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谢毓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几名儿童不停地把地上的石子丢入水池中打水漂嬉闹,而家长却在旁边围观拍照 … 节日期间,这样一条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5 月 2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其实,纪念馆里的石子都有特定意义,比如鹅卵石象征 " 死亡 ",目前纪念馆已安排保安值守,以防不文明的现象再次发生。
网友建议在馆内加设标志牌,告知石子的意义
△微博截图
4 月 30 日晚,此前多次曝光精日事件的网友 " 上帝之鹰 _5zn" 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的儿童竟用纪念馆的石子打水漂,家长也没有制止。" 上帝之鹰 _5zn" 评论称:总算理解为什么精日屡禁不绝了,因为还有太多太多的国人对什么是民族耻辱,民族伤痛毫无感觉。小孩子不懂事,你们家长难道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随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立刻做出回复:纪念馆是国家公祭所在地,是缅怀之地。带孩子来的家长有责任教育和规范孩子的行为。
该消息一出,便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纷纷留言," 不懂为什么,看到那些人我都觉得羞耻。"" 这里是玩水的地方么?"" 缅怀之地,不容儿戏 "……5 月 2 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网友 " 上帝之鹰 _5zn",他表示,看到这一则视频时,他非常气愤,在这么庄重严肃的地方竟能发生这样的事,因此他转发了视频。
但是他认为这不能完全责怪孩子," 可能在他们眼中,这些石子和他们在马路边看到的石子没有区别,旁边的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因为就算不是在这么庄重的地方,在别的景区里随便抛掷石子也是不文明行为。"" 上帝之鹰 _5zn" 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石子有着特定意义,他建议可以在馆内加设标志牌,告诉大家这些石子的意义,让大家都了解,然后去尊重。
回应:
级配石代表 " 铭记历史 ",鹅卵石象征 " 死亡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石子都有特定意义,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馆内的集会广场是日常举行活动的地方,包括国家公祭仪式均在此地举行。在这个集会广场铺垫的石子是级配石,人们在上面行走,脚下会发出 " 沙沙 " 的响声,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
△级配石
△集会广场上的级配石
而在纪念馆的墓地广场,观众不能随便进入。那里的地上铺的是鹅卵石,满眼鹅卵石,几株枯树、寸草不生,充满一种毫无生命气息的苍凉之感,象征着 " 死亡 "。
△墓地广场上的鹅卵石
另外,在悼念广场的东侧,有一组雕塑名叫 " 古城的灾难 ",它由弹痕累累的残破 " 城墙 "、留着遇难者的血迹的折断的 " 日本军刀 "、遇难者的 " 头颅 "、被活埋的遇难者从泥土中伸出 " 不屈的手臂 " 等一个个单体雕塑,以及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这组群雕的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城南京的一幕人间特大惨案。
△鹅卵石
目前纪念馆已安排保安值守
现代快报记者从视频中注意到,这次事件发生的地点在集会广场,孩子们所抛掷的为级配石。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论是哪种石子,参观者都不应投掷,都应遵循基本的参观礼仪。纪念馆每年要接待约 800 万观众,绝大多数观众都能在参观中保持肃穆庄严气氛,但不可否认也有极少数人存在不文明行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关注到这一事件后,也对此进行了处理,并在小长假期间,安排了保安和志愿者,在儿童 " 扔石子 " 的遇难同胞纪念墙前巡回值守,发现不文明的现象时进行劝阻。为了加强参观秩序管理,引导观众文明参观,现已将该区域巡回值守岗位调整为固定值守岗位,每日安排保安和志愿者全天候值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发布微信,表示希望每位参观者能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文明参观。也希望家长能管好自己孩子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