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 4小时前
大疆卷入新战场,这个“印钞机”行业热钱涌动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消费级 3D 打印正在成为一股新浪潮。

3D 打印不是新鲜事物,行业热潮早已存在。

但一直以来,消费级 3D 打印一直发展较慢,建模门槛高、价格高等因素都让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

但在近期,几家选手一边大打 " 口水战 ",一边忙着冲刺上市和融资,就连无人机行业老大大疆也被卷了进来,让这个赛道又得以迅速升温。

上亿次观看,社媒刮起了 "3D 打印风 "

消费级 3D 打印有多火?

在小红书,"3D 打印 " 词条浏览量超过 13 亿。

在抖音,"3d 打印 " 词条播放量高达 101.1 亿次,"3d 打印笔 "" 玩转 3d 打印 ""3d 打印作品 ""3d 打印玩具 " 等话题,播放量均达到了数亿次。

文创、手办、冰箱贴、手机壳 …… 在社交媒体晒 3D 作品,仿佛成为了一种潮流。

图源丨拓竹京东官方旗舰店

引发用户广泛讨论的背景是,在人工智能和打印机性能提升的拉动下,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正迎来高增长。

3D 打印机是 3D 打印行业的核心硬件。从出货量来看,据创想三维招股书,2024 年,消费级 3D 打印机行业出货量为 410 万台,预计 2029 年将增长至 1340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 26.6%。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4 年按 GMV 计算市场规模为 41 亿美元,预计 2029 年将增长至 16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3.0%

从过去的极客属性,到大量普通消费者下场购买,消费级 3D 打印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亿欧认为,推动其高速发展的底层逻辑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技术发展降低了门槛。传统 3D 建模高度依赖专业软件,缺乏技术背景的普通用户很难操作。而随着生成式 AI 的发展,用户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可快速生成 3D 模型,降低了 3D 建模的技术壁垒。

二是价格下探降低了成本。早期消费级 3D 打印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动辄上万元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但近两年 3D 打印机逐渐降到万元以下,叠加各种平台优惠,价格已打到了千元级别。并且,打印耗材的价格也在大幅下降,打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

三是产品进步提升了体验。时长是重要因素。过去的传统多色打印,单色需要 4 小时以上,四色则需要 20 小时以上,而如今四色打印仅约 5 小时即可完成,极大地提升了打印效率。此外,材料浪费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

与工业级 3D 打印相比,消费级 3D 打印更注重便捷性、实用性、低成本、个性化,当前还处于普通用户快速渗透阶段。亿欧认为,AI 智能体将进一步提升 3D 创作效率,行业有望进入全民创作时代

资本抢滩,创业公司疯狂掘金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在 3D 打印这股风尚未吹到普通消费者时,众多机构早已提前入局。

从目前来看,多数机构的押注成绩比较理想。在消费级 3D 打印领域,市场竞争格局为 " 一超多强 ",拓竹创想三维、纵维立方、智能派、快造科技、原子重塑、第二人生等竞争激烈。

其中,拓竹处于领跑地位。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4 年拓竹营收预计达到 55-60 亿元,净利润接近 20 亿元。

拓竹是一个缩影,即使从整个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来看,众多创业公司也实实在在赚到了钱。据创投日报报道,深圳市内 3D 打印企业的年营收基本都达到了 10 亿元

放眼当下的消费硬件领域,这都是非常可观的数据。

对比智能眼镜,2024 年以来行业持续升温,被媒体捧为 " 百镜大战 "。但尽管如此,智能眼镜创业公司的经营业绩却乏善可陈," 亏本赚吆喝 " 成为常态。如果从业绩上看,消费级 3D 打印无疑是一个充满 " 热钱 " 的赛道。

机构们用真金白银来表明态度。2025 年以来,整个 3D 打印领域(含消费级)投融资事件达到近五年高位,有媒体统计数量已超过 40 笔。

在新近融资方中(11 月拓竹为接近完成融资),智能派和快造科技颇具看点。

智能派在 2015 年进入跨境电商行业,进入到消费级 3D 打印机市场,精准踩中了 " 风口 ",2024 年营收达到了 16 亿元。

有意思的是,智能派的投资方是大疆创新。要知道,其竞争对手——拓竹的创始人陶冶曾在大疆工作多年

换句话说,大疆此举像极了 " 猎杀 " 前员工创业公司。陶冶也未坐以待毙,公开 " 炮轰 " 了老东家大疆,揭开了大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当然,这是另一段商战故事。

对比之下,快造科技于 10 月底完成的是 B 轮融资,投资方为汉海信息(美团)与高瓴创投。旗下新品 Snapmaker U1 表现亮眼,众筹金额超过 1.4 亿元,刷新了行业众筹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选手还在不断融资时,早已有玩家想要捷足先登了。

2025 年 8 月,创想三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创想三维招股书显示,按 2020 至 2024 年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累计出货量看,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 3D 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占率为 27.9%

2022 至 2024 年,创想三维业绩连年增长,分别实现 13.46 亿元、18.83 亿元、22.88 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1.04 亿元、1.29 亿元、8866 万元。

显然,尽管业绩上创想三维不如拓竹,但从上市的角度看,拓竹却比创想三维慢了一拍。创想三维如若成功 IPO,在 " 消费级 3D 打印第一股 " 的光环下,也有望为 3D 打印行业再加把 " 火 "。

消费级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刚开始

目前,3D 打印领域上市公司均是工业级厂商,比如铂力特、华曙高科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向 B 端的 3D 打印这门生意并不性感

以铂力特为例,专注于工业级 3D 打印,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22 至 2024 年,铂力特营收分别为 9.18 亿元、11.52 亿元、13.26 亿元,同期净利润为 7949 万元、1.10 亿元、1.04 亿元。

仅从自身来看,铂力特业绩表现不错,近三年处于增长状态。不过,深圳市多家消费级 3D 打印创业企业的营收均迈过了 10 亿元大关,若与其相比,铂力特的业绩则明显逊色很多。

在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之下,工业级 3D 打印企业是否将入局消费级市场?这是值得上市公司们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疑问是,未来消费级 3D 打印的市场想象力在哪里?

就其商业模式来看,3D 打印企业的营收来源主要是出售 3D 打印机、3D 打印耗材、3D 打印成品和服务,以及各种配件等产品。

其中,3D 打印耗材是重要基础。亿欧查询拓竹京东官方旗舰店发现,1 卷耗材(1 公斤)的价格普遍在 50 元以上。

据官方客服介绍,打印时损耗程度主要取决于模型大小以及设置的参数,即使是同一模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也存在区别。

这也就是说,用户对 3D 打印机是购买一次长期使用,但耗材却可能要长期频繁购买。

不难想象,在 3D 打印机价格逐渐下探,消费者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打印耗材有望成为影响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已有企业验证了这个判断。

以创想三维为例,2024 年,在 22.88 亿元总营收中,3D 打印机是第一大业务,同期收入为 14.16 亿元。但在其业务结构中,3D 打印机营收占比却连年降低,已由 2022 年的 81.7% 下降至 2024 年的 61.9%。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D 打印耗材业务营收连续提升,2022 年在总营收中占比为 3.0%,到 2024 年比例已上升至 11.4%,达到 2.62 亿元。

当然,以上是对行业趋势的乐观推测。消费级 3D 打印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让用户持续爱上打印,而非一时好奇,这是决定耗材使用多少的关键。此外,打印内容的丰富度也是评判维度。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