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星球 4小时前
数十万YU7准车主被友商盯上,小米汽车产能困局何时解?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小米能否留住陷入超长等待的车主们存疑

3 分钟大定破 20 万辆,18 小时锁单量达 24 万台,能打破小米汽车上市订单纪录的可能只有它自己,继 SU7 之后,小米 YU7 再次刷新新能源汽车上市最快订单纪录。

然而,销量狂欢背后,漫长的交付周期也成了小米的 " 甜蜜烦恼 "。

因订单量远超预期,YU7 标准版的交付周期已延长至 50 周以上,Max 版最快也要 33 周。

众多下定的准车主们陷入两难的选择:要么等到明年,要么亏 5000 元退定。

这样的焦虑正被竞争对手精准捕捉。极氪、蔚来、智己等汽车品牌的销售们纷纷在社交媒体喊话:" 退订 YU7,5000 元定金我们补!"

一场以 " 补偿定金 " 为武器的抢客暗战,在小米的爆单阴影下悄然开打。

01 YU7 交付周期比 SU7 更长

7 月 6 日,小米宣布 YU7 正式开启全国交付,覆盖全国 58 个城市。在交付仪式上,雷军亲自出席向首批 YU7 车主交付新车,并为车主们开车门,再次上演了 " 千亿总裁为我开车门 " 的名场面。

不过,小米并未披露首批 YU7 的交付数量,这意味着只有部分小米 YU7 准车主能率先提车,更多的准车主只能翘首以盼。

小米 YU7 自发布以来,开售 3 分钟大定数量便突破 20 万辆,1 小时突破 28.9 万辆,这个数据超越众多造车新势力全年的销量。

或许为了友商的 " 颜面 ",又或许为了避免吸引更多的关注,小米并未公布 YU7 上市 24 小时的订单情况。

超预期的订单量带来了超长的交付周期。媒体报道显示,YU7 标准版锁单后最快交付在 58 周以后,Pro 版在 51 周以后,最快的 Max 版也要等至少 33 周。

换言之,未抢到首批交付名额的 YU7 准车主最快也要等到 2026 年 3 月左右才能提车。

相比小米首款车型 SU7 上市后半年左右的交付周期,YU7 的交付周期显然更长。

彼时,小米 SU7 正式上市后,标准版交付周期在 25 周左右,Pro 版在 20 周,等待最长的 Max 版交付周期在 30 周左右。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SU7 交付周期的上限仅相当于 YU7 交付周期的下限。SU7 是小米首款车,尽管热度很高,但市场仍有不少人选择观望,而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和用户检验后,证明了小米汽车为用户带来较高的情绪价值。

因此,当 YU7 上市后,原先迟疑的用户便不再迟疑,甚至有的在 YU7 上市前便填好了配置等信息,开售后毫不犹豫地下单。

此外,众多黄牛也加入抢单,加剧了困境。SU7 的火爆让众多黄牛看到了巨大的套利空间,当 YU7 上市时,不少黄牛早已跃跃欲试,通过多种方式提前锁单,再进行转手获取差价。

YU7 上市后的第二天,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便出现了 YU7 的转让订单,转让价格在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可能有人会问,万一黄牛抢到手的订单会不会砸手里?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凭借 YU7 的火爆程度,即便订单卖不掉,还可以提车后出租。当时 SU7 的日租金最高达数千元,价格超过迈巴赫、保时捷等一众豪车。

随着 YU7 交付周期过长情况出现,如今网传 YU7 的日租价格最高达到 1 万元。有网友调侃,出租几个月说不定就把车钱赚回来了,还剩了一辆车。

图 / 闲鱼

即便最后卖二手车,小米 SU7 也以惊人的保值率 " 吊打 " 新能源同行。

有汽车博主爆料,其 2024 年 4 月花 30 万购买了小米 SU7,开了 8 个月后以 28 万的价格卖出,保值率达到惊人的 93%。

可以预见,由于 YU7 超长的交付周期,短期内市场缺乏现车的情况将很难缓解。

YU7 率先提车,不仅为车主带来的市场回头率,较高的租金收益,还有超高的保值率,这些或组成了以 YU7 为核心,各方利益交织的狂欢盛宴。

02 从报销定金到制定话术,车企花式 " 截胡 "

小米 YU7 爆火让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友商 " 眼红 ",但因其漫长交付周期让友商们看到了 " 截胡 " 的机会。

对于已经下定 YU7 的准车主来说,漫长的等待不仅消耗着耐心,更可能直接 " 吃掉 " 政策红利。

国家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于 2025 年底截止,2026 年起补贴减半。以 YU7 标准版 25 万元的售价计算,若无法在今年提车,消费者将多掏 1 万多元购置税。

因此,一场围绕 " 截胡 " 的暗战悄然打响,手段从赤裸裸的现金补贴,到精心设计的话术攻心,甚至不乏诋毁对手的灰色操作。

据多家媒体报道,面对小米 YU7 筛选出来的 24 万高意向客户,蔚来、阿维塔、极氪等车企或品牌纷纷宣布,针对已预定爆款小米 YU7 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的,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

一位蔚来上海门店的销售人员曾向《21 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果购买蔚来品牌旗下车型,可报销 YU7 锁单定金 5000 元;若选购乐道车型,也可报销 5000 元定金,但需经店长申请报备;购买萤火虫车型则仅可报销 2000 元定金。

另有媒体报道称,极氪汽车北京一门店销售人员表示,目前针对小米 YU7 补定金的活动,需用小米汽车订单截图来购买极氪汽车,极氪汽车会退给消费者价值 5000 元的 50000 等额积分,充值到 App 里,可用于后续的充电、保养、购物等。并且,销售人员称," 全国门店都可用,购买极氪任何一款车型都可以。"

此外,阿维塔、智己、鸿蒙智行旗下智界等品牌也分别制定了针对小米 YU7 的 " 截胡 " 策略。

除了明面上的 5000 元现金兜底,面向消费者的心理战同样犀利。

网传视频显示,有的竞品销售会掐准政策时间点,用计算器现场演算,等 YU7 提车时,国补取消、旧车贬值,相当于直接亏 3 万。更有甚者,播放刻意卡顿的车机演示视频,暗示小米系统不稳定。

「TMT 星球」还注意到,众多车企的 " 截胡 " 甚至催生了 " 薅羊毛 " 产业链,有消费者发现,只要先锁单 YU7 再退订,就能白赚友商 5000 元补贴,相当于购车立减。而坚定选择竞品的用户反而享受不到优惠,被戏称为 " 忠粉不如墙头草 "。

面对各大车企的 " 截胡 " 动作,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 7 月 2 日直播时回应称,看到了个别车企的 " 截胡 " 话术,内容不太准确,甚至有一些诋毁和歪曲。

雷军还强调,每个产品有自己的优点,自信的话讲自己优势就行,没必要诋毁," 我觉得大可不必 "。

03 小米汽车产能困局何时解?

面对众多友商的集体围攻,以及数十万等待提车的准车主们,产能成为小米汽车能否守住市场份额,守住消费者的关键。

根据公开资料,当前小米汽车主要产能依靠 2024 年 3 月开始量产的小米一期工厂,年产能为 15 万辆。二期工厂目前已经投入使用,预计在今年 7 月全面启动,年产能也是 15 万辆。即便二期工厂启动后产能快速拉满,小米汽车年产能仅有 30 万辆左右。

可小米汽车的订单不止 YU7,还有 SU7、SU7 Ultra 等车型。有网友调侃,雷军已成为 " 北京欠车王 "," 随便一算,小米汽车至少欠了 40 万辆汽车没有交付 "。

图 / 百度

回顾历史,小米汽车对标的特斯拉也曾陷入类似的产能困局。

2018 年,已经量产的 Model 3 因产能问题面临无法达成产能目标的严峻挑战,特斯拉因此被资本市场看空,几乎走在了破产边缘。

为兑现产能目标,马斯克睡在工厂,亲自视察各装配线的工位,甚至搬走机器人,纯使用人力,还有简化生产工艺和供应链垂直整合等方式,实现了产能的大幅提升。其中,2019 年 1 月正式动工,当年便实现投产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让特斯拉彻底解决了产能问题。

国产造车新势力中,小鹏 G9 上市初期交付延迟,靠代工合作和零件预采购提速;问界新 M7、新 M9 爆单后,依托华为渠道和赛力斯工厂双班倒、加大招聘力度,让产能快速提升,帮助问界实现稳定月销破万的同时,也极大缓解了产能不足的问题。

小米的解题思路类似。雷军亲赴工厂 " 督战 ",加速推进二期工厂投产。小米汽车也通过供应链整合,加大工人招聘力度,两班倒、日工作 11 小时加速生产等方式将产能拉满,全力保障交付。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升产能,小米汽车三期工厂或已在规划中。

北京亦庄经开区开发建设区 6 月中旬发布公告显示,小米旗下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亦庄新城的一个地块。北京规划部门发布的规划明确,这一项目用地拟发展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因此,外界普遍猜测,这块地大概率会成为小米汽车工厂的三期建设项目。此外,小米汽车的上海、武汉生产基地也在规划中。

面对诸多等待的 YU7 准车主们,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也曾发微博称,小米汽车中 App 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交付时间参考," 随着产线磨合提效、产能挖潜爬坡,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 "。

显然,为应对爆单带来的产能压力,小米一方面通过多措施短期扩产提高交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构建小米生态护城河的方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对用户吸引力。

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和自动化产线优化,乐观预测 2025 年底 YU7 交付周期有望显著缩短。未来,若三期工厂顺利落地,小米或能真正解决 " 爆单但交不出车 " 的产能难题。

04 结语

小米汽车超长的交付周期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证明了自身产品的市场号召力,也暴露出供应链与产能方面的短板。

面对友商们花样频出的 " 截胡 " 方式,小米汽车亟需在产能爬坡与用户信任之间寻得平衡,稳住用真金白银支持的准车主们。

而从特斯拉、问界等造车新势力所遇到的产能困境来看,解决的过程更像是成为头部玩家的 " 成人礼 "。

若小米汽车能加速工厂落地、优化交付效率,完成这场由爆单引发的交付大考,或将成为其从 " 网红 " 迈向 " 长红 " 的关键转折。

毕竟,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斩获多少订单,而在于能否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等待。

评论
fyuyang09
2小时前
咳…超过一个月的车就不能卖,卖期房…教训不惨吗?卖期车的来了[鄙视][鄙视][鄙视][鄙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