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业这几年越来越卷了。
曾经,人们以为旅游就是看山看水,用脚步丈量诗和远方。而现在,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沉浸式与娱乐化的属性愈发明显。
从前几年斥巨资打造的娱乐影城、实景演出等人造景观,到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沉浸式体验项目,都在不断突破传统,另辟蹊径。
为了 " 讨好 " 年轻游客,如今各地文旅又开始了 " 土嗨 " 式整活,一大批网红项目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登上热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角逐中,每个景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成为下一个引爆社交媒体的流量话题。
文 | 楚樵
编辑 | 蔡玉
旅游景点的每个人都是 "NPC"
最近,曾因哈尔滨火出圈的黑龙江文旅又上了热搜。但这一次,上榜者不是冰雪大世界,而是镜泊湖。
10 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宣布,将于今年冬季启动 " 流放宁古塔 " 项目。
除了可以参观根据史料复原的宁古塔古城,游客还可以重温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经典桥段,沉浸式体验穿囚服、带枷锁等古代罪犯流放边疆的场景。
项目还未启动,网上已经炸开了锅。有人说要穿粉色的囚服,有人要戴情侣枷锁,还有人要求把 " 一丈红 " 安排上。对这个还未面世的项目,网友们充满了期待。
以电视剧或历史事件、历史元素造梗,进行线下娱乐化演绎,并非镜泊湖首创。
今年 3 月,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 " 王婆说媒 " 在短视频平台一夜爆火之后,一系列具有野生感的景区创意便层出不穷。
国庆假期期间,基于经典电视剧《亮剑》改编的沉浸式体验活动—— " 跟着团长打县城 ",在山东省临沂市极为火爆。该活动在 7 天内共上演了 14 场,每天有三四千名游客参与。
图 | 临沂《跟着团长打县城》旅游项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国庆长假结束后,景区的客流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持续攀升,以至于不得不发布限流公告以应对过度拥挤的情况。
穿越时空的号角,吹响了游客心中不羁的热情。在 " 团长 " 的带领下,游客与演员们一起进入大型 cosplay 现场,沉浸在模拟 " 攻打 " 并 " 占领 " 县城的壮阔历程中。
近两年,各地角色扮演式旅游项目突然爆火,无论去哪旅游,几乎都可以体验到实景剧本杀。
在武侠城,你可以跟着梁山好汉 " 三打祝家庄 ";在洛邑古城,你可以扮公主、演贵妃,带上佩剑当侠客;在长安,你甚至能与白居易跨时空相遇,一起感叹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
"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 NPC",有人这样形容现在的旅游业。
传统的看山看水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要,他们希望在领略大好河山的同时,有更多的情绪输出和互动体验。
而那些 " 土嗨 " 景点,以其别出心裁的创意,以及体验感满格、情绪价值到位等特点,成功打动了年轻人的心。
对于想去 " 班味 " 的年轻人来说,越土越接地气,越能让他们 " 嗨 "。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 " 俘获 " 年轻人的 " 战役 " 中,新媒体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亮点、一个爆款,足以在短时间内引爆全网,吸引万千目光。
以前大家出门旅游之前,总是先百度热门景点,查看大众点评,现在却频频被抖音、B 站、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种草。
正是意识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发力打造爆款、在互联网上造势。
以贵州榕江为例,为了推广 " 村超 ",该地从外地引进 40 余家新媒体企业入驻,并精心培育了 1 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 2000 多个本地直播团队。
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成功把自己推到全国人民面前,成为不折不扣的新晋 " 网红 "。
小城的 " 卷王 " 密码
在局外人看来,文旅界这几年真是 " 卷 " 出了新高度,不断刷新着大家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但在当局者看来," 卷 " 得还不够," 整活 " 的路数还没有完全施展。
如今,旅游市场早已不是一片蓝海,而是充满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不 " 整 " 就不能 " 活 "。
作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年轻人的旅游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渴望获得更加新鲜、有趣、有深度的旅游体验。面对日益挑剔的年轻玩家,地方文旅只有大开脑洞,不断创新,才能自救并脱颖而出。
这一现象在中小城市尤为突出。纵观近几年因旅游火爆出圈的城市,淄博、哈尔滨、天水、延吉、泉州等,也印证了这一点。
县域旅游爆火,小城市的旅游项目逐渐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消费下沉已经成为一个明显趋势。
为了吸引游客,小城文旅努力发掘现有资源以及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内容的放大与展示。
今年暑期,一条月薪 5000 招景区 " 野人 " 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引来海量围观。视频中,一群男女脸上涂满黑色的油彩,手持原始的木质弓箭,模仿野人的动作,时而跳跃、时而吆喝,与游客互动。
" 野人 " 视频走红网络后,原本默默无闻的东北小城——辽宁本溪迅速晋升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尽管 " 野人 " 演员已经招满,但咨询电话还是接连不断。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景区瞬间爆棚。
据 " 野人 " 所在地本溪关山湖景区负责人介绍,以前景区一个月的客流量大概四五千人左右,而现在一天就有四五千人,是以前的 30 倍。
跟着网红种草,为情绪买单,是这一代年轻人的旅游消费观。
做惯了大城市的 " 牛马 ",小城市成了他们想 " 躺平 " 和寻求刺激的诗与远方。
在互联网平台搜索小众旅行、宝藏小城、冷门景点等关键词,可以发现数以万计的小城推荐笔记,以及当地文旅为招揽游客进行的努力。
究其根源,无论是消费多元化引发的市场细分,还是城市转型升级中经济结构的优化,都促使城市文旅产业向广泛的领域拓展,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只有十几个,三线以下的小城却有将近 300 个。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小城处于大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夹缝之中,缺乏相应的资源以及政策扶持。随着观念转变,小城市逐渐意识到旅游能激活城市动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当下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曾经籍籍无名的小城有了更多崭露头角、乃至跃升为顶流的机会。
各方都跃跃欲试,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引爆潮流的焦点。
从网络热议和景点火爆的程度来看,年轻人对于 " 土嗨 " 的旅游方式还是愿意接纳和尝试的。
但 " 土嗨 " 式的整活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一些观点认为,这种过度 " 讨好 " 网友的做法可能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度和内涵。
同时,一些地方在跟风营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用力过猛、适得其反的情况,引发网友吐槽。
比如,年初的时候,为了和哈尔滨 " 打擂台 ",河南的一些景区上演 " 美男计 "," 色诱 " 女游客。
该景区不仅让男模拍半祼视频作宣传,还让男模在景区 " 坐班 ",女游客甚至可以直接下手摸其胸肌。
而云台山则施展 " 美女计 ",因两位男女妲己 coser 以迷离、挑逗的姿态与游客互动、拍照而倍受诟病。
类似的,还有湖南的 " 赶尸秀 ",一群打扮成恐怖片中 " 僵尸 " 样子的男子穿着古装衣服蹦来蹦去,被网友评价为 " 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 "。
对此,有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本意是想给游客提供更多、更丰富多彩的体验,让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相结合,但显然,这样的营销方式已经超出了大众的接受范围。
哗众取宠甚至低俗的营销手段,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为景区带来了一定的流量和关注度,但从长远来看,却对景区的形象和口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虽然年轻人对于 " 非主流 " 的接纳和宽容程度相对较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价值观偏离常理。
95 后旅行达人倩倩觉得,像 " 流放宁古塔 " 这类试图 " 推陈出新 " 的旅游项目,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并不契合她的个人审美。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对旅游项目的偏好各不相同,有人可能觉得新奇有趣,而有人则会感到不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作为景区,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必须端正自身的价值导向,尤其要考虑到这些活动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的潜在影响。
倩倩举例说,长沙坡子街派出所在网络上走红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留念。对于普通的打卡行为,她觉得并无不妥,但令她感到不解的是,有些家长竟然让未成年的孩子模仿抱头蹲下的姿势拍照。
" 真不明白这些父母是怎么想的,想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当罪犯吗?"
00 后的小珍对小众景点和特色项目有着特别的偏爱,但凡有流量的地方,她都想去看看。
但她也坦言 :" 我接受有个性的创新,但是创新也得有个度,不能为了博眼球而忽略了边界和底线,拿猎奇当爆点。"
" 复制粘贴 " 的服务还能火多久
互联网打通了文旅界的任督二脉,一个地方火了,其它地方就会迅速跟进,开启 " 复制粘贴 " 的模式,比如那句风靡全国的 " 我在 XX 很想你 "。
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被这句话 " 附体 ",到处可以看到以此为内容的路牌或者标语。
再比如,前些年古镇、步行街在全国遍地开花,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样貌却惊人地相似:古香古色石板路、贩卖义乌小商品。
有数据显示,自 2003 年以来,国家层面认证的历史文化名镇有 312 个,而实际在建及已经建成的古镇却多达 2800 余个,绝大多数为近十年所建。
斥巨资精心打造的人造景观虽然看起来富丽堂皇,但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却屈指可数。
以张家界张旅集团的大庸古城为例,该项目历时 5 年建成,总投资高达 25 亿元,从营业至今一直连年亏损。
2021 年至 2023 年,大庸古城的亏损额分别为 8366 万元、1.51 亿元和 2.49 亿元。即便今年旅游业明显回暖,上半年依然未能扭转颓势,亏损额超过 6400 万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整个大庸古城购票人数仅有 2300 人,日均游客量不到 13 人。
红得出其不意,冷得不所出料。" 昙花一现 " 几乎成了所有网红景点共同的命运。
有人戏称网红景点为 " 一次性打卡地 ",意指游客 " 到此一游 " 后便不再回头," 成交 " 即 " 断交 "。此话不无道理。
网红项目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大量关注,但其能否将这种热度持续转化为实际的旅游收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不少网红项目在经历了短暂的闪耀时刻之后,便迅速陷入沉寂,遭遇了 " 速热速凉 " 的尴尬局面。
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各地文旅部门应该有所警醒了。
营销策略不应仅仅局限于追求短期的流量和曝光度,而应着重于为游客提供实质性的消费体验价值,并致力于构建长期的吸引力,以保障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百万人的单次造访,远不及一万人的百次回归。
短暂的流量激增无法维系长久的热度,若想让景区实现持续的长尾效应,关键在于构建稳固的复购忠诚度。
当然,也不乏一些景区在经历火爆之后,仍能保持高流量,成为现象级的存在,比如乌镇戏剧节。
自 2013 年创办以来,乌镇戏剧节已经持续火了十数载,回头客比例高达 40%。
归根结底,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文旅项目的灵魂所在,更是其无可比拟的流量引擎。
" 我走到这座城市里,就是要体验这里的风情。我去长安想看大唐盛世,我去平遥想体验晋商文化,我去泉州就想戴着簪花自桥头而过。"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呈现,才是文旅项目长久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 网红的总会过时,新文旅想要不塌房,还需要在路上继续探索,没关系,我们会陪着你走。"
2023 年百度百家号优质成长力作者
2023 年度凤凰新闻大风号影响力 TOP50 作者
2023 年度网易新闻网易号年度影响力作者
2021 年度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
2023 年度腾讯新闻企鹅号优秀内容合作伙伴
2023 年度 ZAKER 影响力排行榜最有价值作者
在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们关注每一个垂直行业的参与者、亲历者,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 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