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前天
从小吏到帝国丞相,李斯的逆袭与悲剧人生,根源是它!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子霄 ,作者李子霄

他原本只是楚国的一个小吏,却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毅然踏上了 " 背井离乡 " 的人生旅途。

从一介寒门学子,一路拼搏成为大秦帝国的第一任丞相,这个人便是李斯。

《史记》为我们讲述了他的奋斗历程,李斯的故事既令人振奋,又让人惋惜,读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公元前 208 年,李斯及其家族被灭,他被处以极刑,罪名是谋反。

可他真的谋反了吗?不,他并未谋反,却无处申辩,最终只能含冤而死。

那么,李斯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位大才之人到底输在了哪里?

重温李斯的两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李斯早年是楚国管理粮仓的小吏,每天朝九晚五,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虽衣食无忧,但也并不富裕,一家人的生活颇为拮据。

有一次,李斯去厕所,刚一进去,一群老鼠便狼奔豕突。

他看到这些老鼠个个瘦骨嶙峋、毛发脏乱,让人顿生厌恶之感。

这时,他又想起粮仓里的老鼠,那些老鼠个个吃得肥头大耳、油光锃亮。

那些粮仓中的老鼠毛发锃亮,吃得肥硕壮大,根本不怕人。

同样是老鼠,为何有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见了人还要四处逃窜,而有的却能在粮仓里、米缸中惬意生活?

人和人之间为何也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后来,李斯领悟到一个重要道理:是所处的平台和环境不同,只有改变自身环境,才能改变处境。

如果无法改变出身所在地,那么就要改变生活所在地!

于是,李斯决定离家外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 " 粮仓 "。

他不顾家人反对,辞去小吏职务,离开了楚国故乡。

他先是拜当时名气极大的荀况为师,在其门下学习。

能在这样的名士门下毕业,自然不愁找不到工作。

但是李斯看不上楚国的贵族,一心想到国外谋求发展,最终来到了秦国。

然而,在陌生的国度谋求发展谈何容易。

李斯在吕不韦门下蛰伏许久,成为其身边的人,找到了最初的平台。

而吕不韦这个平台,也是他的一个跳台。

很快,李斯得以接近秦王嬴政。

他为嬴政献上了一个灭掉六国、平定天下的战略构想,而李斯的到来,完全符合嬴政的期望。

于是,李斯成为嬴政统一六国的重要助手。

至此,李斯从客卿起步,凭借做事漂亮、善于察言观色且能为嬴政解决问题的本事,他的职务一路升迁,从客卿到长史,再到廷尉。等到六国被灭时,李斯已升任丞相。

可以说,此时的李斯是一个极为励志的榜样。

他出身寒门,却一路逆袭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完成了许多大臣、王侯将相都难以达成的艰巨使命,堪称逆袭典范。

这一时期的李斯,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正面榜样。

如果你想改变命运,就一定要找对平台、拜对名师,同时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如此才能改变命运。

当然,这只是李斯命运中喜的一面,他也有着悲剧宿命。

为什么感觉李斯,后来变了味儿呢?

其实,从他开始谋害同窗韩非,李斯就已变味。

那时,李斯已是嬴政身边的重要助手。面对韩非的到来,李斯有了危机感。

韩非是他的同窗,其水平如何,李斯心中有数,他自惭形秽,深知自己比不上韩非。

所以,当韩非受到嬴政赏识时,李斯找准机会将韩非投入大牢,还把他送上了黄泉路。

正是由于对权势的深深眷恋,在秦始皇突然驾崩之际,李斯一时被赵高忽悠,慌了阵脚。

为了保住自身地位,长久享有富贵,他决定与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拥立胡亥为大秦帝国的继位人。

为了富贵与权势,他与虎谋皮,最终为自己选了一位极其不靠谱的老板,自己也命丧老板之手,这便是李斯的悲剧。

李斯为什么会遭遇如此悲剧呢?

有人说这是他的宿命。

其实,李斯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曾饱受穷困之苦,富贵之后,绝不想再回到从前的苦日子。

所以,当面临地位丧失、财富受威胁时,他果断以自身利益为中心,选择了眼前利益,却因此失去了长远利益。

我们很多人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出身、过去的环境、家庭以及朋友的影响,习惯性地做出防御性决策,以保护自身利益,而这类决策常常是错误的。

李斯便是如此。

从历史来看,李斯赢在了自我觉醒,赢在了对命运的反抗与抗争,他以不屈的精神书写了自己人生中辉煌的一页。

李斯远离故乡,在异国他乡漂泊闯荡,书写了一段草根逆袭的传奇,成为令人瞩目的逆袭榜样。

然而,宿命的枷锁与过往的贫穷如影随形。长久困于贫穷的他,对权势产生了极度的渴望,一心想要长期占有权势。最终,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权势,他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了全族。

可以说,李斯是成功的,却也是悲哀的。贫穷激发了他的斗志,成就了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但也正是贫穷带来的恐惧与贪婪,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便是李斯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