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文化产业,将在经济第一大省下一个五年布局中扮演什么角色?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 今年前三个季度,广东省经营性演出总场次达到 3.56 万场,总收入 63.56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演唱会经济成为消费的新引擎。同期,游戏电竞、网络视听保持高速发展,顶级电竞赛事增长了 300%,超高清视频产业即将成为广东省第 10 个超万亿级的产业集群。"11 月 26 日,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 2025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 · 广州)现场,南方财经记者获得了这样一组最新数据。
从亮眼的数据不难看出,广东文化产业正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
作为辐射全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盛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年,秉持 " 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 " 的宗旨,从一场盛会升级为一个平台,再进阶到一个生态,吸引了优质文化项目与文化投资机构纷纷 " 向南看 "。
本届大湾区文投会吸引了超过 330 家文化企业(项目)和 120 余家投资机构的超 200 位投资人现场对接。资本与产业交锋之间,一个新的关键词诞生——科技,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AI 数字画卷、全感 XR 产品、" 文化通 " 智能体、物理 AI 3D 具身智能数据仿真平台 …… 从文化企业到投资机构,从政府代表到专家学者,各界目光都在密集投向以 AI 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及其背后带来的产业想象空间。
此前公布的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就是 AI 技术的发展,广东在此方面积累了扎实的技术优势。"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新兴技术加持下,未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并为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文化赋能,驱动其从成本优势进一步向质量与品牌优势转型。
大会还发布了《2025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等报告,并现场发布 " 大湾区金文投 "2025 年度典型案例,包括 10 家年度文化企业、9 个年度园区及 24 家年度投资机构。
"AI+" 撬动文化新业态
大会现场,从投资机构、文化企业乃至科研院所的分享中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信号:"AI+" 模式正加速改写文化产业格局。
近在眼前的大雄宝殿牌匾、生动立体的明代彩色悬塑、连佛衣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 一段凡拓数创董事长、总经理伍穗颖在大会上分享的 " 小西天 " 沉浸式 VR 展影片,让藏在吕梁山里的明代寺庙 " 小西天 " 通过屏幕走到了观众面前。
数字技术的加入让文化遗产的价值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该展览即将于今年 12 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进行首展。
" 我们依靠行业首创的百亿面数拟真模型,实现了 16K 超清画质和全局光照的电影级质感,并应用于 VR 大空间,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悬塑绝唱。而由于 AI 技术的提升,我们做这个项目只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 伍穗颖说。
这仅仅是广东 "AI+ 文化 " 业态的一个切面。
陶锋分享了一组更直观的数据:过去五年,广东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 80 万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超过 10 万件。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广东 16 个文化新业态实现营收接近 1 万亿元,增长 15.9%,高于全省文化产业平均增速 6 个百分点。
" 特别是规模以上的数字文化核心企业利润创造能力非常强,2024 年总利润超过 2000 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利润比重达到 84%。这个占比非常高,已成为文化产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支撑和重要引擎。" 陶锋说。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也表示,广东目前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并形成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等文化产业优势集群。其中,广东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已分别占全国的 1/5、1/3、1/4 和 4/5。
春江水暖,资本最先作出反应。《2025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20 年— 2025 年 10 月,大湾区文化产业合计产生融资事件 720 件,据估算总融资金额约为 564.1 亿元。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广深两地,广州、深圳共计 613 件,占比高达 85%。投资聚焦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 4 大热点赛道。
" 一方面,我们看到,文化产业现在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的增长引擎。另一方面,它受到了数字技术的‘侵蚀’,不只是包括人工智能,还包括 AR、VR,甚至包括 NFT、RWA 等技术的‘侵蚀’,所以这两个如果能够深度融合起来,不管是从技术深度的角度还是从规模宽度的角度,都存在较大的投资机遇。" 国泰海通政策和产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刘峰说。
文化企业也看到了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对我来说,机遇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机遇集团 X-META 董事长兼 CEO 胡世辉在现场表示," 当下这样的机遇就在广东。"
今年 5 月,广东重磅推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政策包 ",提出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的 87 条政策措施。在政策红利之下,广东将成为汇聚新技术、新产品、新体验、新生态、新模式、新物种的超级场景。
胡世辉表示,机遇集团正是这一 " 政策包 " 的受益者。5 月 23 日,机遇时空 X-META 设立的全感 XR 研发中心在深圳福田正式揭牌。而自去年 X-META 全感 VR 乐园进驻大湾区多个城市以来,持续占据区域游戏厅热门榜首位。
" 广东有最大的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伙伴,在这里创业,能获得最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最广阔的产业机会。我们决定把更多的企业研发和商业化的力量往广东迁移,深耕广东,致力于成为广东在科技文化融合方面的领航企业。" 胡世辉透露。
加力布局 " 十五五 " 新风口
瞄准万亿产业的新增长空间,张铮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利用产业竞争优势,加大文化领域的多学科科技利用水平。同时,进一步发挥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抢抓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可信数据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建设,并加大力度鼓励、包容新型文化业态发展。"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实施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以及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但数智化技术在行业更多场景的落地,还需要海量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广东新的布局开始落地。
" 未来,中国算力网将实现‘像使用电力一样便捷使用算力’的目标,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极大地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认为,算力正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性生产要素。
" 算力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算力网的建设将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文认为,算力发展将降低 " 文化 + 科技 " 的创新门槛与成本。通过将稀缺且昂贵的超级算力、智能算力转化为便捷可及的公共服务,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也能以合理成本调用强大 AI 工具进行创作,打破了过去仅大型科技公司才能主导的 "AI+ 文化 " 壁垒。
高文所在的鹏城实验室,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围绕 " 东数西算 "" 数字中国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 等国家重大战略,牵头推进 " 中国算力网 " 的研发与建设。通过联合各方战略科技力量,鹏城实验室正全力推动中国算力网的研发与建设,打通数据孤岛,显著提升数据应用效率。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就是 AI 技术的发展,广东在此方面积累了扎实的技术优势。"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新兴技术加持下,未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并为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文化赋能,驱动其 从成本优势进一步向质量与品牌优势转型。
面向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潮起的下一个五年,技术与资金要素加速涌入,文化产业也将在广东产业版图中扮演更关键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