足;部分消费热点尚未完全充分供给,养老育幼、文旅和智能消费等需求旺盛,老年用品、智能终端、低空观光、IP 衍生品等个性化供给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需求。

《方案》提出,到 2027 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 3 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 10 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高品质消费品;到 2030 年,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关于 3 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 10 个千亿级消费热点,谢远生介绍,这是基于对消费趋势、产业基础和技术变革的综合研判,提出未来一段时期着力培育和拓展的重点领域,其中万亿级消费领域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以老年用品为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市场规模已从 2014 年的 2.6 万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5.4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7.3%,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这些领域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让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活力化等重要特征。比如,伴随健康生活、全民健身理念兴起,户外用品、健身器材需求更加旺盛;IP 经济契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各类潮玩产品快速火爆全球。

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

关于《方案》的核心制定思路,谢远生表示,首先是聚焦商品消费;其次是实现生产和消费从量到质的转变,让企业从生产更多向生产更对、生产更好转变,解决 " 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掉 " 所带来的要素错配和资源浪费;再者,《方案》的政策着力点是从供给、需求、渠道、环境等多维度协同发力,通过 " 定制化 " 方案组合,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高质量供给激发和满足各类消费需求。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商品消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3 年以来,我国居民年人均商品消费支出从 0.8 万元提升至 1.5 万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 50% 以上,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在吹风会上表示,商品消费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领域,在建设国内强大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商务部将从促进大宗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

当前,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杨枿表示,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丰富首发平台载体,鼓励企业发布新品、开设首店、举办首秀首展活动。发展健康消费,培育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培育 " 人工智能 + 消费 ",打造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近年来,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并日趋多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表示,人们对消费品的关注点已经从 " 有没有 " 转向了 " 好不好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也呼唤更高质量的消费品供给和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吴越涛表示,在技术创新上,深入实施 " 人工智能 +" 行动,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智能终端 " 万物智联 ",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在场景创新上,促进场景的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加快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消费新场景。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渗透消费全场景,深刻重塑人们的消费方式,《实施方案》也提出 " 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5.15 亿,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竞相涌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谈到,中国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公认的多元丰富应用场景。只要脚踏实地为用户提供价值,人工智能的 " 酷科技 " 就能创造 " 暖服务 ",催生更多的消费热点。工信部发布推广了 213 个 " 数字技术赋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 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一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解决行业痛点、提升制造效能、引领品牌升级的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应用爆款。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评论
galaxymec888
4小时前
看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