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6小时前
好战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真正的战略家善于放弃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夏基石 e 洞察 ,作者李顺军

   导读   

很多企业容易陷入战略的误区。战略是目标与能力动态平衡的过程。好战略的核心要领是选择,选择做哪些事情以及不做哪些事情,才能让组织或个人有未来。真正的战略家具有放弃的智慧,要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关键目标。

作者 | 李顺军     来源 | 华夏基石 e 洞察

咨询合作|13801295388

战略是什么?

战略执行是组织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如果战略出现问题,比如摇摆不定、取舍不明,就容易消解组织能力,使得组织活力和能力慢慢被蚕食。那么,首先要明白何为战略。

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里讲了战略的十个学派 : 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我认为,战略是引导企业未来发展得更好的艺术,是今天你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才有未来。为什么说战略是艺术?因为真正好的战略,无法依赖单纯的理性工具和模型做出。

好的战略规划需要基于以下几点:

(1)领导者的直觉、价值取向、想象力、创造力。

(2)领导者对自己及团队有清晰的认知。领导者对团队足够了解,就是要深入一线真正清楚团队基因、基础,以及外部的机会。

(3)领导者对市场的洞察力。

美国通用电气前领导者杰克 · 韦尔奇对战略的认知,我极为认同,基本讲透了战略的本质。他在《赢》里讲道:

(1)你不能把战略搞得太复杂了,考虑得越多,陷入数据和细节越深,你在真正做事的时候就越有可能捆住自己的手脚。

(2)我并不是瞧不起所有的战略大师,他们提出的概念好多很有价值。然而我对他们所宣扬的所谓科学的战略方法却不敢苟同。

(3)战略没有什么繁复的理论模型。

(4)战略不过是鲜活的、有呼吸的、完全动态的游戏而已。它是有趣的、快速的,是有生命力的。忘记那些所谓的大师告诉你的战略方法吧,因为那只是烦琐而费力的数据堆砌。

(5)战略不过是制定基本的规划,确立大致的方向,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然后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改进和执行而已。

好战略

我们该如何评判自己的战略是不是个好战略?

理查德 · 鲁梅尔特在《好战略,坏战略》中说:真正的专业知识和见解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让人们理解复杂的主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清晰、简洁的概念表述清楚,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水平。好战略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不能太过于复杂。故作高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管理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书中又说:好战略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精力和资源集中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键目标,而这些目标一旦实现,将会带来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糟糕的战略目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各种目标杂乱无章,仿佛大杂烩一般。好战略的第二个特征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关键目标,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有时要学会放弃一些非关键目标。很多企业最终失败,并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它们自己的欲望打败——什么都想做。

个人成长也是如此,我们想干很多事情,但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只有聚焦优势,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很多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并不是能力和基础太差,而是不愿意专注下来深挖一件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一事无成。

放弃的智慧

《孙子兵法》中讲道:"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人或企业也一样,你的资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常听人讲 :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人变我快。可能吗 ? 不可能。什么都想领先于他人,是非常愚蠢的自我视角。你不是神仙。

华杉说:" 那么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这才是兵法。战略首先不是选择我要做什么而是选择我要放弃什么。不是选择我们定位去做哪些客户,而是选择我要放弃哪些客户。虚实就是放弃的智慧。"

选择大于努力

好战略的核心要领是选择,选择做哪些事情以及不做哪些事情,才能让组织或个人有未来。然而我们在选择时,往往会被固有的经验、思维、习惯、利益所束缚,无法真正做到客观合理。客观合理选择需做到以下几个平衡 : 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利益与能力,效益与品质。

选择大于努力是一种战略,而不是鸡汤。当你选择不对时,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甚至可能让 " 因你的勤奋和努力而把事情搞砸 " 的概率变大。有很多老板创业成功后,因选择不对,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尽做,最终把原本努力赚来的钱再 " 努力 " 地赔掉。

真正的战略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谈到战略,很多学者和专家都会用复杂的模型和数据进行分析。

然而战略的本质是 " 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既要有坚定的达成目标的决心和信念,也要有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和适应的能力。支撑你去平衡目标与能力的是一股做事或解决问题的激情,它更多的是感性基础之上的理性。

哲学家休谟说:"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他认为,决定人们言行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纯理性决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决策表面的理性原因背后的感性原因,才是决定因素和根本驱动力。

因此,战略本质上是领导者感性的外显与延展,是激情燃烧下的决策,也是领导者理解和感受他人与环境的同理心的表现。简单概括,战略是一种感性决策,事关两个要点:激情和同理心。

那么真正的战略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1)利他精神:战略不是关乎自己,更多的是关乎他人。

(2)平衡能力: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决心与手段的平衡。

(3)包容性:容纳异见、异事、异人。

(4)创造性:创造可能性。

(5)洞察力:敏锐的直觉,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领导者怎么获得这些战略特质 ? 极少一部分人是先天潜质,更多人是靠后天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历练。

(1)亲历商业:在实践中磨炼手感和直觉。

(2)拓展视野:通过见不一样的人与事拓宽视野。

(3)自我变革:不断地自我否定与思维重构,以更好地适应变化。

(4)人文精神:训练自己的利他、直觉、洞察力。

总之,真正的战略高手要重视自我打造与磨砺,回归到自我的感性训练上,而工具和模型的理性训练只是辅助手段。

战略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目标太大,能力不行,就要想办法补足能力;如果补足不了,那就调适目标。能力很强,就可以适当调高目标。

忽视能力现实,一味追求高目标是莽撞的表现。战略是目标与能力动态平衡的过程。《论大战略》中讲 " 战略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 我在此基础上加了 " 动态 " 和 " 过程 "。这明确界定了战略的形式和本质,它不是固化的,而是动态调整的 ; 它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真正厉害的战略

战略是事前规划与过程学习结合的产物。实际企业运作中,没有完全按事前规划而成的战略,只能是方向大致正确,过程中不断学习调整。认为事前规划好,按照既定的规划执行就好,这种战略思维是一种理性的自负。再厉害的领导者或团队,都不可能穷尽未来的变化、环境及行动策略。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过于坚守既定的规划会让组织陷入被动,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而缺乏事前规划又容易让组织陷入混乱。那么有没有事前初步规划,在实践中逐步长成的战略?有些企业看似规划不明朗,但它越走越好,事后总结发现,在关键战略节点上它的选择都是对的,原因何在?这源于企业正确的价值观与强大的学习力,这是真正厉害的战略的源头。

价值观:企业坚守正道、正义、与人为善、利他等人文精神;同时又能以客户为中心,时刻以市场而不是领导者的意志为中心;按组织发展规律而不是老板欲望发展;以创造价值而不是人际关系为个人发展的依据。

学习力:《战略简史》一书中提到,战略的目的应该是相较于竞争对手对自己当前优势的模仿,可以更快地创造未来的竞争优势。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公司拥有的技能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即 " 学习力 "。领导者一定要懂得如何更快地创造未来的竞争优势。因此,团队应具备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精神;能接受新鲜事物;能接受他人的反馈;愿意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

"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依据本身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这两句话是对 " 战略 " 的专业解释。而《好战略,坏战略》作者鲁梅尔特说:" 战略的真正含义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而做出的连贯反应。" 这些重大问题或挑战,有的已经明显呈现,有的却隐藏不见,后者对领导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只有识别那些隐藏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前规划和布局,即战略管理,才不至于令企业发展变得被动和迟滞。正如德鲁克所言:" 战略不是研究未来做什么,而是研究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 识别重大问题或挑战,为了应对它做出系统的连贯反应,让企业拥有未来,这是真正的战略思维。

拥有战略思维的同时,更要拥有战略定力。企业或个人要想稳健良性地发展,一定要具备如下战略定力。

(1)控制欲望,要想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长期主义,时刻思考做什么才有未来。

(3)构建应对危机的能力,而不是逃避危机。

(4)夯实达成目标的能力,而不是快速达成目标,否则根基不稳。

三大战略谬误

谬误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些企业在能力不足时,为了分散风险,进行多元化布局。战略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不能只顾及目标而忽视能力。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聚焦而不是多元化 -- 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谬误二:抢占用户心智,形成定位优势。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营销广告上加大投人,而不强化运营。抢占用户心智而不能提供好的用户体验,即使品类第一,也无法长存。应该反过来,通过用户体验强化用户心智,这才是长久之道,

谬误三: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构建企业壁垒等。盲目做大并不能变强,只有做强才能真正做大。

  —— · END · ——  

咨询合作|王老师:13801295388(微信同号)

包政老师新书《卓有成效的经理人》已经上线,新书链接如下:

隶属于华夏基石咨询集团

※ 咨询服务领域   ※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中国领先的实战型、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

地址: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

投稿、转载及开白等:87824329@qq.com

咨询合作:13801295388(微信同号)

业务咨询合作扫码

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