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军 16小时前
阿怡:我们用航母学强敌以制敌,我们用航母抹掉殖民痕迹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

本周最大的军事新闻,无疑是将美国军费一举推高至 1 万亿美元的《大而美法案》获得通过。即便美军明白美国现役武器已无法应对下一场战争,但在美军主要项目 " 万马齐喑 " 的今天,《大而美法案》能否重振衰退中的美军还是一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在本周官宣双航母首次赴大洋进行 " 对抗演训 "。当 " 航母对抗 " 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当维多利亚港停靠的不再是英美航母而是国产航母,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母时代已经来到。

《大而美法案》能让美军再次伟大吗?

最大,最美丽,最 Merica 和最 Waaagh 的法案

当地时间 7 月 1 日,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以 51 比 50 的投票结果获得通过,随后 7 月 3 日又在众议院以 216 比 212 的 " 微弱优势 " 获得通过。考虑到特朗普本人一般不会反对特朗普,法案最终通过已没有悬念。

到笔者完稿时他们已经飞了

《大而美法案》反映出特朗普集团对于经济学和分配体制的理解和认识,而两院票数本身就说明了它所引发的巨大争议。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未来十年美国政府的税收与支出,包含四大方面:减税、医疗、军费、政府债务。其中,这项耗资甚巨的法案将为美军一系列新项目注资 1562 亿美元。

笔者写的是军评不是时评,因此本文不讨论法案反映出特朗普对 " 劫贫济富 " 的涓滴经济学的奇妙认知。相比于让马斯克 " 破防 " 的上万亿巨大开支,1562 亿美元的额外军费反而引发的争议比较小,受宠若惊的美军安心收下特朗普的红包。

由于《大而美法案》的国会闯关,美军将《2026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预算草案推迟到上周发布。在该草案中,美军仅仅提出了 8470 亿美元的预算,以避免节外生枝。而五角大楼心心念念的额外军费,则完全来自《大而美法案》的补充开支法案中,立即获得的 1130 亿美元资金,这将使美军明年的军费总额接近 9600 亿美元。

接近万亿的军费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但在美元购买力越来越低的今天似乎也没那么夸张了。毕竟自拜登时代以来,美军军费越来越高,但采购兵器数量倒是越来越低。具体到项目开支上,1500 亿美元的军事拨款将用于造船、" 金穹 "(Golden Dome)国土导弹防御项目、弹药和其他关键优先事项。

其中,加强国防部的资源提高军人生活质量将获得 70 亿美元的资金;造船业基础额外资金将获得 291 亿美元额外资金;反导系统将获得 240 亿美元额外资金;弹药生产和供应链将获得 250 亿美元额外资金;低成本武器项目将获得 160 亿美元资金;空中优势项目额外资金将获得 86 亿美元额外资金;核武力更新将获得 140 亿美元额外资金;印太司令部将获得 110 亿美元额外资金;部队战备将获得 160 亿美元额外资金。而就算是网络安全、边境管理也分别获得了 3.8 亿美元额外资金和 10 亿美元额外资金。

可以说,美军各军兵种都在这次 " 大美丽狂欢 " 中共襄盛举,各个项目都拿到了一定补贴。

至于特朗普增加军费的原因,笔者的猜测是,这和他改变了对军事问题的认知有关。第一任期内的特朗普会发表 " 复活蒸汽弹射器 " 和 " 复活战列舰 " 这样纯粹为博人眼球的言论。但在具体的国防建设上,他还是将专业任务交给如理查德 · 斯宾塞和马蒂斯这些职业军人去执行,甚至主动规避前空军部长和前防长沙纳汉之间无意义的争吵。

但在他第二任期内,无论是受 " 小宫廷 " 红脖子们的潜移默化,还是自己过去几年的知识水平增长,特朗普的军事认知大幅提高一个台阶,自信至少达到石破茂级别的 " 军迷水平 "。

说特朗普是 " 军迷 " 并不为过,因为他在竞选阶段关心的问题和 " 美国军工组 "TWZ 网站读者们经常关心的问题大差不差。比如,他在竞选期间就表态认为," 星座级 " 这个项目之所以进展不顺,就是因为美国海军 " 自作主张 ",没有尊重 " 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 " 这一原则,故意放大舰体导致多年延宕。这显然是美国军迷在论坛吹水的话题自下而上地影响了总统。

经历过拜登时代的 " 咸与维新 ",美军显然不会习惯一个上任之初就要大刀阔斧削减项目的军迷总统。但好消息是,经过长达半年的执政,美军也摸准了特朗普的 " 脾性 "。一个军迷总统虽然会斤斤计较,但也容易糊弄。

军迷总会陷入无视军事建设规律和装备采购准则的 " 斗兽棋 " 思维禁锢中,要求美军立刻采购 " 早干嘛去了 " 的货架项目。但 " 好糊弄 " 的是,军迷总会有自己的喜好,会优先发展相关项目。显然军迷会比技术官僚更容易批准额外的资源投入。这一点从特朗普出乎意料地给 F-47 发了户口本和预算就能看出来——要知道,一个美国军迷是不允许中国人先有六代机的。

东方有了 6 代机,自然美国军迷要造 F-47

领导人带头当 " 军迷 ",美军内部自然看得见 " 危中之机 "。特朗普只要愿意投钱,他在军内会有天然的支持者。当下美军内部愿意大刀阔斧改革自己的人不少,毕竟,在军事发展面临不确定性时,增加军费投入几乎是一个必然选项。对于海湾战争以后维系了 30 年军事霸权主义的美国而言尤为如此。

在经历了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并目睹东方大国难以想象的军事成就以后,美军内部基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美军现役的战争理论和战争设备无法应对下一场战争。这种 " 急迫感 " 会为军事改革的冒险家提供舞台,同时非常适合帮助部分军种游说特朗普对重点项目增加额外资金。

从这个角度讲,美空抽哨兵导弹经费改造专机不是一种老佛爷修院子的行为,而是一种理智的投资行为

也因此,这一轮 " 军迷执政 " 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美国空军。对于分管一半以上洲际核载具的美国空军来讲,目前 LGM-35" 哨兵 " 洲际弹道导弹和 B-21" 游骑兵 " 轰炸机的研发工作已经占据太多资源,导致其他项目的经费难以为继。肯德尔对于 NGAD 项目的纠结多少也来源于美空军资源有限之下的取舍。尽管核三位一体毫无疑问是美国的 " 大国基石 ",但因为核载具的 " 掣肘 " 而放弃下一代战机研发这种事,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无法说服美军和美国政府领导层。

美国军事霸权来源于航空力量,在近期对伊朗的打击行动中美国和他的共轭父子再次证明了美系空中力量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笔者相信,支持继续大搞 " 大 NGAD" 的美空军将校们,会趁着肯德尔 " 人走茶凉 " 的机会 " 反攻倒算 ";而非常受用于 F-47 梦幻未来的特朗普,就自然会给美国空军的 " 六代机派 " 一个圆梦的机会。

当然,吹出特朗普受用的耳边风的空军派系,也不止六代机派一家。在 6 月美以空军对伊朗的成功突袭以后,美空军证明了现代空军的伟力,获得了特朗普的欢心。因而,几乎所有项目都得到了《大而美法案》的资助。

美军在最新的 2026 年《国防授权法案》草案中显示,美军寻求总计近 6.705 亿美元的资金预算,让寄予厚望的 AIM-260" 联合先进战术导弹 "(JATM)中距弹进入全速生产阶段,而《大而美法案》在此基础上还会额外提供 1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B-21" 游骑兵 " 项目预算增加到 103 亿美元,其中采购经费变为原来的三倍,《大而美法案》还额外提供 21 亿美元;42 亿美元用于 LGM-35A" 哨兵 " 洲际弹道导弹,《大而美法案》再加 10 亿美元;F-47 项目将获得 26 亿美元预算,《大而美法案》再提供 9 亿美元……

可以说,在特朗普时代,美国空军很容易说服特朗普和福克斯军工组的前任大主编赫格塞思,他们的投入可以让美国空军 " 再次伟大 "。

MAFGA

总之,《大而美法案》在大军迷的指挥下,试图用 " 换盆 " 的方式解决美军过去几年 " 拆东墙还是补西墙 " 的矛盾。钱多一点,总归是有利于美军军事建设的。

尽管这听上去像是一种满足小孩全部愿望的 " 丰亨豫大 " 行为,但对美军而言,拜登时代的军事规划才是真正的 " 丰亨豫大 ",因为彼时的美军正面临拜登时代 " 既要又要 " 带来的 " 精神分裂 "。美军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 30 年代的核武力更新,另一方面又坚信 "2027 节点 ",不断为了可能的冲突上架采购货架产品—— F-35 Block 4," 星座 " 级护卫舰和 E-7 预警机。而猝然爆发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又迫使美军将资源投入到 " 过时 " 的现役弹药生产中去。

而美国早就已经不是二战时期那个可以在军事建设上为所欲为的美国了。所谓 "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饱受去工业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断裂之苦的美国,已无力完成 " 既要又要 "。美军应对所谓 2027 节点的几个大件—— E-7 预警机、F-35 Block4、" 星座 " 级护卫舰,都因上述问题难以交付。同时,美军希望解决未来问题的大件—— DDG ( X ) 、" 哨兵 " 导弹、NGAD 六代机项目和 F/A-XX 项目,则陷入延宕。

从上任之初就仰赖美军支持的拜登政府自然不会追究美军武器项目延宕之错,只有国会议员们会不痛不痒地假装问责几句。正是拜登政府的放任,让不少美军项目负责人和高级将领心存侥幸,对项目延宕已失去责任感和急迫感。可以说,拜登时代的 " 丰亨豫大 " 让美军的史密斯专员们进入了舒适区,使得美军的各个武器项目风气败坏,进入到某种恶性循环和摆烂当中。

这种风气也极大影响了美国各军种的采购与项目研发。以对美军霸权至关重要的空军主战飞机采购为例,尽管美空军在 2026 财年开出 31 亿美元的巨额预算继续采购 24 架 F-15EX,但与此同时,F-35A 的采购将被削减近一半,从 2025 年的 44 架减少到 2026 年的 24 架。美国军方计划在 2026 年将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购买的 F-35 大幅减少到 47 架。这意味着美国空军将在 2026 年获得 45 架新战斗机,低于美国空军实现机队现代化所需的,每年 72 架战斗机采购的基准。

考虑到东方大国已经在一款五代机年产过百的基础上,马上要开启第二款五代机的生产线,美军的这种采购量下降简直是 " 东升西降 " 写在了脸上

美军军内有不少人也知道 "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改革终究是轮到特朗普来实施。特朗普上任以来政策反复,我们无法推测其长期行为,但至少从具体项目上,《大而美法案》反映出一个趋势——美军没有继续拜登的时代的 " 赢学假象 ",去搞虚无缥缈的既要又要了。《大而美法案》目前的趋势是美军放弃了无用的 "2027 决战兵器 ",转向不设时间节点但更加务实的一系列项目中—— 30 年代的 NGAD,实验性质的低成本精准弹药和造船工业基础。

只不过,美军的问题早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美军主要项目 " 万马齐喑 " 的今天,《大而美法案》能否重振衰退中的美军,还是一个未知数。

红色 " 舰队问题 ",不仅仅是 " 舰队问题 "

本周,中国海军终于官宣辽宁舰和山东舰在第一岛链外进行对抗演练的消息。

央视新闻的报道:近日,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圆满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任务返港。在这次远海实战化训练中,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转战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体系练兵,联动相关军兵种兵力组织互为条件、互为对手的实战对抗,完成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和舰载机跨昼夜战术飞行等科目研练。

在叱咤太平洋近一个多月以后,辽宁舰和山东舰的远海 " 舰队问题 " 演练也终于得到了官媒的证实;这属实 " 不容易 ",但也符合我们的宣传纪律和宣传规律。即便 " 中国两艘航母互为对手在太平洋演练 " 的消息已提前被日本人 " 剧透 ",当官方放出这一消息时我们还是很激动——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有美国以外的国家用自己的航母资产搞了对抗演练。

浩瀚的太平洋上,是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在摸索探寻新的战术体系,而旧时代的航母大国日本如今只能对着 P-3C 外的歼 -15 战机哭哭啼啼。笔者能理解日本人的 " 破防 " ——曾几何时,亚洲国家的航母对抗演练还是 " 联合舰队 " 的专利,如今日本已望尘莫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这一次双航母演练格外有意义。

哭也没用

当然,辽宁舰和山东舰的震撼还来自于两舰的舰载机出动规模。在去年 " 联合利剑 -2024B" 演习中,辽宁舰在台湾以东海域创下了日均 70 架次的纪录,已达到 " 库兹涅佐夫 " 级航母想都没敢想过的出动频率。

而辽宁舰此次出航再创辉煌,在 9 号和 14 号分别创下单日舰载机起降 90 架次的纪录。与之相比,海湾战争中美军航母日均出击架次平均也只是 80 到 90 架次," 福特 " 级航母的设计指标则为 6 小时内最大弹射 120 架次。即便我们的 90 架次起降中仅有三分之二是固定翼舰载机,但这依然是一个傲人的成绩。

经历过中期大修升级的辽宁舰在舰载机整备效率上确实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一方面是辽宁舰进行中期改修以后,通过改进机库、弹药升降机和增设一站式保障能力等措施,提高了舰载机整备效率。

另一方面,在大量配属更容易整备的歼 -15T 战机以后,辽宁舰的整备放飞效率进一步提升。去过航展现场的小伙伴应该对歼 -15T 的改进点印象深刻,无论是侧开雷达罩、开口在下半部的维护舱口,还是一个能检修维护大量设备的综合口盖,歼 15T 对舰上整备的友善程度上了不止一个台阶。中修升级的辽宁舰配上几乎 " 满甲板 " 的歼 -15T,其放飞效率居然能接近三位数,确实说明我们的航母部队在 " 如何发挥现有装备战斗力 " 方面尽心尽力。

笔者敢说,美国人肯定从来没有想过一艘 " 库兹涅佐夫 " 级航母竟然能在出动架次数上勉强追赶 " 尼米兹 " 级航母。即便现有的苏制航母和美系航母在舰载机运用上仍有不小差距,但辽宁舰的表现足以改变美国海军对苏俄 STOBAR 系航母的认知。  

有了可以模拟美系航母的出动架次,加上官宣的对抗演练。按照我军 " 新一代兵器列装优先拿来当蓝军 " 的传统,我们有理由推测,本次演习中,辽宁舰扮演了 " 美国航母 " 的角色。根据日本人画出的航迹图,从 9 号到 17 号,辽宁舰在更东面的位置进行大范围航渡,同时保持了较高频次的舰载机出动频率。借此可以判断,这段时间应该是辽宁舰与山东舰对抗演练最激烈的阶段,而处于东面的辽宁舰可能模拟的就是从东部袭来的美军航母。

尽管我们常说这是中国人自己的 " 舰队问题 " 演习,但这多少有点低估我们当前备战打仗和航母发展的急迫性。100 年前的美国海军航母部队用了整整 9 年的时间,才在 " 舰队问题 9" 演习中让航母摆脱了 " 大舰队辅助 " 的地位,初步探索出航母的编成与使用办法。但中国海军航母部队可没有美日那样的 " 间战期 ",可以 " 慢慢悠悠 " 琢磨航母。中国航母部队 " 三十步并作两步跑 " 并非吹嘘,已然是现状。军工组在三年前的军评中也不过是说 " 中国航母有了常态化出岛链作战 " 的能力,短短三年后,中国海军的两艘航母已经在太平洋上搞演练了。

这种快速迭代的背后与其说是我们对战斗力生成的快马加鞭,不如说是希望快速获得一支 " 强敌海军 "。现代航母作战半径有限,无论美国人在 " 舰载机穿梭轰炸 " 上如何发癫,其舰载机作战半径依然和 1990 年没有太大区别。因此,美军航母真想发挥战斗力,其典型作战距离不会超过 1996 年阵位。也就是说,在台岛东面,中美航母的阵位大致海区是固定的,美国人不会真的跑到关岛以东的海域搞远距离轰炸,我军航母也要奔赴远洋阵位为登陆兵保障胜利。中美的海空天力量届时就会在台岛东面从关岛到巴士海峡的广大海域里海空斗法。

在这种双方考题都有大致方向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很经典的换位思考—— " 如果你是强敌航母指挥官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正如空军有了歼 20 以后,才在一系列对抗中发现以前空军纯粹依靠理论寻思的 " 打敌五代机 " 办法基本没用一样,只有我们有了足够堪用的航母,才能知道一艘航母的真本领是什么,他的指挥官会想什么,他的舰队会做什么?哪个要素会拖累航母的战斗力?哪次加油会让人想起倒霉的弗莱彻将军和他的黄蜂号?而我们科学打航母的反介入故事也是从辽宁舰成为某艘尼米兹级开始进一步升华的。调动敌人的前提是理解敌人。

笔者很喜欢举的一个历史反例就是苏联航母。在上世纪 70 年代,苏联航母部队多次与美国人对峙,其中 1973 年中东 " 赎罪日战争 " 期间,苏联海军 1 艘 1123 型 " 莫斯科 " 号直升机航母、2 艘 1143 型 " 基辅 " 级载机巡洋舰基辅号和明斯克号,携苏联大量驱护舰同美国海军 3 个航母编队进行对峙。随后在 1979 年,苏联海军继续出动载机巡洋舰基辅号、明斯克号再次和美军 3 支航母编队对峙。同时,苏美航母互相以对方的实体为目标,进行了目的为反航母的演习。

可以说,苏联海军的航母部队有着大量美国海军的活动规律总结。但红海军的航母部队没有根据他们观察过的美军行动规律成为 " 蓝军 ",以美国海军的思维思考如何对抗 " 自己 ",反而是沉浸于自己设想的那一套反航母体系。事实上,尽管 1143 型载机巡洋舰远不如美军同时期的航母,但苏联的军官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真的用 " 莫斯科 " 号在远洋模拟敌航母的活动规律和活动特点,那么苏联人本来有机会能发现自己反航母的一系列漏洞(编者注:难说)。

而美国海军很快给苏联人上了一课,谋划了两年的美国海军在 1981 年组织了著名的 " 北方魔法与剑 " 演习—— " 艾森豪威尔 " 号战斗群利用苏联远程监视识别能力不足的缺陷,成功避开了苏联海空侦察体系,渗透到苏联核心海域并模拟完成了打击任务,攻破了苏联斥巨资建设的反航母体系,证明了美军航母战术在 80 年代的有效性。

人类历史上总是充满了无用的马奇诺防线和九段渐减作战参谋作业。无数案例都说明,敌人不会按照你的预设规划行动,而我们航母部队的远洋对抗演练,首先就是为了避免自以为是带来的重蹈覆辙。

在文章最后笔者说点题外话,在历史性的双航母演练以后,航母又历史性地访问了香港。对于各种怪话笔者不再复述,但笔者从来不否认香港的特殊性。因为近代历史的原因,过去 100 年内香港这个地方迎来送往了很多英美航母,但从来没有中国航母。正如 CNN 记者说的那样," 我上次在这里(维多利亚港)看见美国航母还是 2018 年,7 年过去了,这里换成了中国航母 "。欧美将航母赴港视作旧世界秩序的标志,而我们的航母过去也只不过是传达一个浅显的道理:以后英美航母来不了了,停在维多利亚湾(趁早改名)的都是中国的航母。而且相较于 2017 年的三心二意,这次上舰的真的都是爱国拥军的 " 香港同胞 "。

总之,当 " 航母对抗 " 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当维多利亚港停靠的不再是英美航母而是国产航母,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母时代已经来到。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