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聚焦南京市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名应增加“国家公祭”元素

  委员建议

  快报讯(记者 李娜)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2014年以来,公祭仪式已经举办了5年。1月9日,在政协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作为国家公祭日仪式举办的重要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应更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公祭馆),公祭日当天播放的音乐也可以固定为同一首(组)音乐,这样任何时候任何人听到,就能立即想起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国家公祭仪式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全国众多抗战纪念馆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增添了全新内涵。”南京市政协委员周文中说,如果将馆名更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公祭馆),将极大丰富纪念馆的内涵。他认为,增加“公祭”元素,可以让人很快知晓这里是每年举行全国性公祭仪式的固定场所,感受到责任和义务,从而提升民族精神,凝聚强大合力。通过更名,还可以扩大我国国家公祭仪式在全世界的影响。

  “公祭仪式和活动离不开烘托现场肃穆气氛的音乐。”南京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副主席刘辉建议,公祭日当天播放的音乐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下来?

  刘辉注意到,2014年首个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了两首新改编和创作的《祭奠音乐》——《公祭献曲》《和平献曲》,此后的国家公祭日,先后有谭盾的《祭-1937》,王西麟的《第九交响曲》——“抗日战争安魂曲”,龚天鹏抗日主题《第五交响曲》,徐嘉良的《殇》,关峡的《不能忘却》,叶小纲的《我遥远的南京》《和平祭》,徐振民的《南京安魂曲》等。

  “如果能有一首(组),让人一听就能想起南京大屠杀,想起国家公祭日,不是能更好地昭示和平,让人们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吗?”刘辉建议,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或者在已有的作品中选择一首(一组),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的主题音乐进行固化,使公祭音乐和公祭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