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车市 10小时前
MG的定位迷失:长板没成长板却玩起来价格战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太疯狂了!现在 MG 真是在国内要进入恶性循环了!

虽然 5 月在欧洲,卖了将近 3 万辆,中国品牌销量最高。但国内才 8000 多台,绝大部分还是甩卖的 MG5,卖了 6600 多台。

而且刚上的新款 MG5 已经降到了 5 万级。很明显,现在 MG 还想靠低价甩卖低阶产品来换量。而所谓新款,也都是同级同价位里毫无竞争力的升级。

可以说,现在 MG 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定位上完全迷失。

22 年到 24 年,国内销量从 18 万降到了 7.4 万,除了小众的 Cyberster,就没有能记住的。可同期的其他国产品牌,现在半年就能卖百万台了。

再来跨圈对比一下,现在小米为什么卖的好,本质上就是在年轻化、运动化、性能化拉满的前提下,还有一个年轻人稍微跳一下能够到的价格。但这个打法,实际上就是原来 MG 的优势。但 MG 自己却给弄丢了!

当年能 6 秒破百的 MG6,在国内可是连法拉域都得服。但是你看后来,MG 就开始走偏了。运动性能的优势即没放大更没坚持。而是逐渐走向了产品平庸化,价格低价化。

这种方式,在欧洲还行。一是 MG 在欧洲尤其英国人眼里,原来有豪华属性的情怀,被复活之后,又走的性价比路线,自然能卖出量。二是这几年,欧洲市场实际上和中国市场是有代差的,同样的产品力欧洲人能接受,但国内就是落后!

所以这些年 MG 应该做的,是要用本身的运动性能优势,打好家轿市场,再冲一下中端。而不是浪费了本身的运动性能底色和出众的设计,用自以为的 " 降维打击 ",被 " 降维打击 "。

而且越是低价,越会限制 MG 把本身的优势产品应用到产品上,从而造成产品和品牌双端的恶性循环。

5 万多的 MG5 或许能再冲一波销量,但也打碎的也是未来的生存空间。哪怕之后 MG4 EV 能有半固态电池这个大招,但是,单薄且没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印象,早就被印在用户脑子里了!

同理,现在的荣威也有这种问题。所以往大了看,尽管目前上汽销售体量依旧强大,但荣威、MG 这种品牌却一直在走下破路,还是无法给上汽整体销量贡献真正有价值的销量。

所以你觉得 MG 混成这样还有什么原因呢?评论区告诉我!

评论
是肥肥呀
5小时前
挺好的牌子,挺好的车,就砸在上汽手里了。本来2018那一代虽然也是抄外形,但好在抄得好看啊,外形,配置,性能也都还行,全系也都挺好看。结果回头就大变样,丑不说,配置也更新了个寂寞。宣发屎一样。Cyberster设计多好看啊!造出来咋就这样了呢……
儿子又想爸爸啦?
7小时前
设计丑是最根本原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