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09-14
资治通鉴:怎么驾驭不听话的下属?要包容、重用,但也要监督防范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公元前 158 年,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汉文帝刘恒到达军营门口时,居然被门口的小兵拦住了,不让进!

这个把门的小兵居然说:" 没有将军的命令,就算是皇帝来了也不能进。"

这一下,汉文帝身边的大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汉文帝自己也是尴尬到了极点。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一年,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另外三万骑兵入侵云中郡,抢走了汉朝大量人口和财物。

匈奴的骑兵斥候甚至一度到达了甘泉、长安一带。

汉文帝很快下令加强军备,调集部队,在长安外围做了充足的防备,其中一路兵马由河内太守周亚夫带领,就驻扎在细柳营。

为了体现自己对军队的重视,汉文帝亲自前往军营慰问士兵,鼓舞士气。

汉文帝到达霸上、棘门两个军营时,车驾都是畅行无阻地直接进入。

但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时,却被大门口的小兵拦住了。

打前站的使者先行到达,但是,进不去军营。

使者只能等着汉文帝亲自到场,结果,汉文帝到了之后,自报家门,结果还是不能进入。

最后,汉文帝只好派使者拿着皇帝的符节通报,经过周亚夫的许可后,汉文帝的车驾才得以进入细柳营。

进了军营之后,周亚夫还给汉文帝定了规矩:不允许车驾快跑,只能慢慢行进。

汉文帝到达周亚夫的营房后,周亚夫身穿盔甲,手持武器,对汉文帝拱手行礼,说:" 臣身着盔甲不便行大礼,只能向陛下行军礼。"

汉文帝这才回礼,随后说明来意,慰问了周亚夫军营的士兵,然后离开了。

出了周亚夫军营大门后,汉文帝身边的大臣们一个个议论纷纷口吐芬芳,肯定没少说周亚夫的坏话,觉得他不懂规矩,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没有出门迎接皇帝等等,反正没什么好话。

但是,汉文帝并没有生气,反而对这些大臣说:" 这你们就不懂了!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像霸上、棘门那些军营,简直就是小孩过家家,真要和匈奴人打起来,他们恐怕连反应都来不及,就被俘虏了。再看看周亚夫,这才是真正能打仗的将军。"

后来,过了一个多月,匈奴人主动退兵了。

汉文帝很欣赏周亚夫,于是把他提拔到京城担任中尉。

可以说,汉文帝对周亚夫还是非常认可的。

当然,汉文帝也是有格局、有度量的。

面对周亚夫的强硬态度,他能够沉得住气,毕竟是用人之际。

其实我们做领导,也可以从中明白:一个下属是不是有水平,跟他的脾气有一定相关性。

往往有能力的人,脾气都不会小。那些既好脾气又有能力的,往往是少数。

脾气越大,能力越强,这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而作为领导,我们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去包容这样的下属。

所以说,《资治通鉴》真的是领导的教科书,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如何作为领导,如何对待下属,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下属。

像周亚夫这样的下属,该重用就得重用。

汉文帝确实重用了周亚夫,给他升职,调到京师担任中尉,并统领北军,掌管京师的治安。

这既是升职,是重用。同时,也是把他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既便于监督,也是一种保护。

汉文帝这一手,对周亚夫来说是升职,但也是调职,将他调离军队,也是一种防范。

当然,这段故事中,周亚夫其实也很有问题。

皇帝的使者亮明身份,甚至皇帝亲自来了,他还在那儿装大头蒜。

说白了,就是装过头了,变通能力差,连表面的人情世故、表面文章都不屑于做,不善于做,可以说还有点故作高深的感觉。

你不能说他有问题,但这样的下属,领导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不好驾驭呀。

对于用人之际的领导来说,这样的下属是得力干将,但是,对于平和时期的领导来说,这样的下属是大大的刺儿头呢!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点账号头像,进入主页可见)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