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不打烊 18小时前
张静初读研,黄晓明考博,内娱开始卷学历了?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内娱又出大新闻了。

咱就说,黄晓明可真能憋大招啊,平时一声不吭的,结果在学历这事儿上 " 卷 " 起来了。

【1】

最近,上戏公布的博士复试名单,直接炸了热搜。

名单显示,金世佳报的表导演创作专业,业务一科目成绩 94 分,还挺亮眼。

黄晓明选的艺术管理 / 戏剧策划专业,89 分也算过关。

金世佳这边呢,大家倒没太惊讶,毕竟他给人的感觉,就像个高知分子,自带那种文化气息。网友们的火力点,主要都集中在黄晓明这儿了。

不过重点完全跑偏,大家根本不关心他能不能考上,都在担心他的手残打字速度,博士论文怕是要写到退休。

来来来,给年轻网友科普下他的经典名场面:用二指禅在敲键盘。

打字速度慢得,跟树獭有得一拼。

不过说正经的,人家能过初试,肯定有两把刷子的。

虽说一提到他,大家脑海里立马就蹦出几个关键词:" 内娱端水大师 "、" 明式霸总代言人 "、" 闹太套 "。

但仔细想想,黄晓明在内娱可是出了名的 " 卷王 "。

从《大汉天子》里英气勃勃的刘彻,到《中国合伙人》里土掉渣的成冬青,再到《烈火英雄》里满脸灰的消防队长江立伟,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戏路跨得比跨海大桥还宽。

更绝的是,现实中的逆袭剧本。

当大家还在回味他在《中餐厅》里那句 "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 的经典语录时,人家已经悄悄地开启 " 跨界 " 了。

2012 年,黄晓明就顶着明星的光环,走进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 EMBA 课堂。

犹记得他拿金鸡奖时说的," 我唯一的技能就是努力,我相信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所以我给自己的座右铭就是: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那个。"

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现在直接卷到学术界,这是要把努力进行到底啊。

【2】

要说现在内娱有多卷,看看这些明星的操作就知道了。

2017 年,胡歌凭借《琅琊榜》《伪装者》等作品,达到了事业的新高度。随后,他就宣布去纽约大学修读电影导演课程。

虽然这次留学,因为粉丝过度关注,导致他的学业只持续了短短几个星期,但胡歌说他并不后悔这个选择," 在学校学习,是一个自我调适的过程,让我更了解自己。"

还有出演《武林外传》的喻恩泰,戏里是个酸秀才,戏外却是个双博士的真学霸。

2000 年至 2005 年, 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获得硕士学位。

这还没完,2009 年,他又取得了中戏表演和导演艺术研究专业的双料博士。

张静初因为读研,也在内娱重新闯出了一条路。

42 岁的她,去美国攻读导演硕士,从备考到正式上课,一直在社交账号上分享她的学习日常。

她还在直播间里沉浸式写作业,从早到晚,起早贪黑,被网友戏称为 " 内娱直播读研第一人 "。

最离谱的是林更新。

平时看着吊儿郎当的 " 九亿少女的梦 ",居然也是个 " 卷王 ",在没拍戏的日子里,顺利拿到了上戏博士录取通知书。

还有朱珠,《浪姐 4》刚结束录制,她就跑去法国留学,就读巴黎高等商学院。

这所学校的知名校友,遍布商界政界,像欧莱雅集团 CEO、家乐福集团 CEO、巴黎银行 CEO、摩根士丹利董事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等等。

除了上面说的这几位,内娱还有很多励志考研考博的明星,咱就不一个一个说了。但能明显感觉到的是,内娱的学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要说这帮明星,为啥突然集体变身学术咖,原因可太现实了。

前几年 " 绝望的文盲 " 梗多火啊,某顶流写错常用字,某小花把 " 莘莘学子 " 念成 " 辛辛学子 ",直接被群嘲上热搜。

现在的网友眼睛毒得很,没点文化底蕴,分分钟翻车。

所以当 " 绝望的文盲 " 成了年度热梗的时候,内娱学历镀金也从 " 选修课 " 变成了 " 必修课 "。现在明星学历鄙视链的顶端,已经从 " 北电中戏科班 " 升级到 " 清北藤校博士 " 了,学历的含金量那是越来越高。

但话说回来,这波学历内卷,也不全是装样子。

《觉醒年代》为啥能封神?

还不是因为演员们,把历史人物演活了。张桐饰演的李大钊,那台词功底、文史素养,把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看得人心生敬意。

现在观众早不吃 " 颜值即正义 " 那套了,没点真本事根本混不下去。

不过,也有翻车案例。

翟天临的 " 知网事件 ",还历历在目吧?

江一燕的 " 建筑大师 " 奖项,崩得多惨?

这些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当实力配不上人设的时候," 镀金式 " 学历,反而会成为口碑反噬的导火索。

所以,网友们的门儿清得很。

王宝强、赵丽颖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照样凭演技杀出一条血路。

反观某些顶着名校光环的明星,演戏时眼神空洞得像 AI,背台词跟念课文似的。说到底,还是得靠作品说话。

就像郝蕾说的," 读不懂书的人,是读不懂剧本的。"

这话在理,要是只把学历当镀金工具,上课摸鱼、论文代写,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 " 九漏鱼 " 呢。

【3】

说到底,明星读研考博这事儿,就像双刃剑。

积极来看,确实能倒逼行业提升专业素养。但要是都奔着贴金去,迟早要出大事。

你看现在某些剧组,博士编剧写的剧本还不如网络小说,海归导演拍的戏尬出天际,这不本末倒置吗?

要我说,内娱与其卷学历,不如卷卷这些实在的。

好好背台词,别整天 "1234567" 对口型了;

少轧戏,多琢磨演技,别一问三不知;

多读书,少买热搜。

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骡子是马,拉到镜头前遛遛就知道。

就像黄晓明说的,演员要不断打破刻板印象。从 " 明学代言人 " 到博士候选人,这次跨界要是成了,说不定真能给内娱打开新思路。

最后说句大实话,甭管硕士博士,能演出好戏的就是好士。与其在学历鄙视链里互相攀比,不如多在演技上下点真功夫。毕竟再高的学历,也救不了面瘫式演技。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