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旅派 13小时前
荒野求生变追剧,七星山想不火都难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闻旅派,作者 | 禹佳言,编辑 | Sette

看七星山荒野求生,简直比追剧还上头!

打开抖音、小红书、视频号,随便一刷,都是 " 七星山荒野求生 " 的剧情。

什么 " 返祖式摆烂 " 的林北,雨中钻木取火的 " 冷美人 ",住着豪宅的张老六 ……

32 天过去,从最初的百名选手仅剩 15 名 " 狠人 ",20 万奖金的归属还悬着,全网却先把 " 七星山 " 这三个字刷成了文旅顶流。

比赛不仅获得野外生存大师贝尔 · 格里尔斯(贝爷)亲自下场点赞,更在全网创下超过50 亿的播放量。

以前只知道看山就去张家界,谁能分得清天门山、天子山、七星山?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张家界有座七星山。

这已经是第二届 " 张家界七星山 · 骆驼杯 " 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可以说热度一届更超一届。

为啥能这么成功?

不得不说,这个创意还蛮大胆的。

文旅营销 " 卷 " 到飞起的当下,一味地拍摄清汤寡水的宣传片了,真的行不通了。

七星山不玩虚的,直接把景区变成了荒野求生的片场:

选手在山里的生存挑战,更像是一场 " 沉浸式体验 " 的现场直播,主打一个" 强反差、高真实 "

当林北蹲在草丛里,一眼认出百合能吃,黄精能补时,观众哪管他是不是学中医的,恐怕只记得了,七星山的宝藏还真不少,要不去试试。

前后极具反差感的 " 冷美人 ",从一个涂着粉红色指甲油的精致女孩,到最后蓬头垢面仍在咬牙坚持,着实圈了不少粉。

还有那个务实的张老六,每天雷打不动砍木材,铺干草加固庇护所,愣是在荒野求生的环境中,让自己住上了 " 暖气豪宅 "。

这些打破预期的画面,可以说自带 " 爆款基因 ",分分钟就能上热搜,这传播效果,比花几百万投广告管用多了。

当下最好的营销,就是得有个让人记得住的" 情感钩子 ",七星山还真做到了。

一场活动火一次不难,难的是让热度持续。七星山靠每天无法预测的赛事进展,愣是把一场荒野求生变成了 " 连续剧 ",每天都有新话题。

今天谁退出了,明天谁的身体亮红灯有退赛风险,后天谁又玩出了新的花样?都是万千网友所关注的。没办法,只能带着无数疑问一期不落地追跟。

为了支持喜欢的选手,观众也开始自发创作内容:有人剪选手生存名场面,有人画选手 Q 版漫画,有人分析选手的生存技巧,不仅把选手的个人 IP 夯实了,七星山又跟着火了一把。

这股越炒越热的赛事热度,还顺带着带火了景区里的飞拉达天梯、高山别墅酒店——两处特色体验客流暴涨,门票收入同比直接涨了 310%;

趁着这股热乎劲,景区顺势推出了 " 荒野体验营 ",不少游客专门冲来七星山,就为体验 " 选手同款生存路线 ",新的盈利点这不就来了嘛;

而七星山的神操作还不止这些,选手同款产品也赶紧安排上——柴刀、冲锋衣、户外背包这些装备,在直播间里卖得火极了。

这一通操作下来,七星山玩了一组文旅营销" 组合拳 "从办赛事造热、用情感勾人,到借流量带火景区项目,再到孵化体验营、同款装备等盈利点,每一步都把流量玩成了实实在在的口碑和收益。

七星山的爆火,更像给所有深陷 " 同质化困局 " 的景区上了一堂营销课。

核心就一句话:别再只会 " 卖风景 ",要学会 " 卖故事、卖情感、卖参与感 "。

首先是" 有强情节的事件 ",让景区成为 " 故事发生地 "。

很多景区总纠结 " 怎么把风景拍得更好看 ",但其实,游客更想看 " 有故事的风景 "。

七星山靠荒野求生赛事,把抽象的山水变成了有故事的场景

此前昆明滇池索道也不走寻常路,不拍华丽宣传片,只拍维修师傅、引导员的日常,同样也受到网友的喜爱,播放量超 8000 万次。

说白了,游客早就看腻了那些加了厚滤镜的风景,反倒对" 真实感 " 格外买账。

七星山选手 " 手指开裂、误食野果腹泻 " 的窘境,非但没拉低景区形象,反而戳破了比赛的表演感,更抓人。

同时," 有记忆点的标签 "很重要。

很多景区都有名字,要么记不住,要么记住不想去,核心问题是 " 没有独特的品牌认知 "。说白了就是我认识你,但我不认可你。

有些景区总想 " 面面俱到 ":又说自己 " 山美水美 ",又说自己 " 文化深厚 ",结果啥都没说清楚。

像老君山就很聪明,聚焦 " 亲民 " 这个卖点,推出 "1 元午餐 ":3 个菜 1 碗汤,只卖 1 元,瞬间刷爆全网,大家提到老君山,就想到 " 实在、不坑人 "。

但也不是所有景区都适合搞荒野求生,推 " 一元午餐 ",关键还是要 " 因地制宜 "。险峻的山,能办攀岩挑战赛;生态好的山,能搞自然科考营;有文化底蕴的山,能做非遗主题研学,但千万别贪多求全。

再有,抓" 有情绪价值的需求 ",让游客 " 主动想来 "。

现在游客去景区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找 " 情绪出口 "。七星山荒野求生反而给被 KPI 困住的都市人,提供了 " 逃离焦虑 " 的窗口,真的有人做了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

其他目的地也要琢磨琢磨:游客来这能获得什么情绪?是放松、是共鸣、还是新鲜感?

七星山的爆火,无疑是给所有景区上了一课,在文旅竞争白热化的今天," 风景美 "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力了。游客要的,不是 " 看一眼就忘的风景 ",而是 " 能记住的故事、能共鸣的情感、能参与的乐趣 "。

就像七星山,它没说自己的山有多奇、水有多清,而是通过一场赛事,让游客感受到 " 真实的挑战、坚韧的力量 ";它没强迫游客 " 必须来 ",而是让游客 " 主动想来 ",这才是最高级的营销。

所以,最好的景区营销,不是" 让游客知道你 ",而是 " 让游客在乎你 "。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