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旺角街边,穿拖鞋拄拐杖的胖老头盯着鱼缸里的金鱼发呆。
路人不知道,这个遛弯的老伯是让成龙都要喊 " 大哥 " 的洪金宝。
更少人晓得,这位捧红半个香港武行的大佬,一辈子只收过两个正式徒弟——一个在好莱坞躺着收钱,一个在健身房练到凌晨。
时间倒回 1973 年,李小龙猝然离世让香港武打片陷入真空。在嘉禾片场当武指的洪金宝,看着吊威亚的武行们像下饺子似的往下摔,心里不是滋味。
他召集了林正英、元彪这帮兄弟,在九龙城寨旁租了间铁皮屋," 洪家班 " 的招牌就这么挂起来了。
洪家班最风光时,武行吃饭要摆八张圆桌。可洪金宝收徒的门槛高得吓人——元彪跟他三十年都没混到 " 徒弟 " 名分。
纵使洪家班门生众多,可得到洪金宝亲口承认、收入门墙的真传弟子,漫长岁月里仅有两人。
邹兆龙:从 " 常威 " 打到好莱坞的狠角色
洪金宝的首徒是邹兆龙童年贫寒,早早肩负生活重担,在片场从最辛苦的替身和武行做起,骨头不知摔断过几回。
1985 年拍《全力反弹》,18 岁的邹兆龙从三楼摔下来,肋骨断了两根没喊疼。
洪金宝递过药酒:" 明天还能打?"
小伙子咬着牙点头。
收工后,洪金宝把邹兆龙按在关公像前磕了三个响头。就这样,邹兆龙成了洪金宝的大徒弟。
此后,邹兆龙在港圈混迹,成了 " 黄金配角 "。真正让他走进大众视野的,是 1994 年《九品芝麻官》里那个令人恨得牙痒的常威。
一句 " 我天生神力 ",配上阴鸷眼神,成了经典银幕恶人形象。直到现在,提起邹兆龙,依旧有人会笑着调侃:" 常威,还说你不会武功?"
毕竟这个 " 不会武功 " 的毛头小子,后来成了《黑客帝国》里唯一的中国打星。
一部电影让邹兆龙火遍大江南北,也让他赚的盆满钵满。邹兆龙甚至还在采访中说过:只要这部电影还在播,我的账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进项。
如今,56 岁的邹兆龙接戏全凭心情,有回在台北夜市啃鸡排被粉丝认出,他举着竹签笑:" 我师父说过,挨打要站稳,赚钱要躺平。"
彭于晏:自律到 " 疯魔 " 的逆袭者
与邹兆龙不同,洪金宝的关门弟子彭于晏,走的则是另一条路。
彭于晏早年凭《仙剑奇侠传》中深情俊朗的唐钰小宝崭露头角,是无数少女心中的偶像。
但彭于晏的野心远不止于 " 偶像派 ",他像一块海绵,渴望吸收一切能突破自我的技能。
2011 年拍《翻滚吧!阿信》,他把自己当成专业体操运动员来练,每天十余小时,影片中单杠上的翻转流畅有力,背后是无数次摔下的淤青。
拍《激战》,他接受地狱式综合格斗训练,体脂降到惊人的 3%,学习锁技、巴西柔术,与职业拳手对打亦不落下风。
拍《湄公河行动》,他掌握了射击、格斗,甚至学习了缅甸语和泰语。
到了《紧急救援》,他更是拿下专业潜水执照,在深海实拍中直面危险。
正是这种 " 不疯魔不成活 " 的狠劲,才让他入了洪金宝的眼。
2014 年拍《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时,洪金宝亲眼目睹了,彭于晏每天提前三小时到片场扎马步。
有次吊威亚旋转镜头拍了 32 条,他吐完回来继续转。
收工后洪金宝突然把烟摁灭:" 你这倔劲像我年轻时。"当晚彭于晏就被拽去拜师宴,成了洪家班关门弟子。
拜师礼上洪金宝说:" 当武行,断手断脚是福气,至少证明你拼过命。"
这话彭于晏记到现在,也促使他成为 " 自律到‘疯魔’的逆袭者 "
如今,洪金宝已鲜少出现在幕前。那个曾经在片场一声吼能让所有人噤声的 " 大哥大 ",更享受含饴弄孙、逛金鱼店的平淡日子。
有次被拍到他在训徒弟:" 阿龙在美国买庄园?让他别炫富!阿晏又拿奖?叫他多吃点饭!"
洪金宝一生桃李满园,洪家班英才辈出,但亲传衣钵者,唯邹兆龙、彭于晏二人。
洪金宝用他的严格和眼光,证明了何为真正的 " 重量级 " ——不在于身形魁梧,而在于艺术生命的分量,以及对后辈传承的深远影响。
他那洪亮的声音或许不再常在片场响起,但那份沉甸甸的功夫之魂与做人之道,已透过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耀眼的徒弟,在光影世界里继续奔流不息。
这大概就是一个宗师,最欣慰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