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已近年底。
是谁还在刷《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最近,拍出《知否》的导演张开宙,又出新剧。
正午阳光出品,闫妮、蒋欣、李光洁、郭晓东等老戏骨主演。
" 微醺的佟掌柜 " 和 " 凤仪万千的华妃 ",携手勇闯上世纪 70 年代苏州棉纺厂。
小巷子年代戏,光影布局巧妙。
既像《光阴的故事》,又像《请回答 1988》。
小演员搭配老戏骨,开局就有大爆相。
但是!
演到第 8 集,小演员一长大,剧怎么就变味了。
更有网友锐评:" 一个人毁了一部剧。"
到底咋回事,一起来看——
「小巷人家」
Romance in the Alley
2024.10.28
一开场就是激烈冲突。
棉纺厂厂花宋莹(蒋欣 饰),大半夜把儿子扔在了厂里的张书记家里。
只留下一句话:" 你不给我分房子,我儿子就住在你家 ",就走了。
一时间流言四起。
这厢,厂花宋莹在厂里和科长吵。
那厢,儿子栋哲在张书记家里嚎。
半夜,厂花老公林武峰(李光洁 饰)再来接二人。
一番撒泼打滚下来,厂里还真在不违规的原则下,真给解决了住房问题。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就是名声不好听,厂花一家子都成了厂里的刺头。
" 刺头有勇,刺头男人有谋,刺头儿子还会打配合,一家子刺头惹不得。"
不过都有房子了,谁还在乎这区区名声。
而且新房的邻居也不错,是庄家。
庄超英(郭晓东 饰)是高中老师。
对邻居热心肠,有寒暑假,不用三班倒。
而且对孩子学习非常上心,邻居都能跟着沾光。
黄玲(闫妮 饰),棉纺厂车间组长。
和宋莹是同事,性格贤惠、能干、隐忍。
一儿一女庄图南、庄筱婷,学习好,听话懂事。
温馨和睦的一家四口。
但这只是表面。
实际上,庄爸是个超级大男子主义。
有文人的假清高,有迂腐的愚孝,还是整个庄家的超级吸血包。
比如,棉纺厂分房子这事,黄玲问庄超英要不要给书记送点礼。
庄超英说:"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但现实情况是,家里一间屋子睡四口人。
女儿和夫妻俩挤一张床,儿子在床边支小床。
最后,还是靠黄玲除夕夜上了个大夜班,才换回后面的二居室。
再比如,庄家阿婆(奶奶)过生日,黄玲忙活一下午做满桌菜。
结果都没让上桌,和筱婷一起被阿婆赶去了厨房吃。
一桌上有阿爹阿婆,有丈夫儿子,有小叔子一家四口。
就是没有长嫂黄玲的位置。
偏偏事后庄超英还对黄玲说:
" 长辈过生日,子女洗手作羹汤,是中华传统美德。"
潜台词:作为长嫂,这是你应该做的。
为了一儿一女,这些黄玲都忍了。
直到和宋莹做了邻居,黄玲才发现,日子还有另一种过法。
原来夫妻间相处不用相敬如宾,而是默契配合。
宋莹在前头冲,林武峰充当智囊团,儿子大喇叭嚷的天下皆知。
宋莹说话不用委婉好听——
邻居使坏,在院墙下边挖个洞,污水排到宋莹黄玲家院子来了。
宋莹张口就骂:
" 你们一家子都是做狗的东西,在这随便钻洞。"
有学生来黄玲家找庄老师补习,一大早就来敲门。
黄玲不好出面,宋莹披着衣服再上阵:
" 我睡个屁呀我!"
在庄超英和黄玲因为不让两个侄子来家里过寒假而吵架。
庄超英和林家夫妻埋怨黄玲没吃过苦,不懂他们兄弟姐妹一起吃苦过来的情谊。
宋莹翻个白眼就开怼:
" 玲姐跟你享福了吗?"
作为妈妈,她可以在享受时,先让自己快乐。
筱婷生日时,宋莹偷摸只带着黄玲和筱婷一起去吃好的——
" 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
随着和宋莹的相处,黄玲也逐渐莹化。
比如,当时肉非常难买,有时一两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肉。
偏偏家里买到肉后,庄家阿公阿婆就要携小叔子一家四口来拜访。
气得黄玲破口大骂,然后把肉切的碎碎的,只放一点点。
过年时,黄玲一进婆婆家就直奔卧室。
靠在床上就睡,醒来正好吃年夜饭,吃完就走。
假装看不懂婆婆眼色,再也不当吃力不讨好的免费老妈子。
更解气的是——
庄超英作为家里的长子,一直被洗脑要照顾全家。
他不止要自己奉献,要洗脑黄玲作为长嫂奉献,洗脑庄图南作为长孙奉献。
但在面对庄家全家的压迫,希望俩侄子和外甥住进家里来时。
黄玲咬紧牙关,即使离婚也一步不让。
因为此时正是庄图南高考的关键时刻,她不会让任何事影响到高考。
就这样,两户人家住在一个院子里。
两户女主人互相扶持帮忙,三个小孩一路你追我赶的长大。
直到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林家要举家搬往广州——
《小巷人家》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苏北地区。
这一时间节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都属于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7 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下乡知识青年开始陆续返乡。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写过一本《激荡三十年》,描述的就是这一时期。
"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 — 2008 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著
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剧集串联了苏州棉纺厂家属院小巷邻居们烟火半生。
他们是时代的一粒沙,渺小琐碎。
他们也是时代的亲历者,书写者。
比如,诗歌、文学、音乐对当时人们思想的冲击。
《收获》《十月》、舒婷、普希金、D 大调波兰舞曲 ……
比如,当时的结婚要 " 三转一响 " ——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当时消费靠 " 票 " ——
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生活用品票 … 按人口计划供应。
光有票不够,还得抢得到才行。
比如电视机,在当时是稀罕货。
宋莹全家连吃大半年蛇瓜攒钱,林武峰用 50 斤粮票换了一张电视机票。
才在国营商店抢到了一台。
还有肉,国营商店限量供应,很难买。
售货员还会在肉到货时提前通知亲朋好友来排队。
于是,巷子里的几小只,每天早早搬着小板凳来替大人排队。
也因此,当庄家全家来蹭肉吃,又想让小叔子家两个半大小子过来占粮食定量时,黄玲那么生气。
除了生活上还原,在政策上也很写实。
当时的投机倒把,被认为是脱序、失范的经济行为。
但有脑子灵光的年轻人,都在偷偷干个体。
比如高考失利的李一鸣,一边等待进厂分配名额,一边倒卖点儿服饰用品。
后来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放开,他再也不用东躲西藏打游击。
他还带着黄玲、宋莹一起织毛衣赚外快,贴补家用。
被时代浪潮席卷的,还有林武峰。
当时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急需高精尖人才指导,林工趁着周末去私企兼职。
在当时工厂工资只有几十块时,林工就靠兼职给家里添上了巷子里第一台电冰箱。
后来,在晋升的关键节点,林工被举报 " 经济犯罪 "。
也是这一遭,让林工坚定了辞去编制,去沿海地区寻找新的机遇。
儿子林栋哲,也因为户口变成广州,高考考到了上海交大。
还有一个被改变命运的人,就是鹏飞。
他妈妈庄桦林是庄家的牺牲品,从小住厨房的是她,下乡插队的也是她。
鹏飞爸爸在贵州砂锅寨大队,一天只挣二角八分钱。
妈妈桦林为了给儿子在苏州有张床,哀求了所有人。
最后还是大舅妈黄玲收留了他。
后来鹏飞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能吃苦,又赶上了市场经济。
他靠开客运挣到了钱,和林栋哲、庄图南合伙搞批发,攒了些钱。
后面更是自己单干,成立了私人客运公司。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有人靠高考改变命运,也有人靠政策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当然,本剧最大的争议,就是长大后庄图南的人物刻画。
虽然小演员零帧起手直接套娃升级,是正午阳光 + 导演张开宙的基操。
但这次选人也未免有些过于草率。
图南 1.0-3.0 ⬇️⬇️⬇️
庄图南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
他爸爸是愚孝温水煮青蛙下的牺牲者,爷爷奶奶也想让他当牺牲者。
但妈妈黄玲敏锐的发觉并激烈反抗。
他起初恨妈妈,到逐渐理解妈妈,到和妈妈站在一起,是有觉醒的过程的。
但被范丞丞演成了笨蛋呆头鹅,没有一丝情绪转化。
前期看到妈妈和庄家抗争的他——
邻居叔叔劝他要理解妈妈时的他——
妹妹因为不想去爷爷奶奶家而激烈反抗父亲时的他——
庄图南的人设本身就不讨喜,这更考验演员的塑造。
但范丞丞除了瞪眼伸脖外,只会一个招牌转头加面无表情。
在他的反衬下——
4.0 版本的庄筱婷(关晓彤 饰)和林栋哲(王安宇 饰),都显得演技可以了。
除此之外,剧中值得细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庄超英和林武峰的直接对比。
每每遇到巷子里年轻人的新想法,庄永远都是反对的。
一鸣要干个体,庄超英觉得丢人。
物价上涨,黄玲、鹏飞囤物资,他觉得没必要。
鹏飞要组车队,他说鹏飞胆大包天。
但反观林武峰,支持、给钱、投资!
在原生家庭层面更是完全不同。
林武峰也是一毕业就拉扯老家的弟弟妹妹。
但弟、妹非常感恩,后来发达了也不忘记拉林武峰一把。
但庄家,恨不得扒庄超英一层皮。
结婚多年还一直上交工资,稍微延迟就被阿爹阿婆骂没良心。
这波还是和父母的教育有关。
其中某些支线剧情,也都是经过细细考究过的。
庄图南大学暑期去参与的云遥古城项目,在现实中对应的是山西平遥古城。
1981 年,阮仪三教授带 12 名同济建筑系学生保护和规划了平遥古城。
当时除了让平遥接受新规划,阮教授还说动文化部高级工程师罗哲文,拨专款用于修复已经受损的平遥古城墙。
后来在罗老的斡旋下,文化部拨了 8 万元,相当于今天的 800 万。
剧中包括李佳在内的 2 名女同学参与了此项目,现实中也确有两名女性参与其中。
《小巷人家》刚刚热乎乎的完结。
一口气追完 40 集,就好像回到 80 年代做了一场梦。
它没有聚焦年代戏中常见的苦难,而是讲如何通过自我奋斗,挣脱时代束缚。
它是在寻回邻里间 " 消失的附近 "。
它是在带领观众一起在年代戏中细品——
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